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
韩凯丽
摘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语篇分析也呈现出多模态化趋势,多模态话语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新手段也应运而生,成为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对其进行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此会徽以“冬”字的形象传达再现意义,七渐变,黑为调和来传达互动意义,数字与文字布局合理,构建构图意义,通过文字与意象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意义,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也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分析视觉图像的可行性,促进语言学与社会现实的融合。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北京冬奥会会徽,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
A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Of the badge of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in2022
Han Kai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ngZhou University45000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discourse analysis also presents a multimodal trend,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as a new mea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arises and becomes a hot issue in linguistics.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grammar which developed from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this paper attempts to have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the badge of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2022from three aspects,that is,the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interactiv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al meaning.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mage of character“冬”conveys the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colorful effect with incremental change expresses interactive meaning and proper arrangement of numbers and characters conveys compositional meaning.As a result,it shows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and their zeal.What’s more,it proves that it is feasibility for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analyze the visual imag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linguistics and social reality.
Key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in2022;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interactive meaning;compositional meaning
引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话语的多模态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大亮点。除语言这一社会符号外,诸如声音,图像,颜等其他符号也趋于多样化,而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言语交际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方式,也为话语意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注意到这一点并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掀起了多模态话语研究的浪潮。国内学术界对此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有专著出版,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如李战子(2003)将包括图像意义的多模式话语的意义分为再现、互动和构图等相互交织的三种,并比照功能语法的概念、人际和组篇意义,进行了细致的系统构建,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加深认识语言的社会符号特点、对于多模式话语的产生和理解以及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3]。胡壮麟(2006)讨论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进一步介绍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机符号学;对一些具体问题分别作了论述,指出要培养多模态识读能力[2]。朱永生(2007)探讨了几个关于多模态话语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9];张德禄(2009)探讨如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同时还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与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建立、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结构是如何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8]。然而,纵观这些文献不难发现,大多数停滞于理论的探讨,很少能够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本研究就基于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方法,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分析,旨在阐释多种符号的社会功能及其构建的整体意义。
1.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多模态话语作为一种新的话语分析的方式,在近十几年来迅猛发展。克瑞斯和勒文根据社会话语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要求,拓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图像是社会符号,图像可以用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分析[7]。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具有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就是将研究扩展到语言这一社会符号以外的剩余其他符号,无论是语言这一社会符号还是其他符号都是相互独立且影响的符号资源,借以分析语言特征和其他符号模态诸如图像,声音,颜等在话语中的作用。李战子也曾指出,多模式指复合话语,即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元素[3]。
从理论上看,功能语法的出发点是把语法看成是制造意义的资源,语法为我们对社会行为的经验和形成的阐释编码[4]。在克瑞斯和勒文的研究中,语法被延伸到包括视觉模式。他们认为:“正如语言的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将描绘的人物、地点和事物如何组成具体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的陈述[1]。”在将图像也看作社会符号的前提下,他们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1]。归于现实,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全新了解世界的方式,仅语言这一单模态以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之优在于它不仅实现在意义交换过程中语言的效果,也发挥了其他符号的作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一套同时分析图像、音乐和文字等相互兼容的术语,具有跨学科、实践性强等特点,为新媒介时代广告、排版、戏剧、电影、网页
设计、舞台表演等由多种符号组成的复合话语的探讨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效途径[5]。下面将基于克瑞斯和勒文所提出的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来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意义的整体建构。
冬奥会的精神和意义2.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例看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由意象,数字和文字三部分组成。形似冰雪运动员的图像勾勒出的“冬”字位于整个会徽的上方,按照赤,橙,黄,绿,青,蓝,黑七渐变,“冬”字下的两点形似滑道,构成了会徽的意象部分。汉字搭配书法,有机的与2022融为一体,编排在图案的右下方,“BEIJING”以加黑,粗体表示,与会徽的整体相协调,布局合理,堪称完美,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标识运用奥运五环彩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本文就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这一多模态文本为例,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其多模态话语意义的整体建构。
2.1.会徽释义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标志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标识的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标识运用奥运五环彩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
2.2.图像的再现意义
图像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能够再现除符号系统以外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与功能语法的概念意义相对应,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并将再现意义分为叙事的和概念的。叙事的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概念的包括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表示的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它表达一种概括的、稳定的和没有时间限制的精华[6]。视觉交际中的概念过程可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4]。
在图片中,使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就形成矢量。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动作者体现在叙事再现的行动过程中即为发出矢量的参与者,且在整个图像中通常显得最为突出。这可以从尺寸、构图中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彩饱和度或显著性、聚焦程度,以及‘心理凸现程度’等方面来判断[6]。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意象中,设计者用独特的中国汉字“冬”字展现了举办的时间,“冬”字酷似冰雪运动员,隐含了行为过程的动作者。“冬”字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继2008年奥运会以来第二次使用的中国汉字。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符号体系,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冬”字的一笔一划都彰显了冰雪运动员的活力,运动员两臂张开,也表现出对世界各族人民的热情。
跃起的运动员象征着活力与热情,它在滑道上奔跑,同时这朝气的运动员也是一个象征过程的承载者,它代表奋力的前进者,更是海纳百国的拥抱者。在意象中,作为最突出的参与者,“冬”字被放置在图像正上方最显著的位置,将具有高情态的红橙置于图像最上方,按照赤,橙,黄,绿,青,蓝,黑七渐变,冰雪蓝垫底,彰显了中国举办此次奥运会的兴奋以及对世界各族人民的热情。
2.3图像的互动意义
对应于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在多模态话语中体现为互动意义。“具体地说,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在实现互动意义时,有四个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4]。而情态“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我们对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其体现资源在图像中非常丰富。同
在功能语言学中一样,情态被归纳为高、中、低三类。”而克瑞斯和勒文也从八个视觉标记探讨了情态量值的高低,即彩饱和度、彩区分度、彩调和度、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和亮度等[6]。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蓝为主调,图像以赤,橙,黄,绿,青,蓝,黑为调和,英文文字以黑为主调。将作为标志底的高饱和度深蓝为主调,代表年青,活力与希望,与这次冬奥会的冰雪主题相互映照,“冬”字冰雪运动员与深蓝的滑道浑然一体。意象多以高饱和度的红和橙打,含有中国丰富的文化因素,传达出生命、激情、喜庆、庄严、欢乐、大气,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热烈愉悦的情感意义,具有高情态。红,橙与深蓝这三种高饱和度的颜冲撞在一起,动中有静,富有动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生命力,深扣主题,同时也传达出中国人民对举办此次冬奥会的激情与真诚。
2.4图像的构图意义
对应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Kress&van 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构图意义,并特别指出,构图意义必须遵循信息值、突出度和取景三个原则。信息值指在视觉话语中各种成分因在构图中所占位置或摆放姿势的差异而拥有的不同价值。在构图结构中,上方与下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分别排列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5]。另外,上下还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分水岭[5]。当一些元素呈上下方的位置关系时,置于上方的元素体现的是“理想”值,而置于下方的元素体现的是“真实”值。“理想”值指该元素是信息的理想
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因此是信息最显著的部分。“真实”值指更特定或更实际的细节信息,往往更为详细。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设计精致巧妙,总体呈上下两个布局,数字与文字为一体,与意象各占“半边天”,以上为图片,下为数字与文字的布局呈现。自上而下的展现方式大体符合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以冰雪运动员为描述实体所勾勒出的“冬”字位于会徽的正上方,表现此次的主题,更象征着热情奔放,积极的奥运精神,得以激发兴趣,引导人们关注会徽下方的文字部分,体现的是“理想”值。英文字母“BEIJING”及”“Applicant City”位于会徽的左下方,形似滑道的“2022”位于会徽的右下方,也是在告诉世界的人民,中国北京是举办此次冬奥会的主办城市,是连接各个国家汇聚在此的桥梁,中国也希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