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探讨应对“结构性缺编”没有硝烟的“战”
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看着即将放寒假的学生们忙碌地准备着期末考试,29岁的王涵(化名)经常会有种莫名的失落感。王涵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目前在北京市通州区某中学工作。然而热爱语文教学工作的她,至今已经两年没有上过讲台了。“学校内共有12个班级,语文教师却有15名。”王涵说因为考虑到自己要生孩子。她便被编岗到学生宿舍管理卫生。与王涵的境况截然相反的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同届同学刘震(化名)。英语专业毕业的他虽然与王涵同龄,目前却是物理学科的主力,是学校的“香饽饽”,因为“仅有的3名物理教师难以完成12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苦于目前教师“结构性缺编”状况严重,理科功底扎实的刘震自然成为物理学科教师的“顶梁柱”。
农村校长的“老大难”
安徽省教师招聘教师结构性缺编是指教师总量符合省市下达的编制数或超过教师编制数,但部分学科编制数不足或实际数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而出现的缺编问题。
教师结构性缺编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村学校的校长们,应该说这是一个老问题,是历史遗留和现实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尤其是全国实施教师工资由各区县时政统发之后。
以往学校解决教师缺编问题,一般是自聘教师,工资费用主要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乡镇财政也从预算外资金中负担一部分。教师工
资上收到县财政统一发放后,县财政只列支公办教师工资,学校、乡镇均无力也不愿承担这部分开支。
据了解,目前,教师结构性缺编是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有数据显示,湖北省武汉青山区除高中体育
学科外,没有一个学科达到市建议的学科配置比。2007年,按照武政办[2003]52号文件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核算编制数,青山区超编600余人。但是,在成为武汉全市的超编“大户”的情况下,青山区的每所学校几乎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员问题。
2007年,山东教育督导评估发现山东全省17个市中有I1个市的农村小学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严重。农村小学中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职教师少,甚至没有,无法开齐开全课程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有调研统计显示,在黑龙江绥化,有些满编学校平均有15%左右的教师虽在岗但不能讲课。
在农村校,教师人教超编,而岗位又空缺,“寻缺补岗”对校
长来说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且一直没有停止过。
三大原因致“营养不均”
记者在调交中发现,造成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是城乡差异带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城市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空间、发展机会等,对乡村教师来说永远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二是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这是学科结构性缺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前几年教育部要求新开设“科学”课,近年要求大幅度增加体育课。课程设置发生变化是教育发展的进步,然而留给校长的问题却是不能及时有教师顶岗,索要选择部分教师经培训后转换学科补缺。
三是生源减少,教师政策性超编造成“只出不进”的现象。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目前,更多的农村中小学出现师生比失调,多出来的教师有编制却没有适合的岗位,有空缺的岗位
却不到适合的学科教师。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又有历史存留的,更有现实变化带来的。多年来,各地农村学校的校长们为了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这一关乎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可谓费尽心机。
学校“自救”的多种途径
北京市延庆县某中学是个连支教教师都不愿意去的农村中学。地理位置偏远,学校环境较差,工资福利低,能力强的、家里有背景的、自己有关系的教师都调到县城学校里了。
“支教,没有人愿意来.即使来了也不是所缺学科的教师。外
调,想都不用想,只要能够守住目前留下来的老师就不错了。”该校李校长郁闷地表示,学校能做的只能是“培训”,即在学校内部超编的教师队伍中捧选出适合的教师进行学科脱产再培训,然后补岗上课。
“虽然这不是立竿见影的好办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且培训后更增加了教师另谋高就的风险。但是,对一所偏远的农村校来说,这是唯一能够自救、能够给自己充实师资力童的缓冲之计。”李校长告诉记者,目前,该校有6名教师在外参加专业课程培训。
相比校之下,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的应对策略更具实用价位。“政策性超编和结构性缺编是矛盾的。但是,在与周边兄弟学校协调教师资源的基础上,开设校本课程专业课,才是真正推动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双赢道路。”杨镇二中德育主任刘曙光介绍,学校开设了舞蹈社、爱心社、读书社、科技社、板报社等一系列社团,社团既给超编的教师到了适合的岗位又摸索出一条良好的德育之路。
除此以外,“挖人”是目前各校校长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英语学科缺少一名教师,校长积极打通各种关系网,很快就从周边的兄弟学校以评一级职称的承诺顺利调来一位英语骨干教师。
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只局限在小范围内,还要看校长“能力”的大小,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能够有这样的人脉。“‘借力’是校长们没有办法的办法。申请相关专业的支教教师的支援,也要看运气:运气好前来支教的是骨干教师;运气不好,除结构性缺编问题外,还要多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一位校长无奈
地表示,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政策。
政策支持勿“风大雨小”
“结构性缺编”不仅一直困惑着各省市区农村学校的校长,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008年1月,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成为江苏省两会上代表们热议的主要内容;2008年5月,安徽省来安县发出公告,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招聘缓解、解决师资队伍中存在的结构性缺编问题;20118年11月24日,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争取到2012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各种政策、意见在教师缺编的事实中频频出台,然而许多校长认为,各级政策经常是“风声大雨点小”。“前几年,校长们在靠政策留人的基础上,还能靠感情留人,关心老师的工作、关心老师家里的难处、关心老师的孩子……近几年,‘感情’也战胜不了‘现实’了。”北京市大兴区的刘校长告诉记者说。
据统计.北京市密云县95%的教师都在县城居住,孩子也在县城上学。山区教师早起晚归,靠打黑车上班,而自己的孩子只能靠保姆接送、午饭靠小饭桌解决。“工作单位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自己的孩子得不到照硕,怎么能让老师安心教书?”密云县教委人事科副科长张冠军认为,“工资福利、住宿条件、交
通不便是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的根本原因。既然有政策,就应真正让老师得到实惠,把待遇落到实处。我们倡导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必须从待遇上给山区农村学校的老师一个交代。”
“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改革教师聘任制,让教师真正地流动起来。”北
京市顺义区第五中学校长解长林认为,“目前的教师聘任制是名存实亡的。真正的聘任制应把教师的档案关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让教师和校长之间进行真正的双选,这样无论时教师还是校长都是一种真正的‘竞岗’”。
对于教师结构性缺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甘天山教授给出了“教师资源共享、加强综合学科教师的培训”的路子,但是他认为必须要有经济基础的支持,这些方法才能奏效。
政策支持也好,聘任制改革也好,加强培训也好.校长们渴求的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让校长摆脱这种无休止的”战争”。否则,农村学校的校长们依然会与师资“结构性缺编”持续战斗,并且要战斗到底。
三点建议逐步缓解结构性缺编
青山区结构性“缺员”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学科教师工作负荷加重。许多学校因编制使用不当或人员学科分布历史形成,加之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结构性缺员的问题。
其中结构性缺员比较严重的科目是:小学段集中在品德与社会、自然、体育、语文等学科;初中段集中在语文、教学、科学、历史、外语等学科;高中段集中在语文、教学、外语、音乐、美术、劳动等学科。为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方面,提出建议如下:
1.加大引进和招录工作力度。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市政府应出台事业单位(或教育系统)内退或提前退休政策,且内退不占编,解决不能适应岗位人员“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每年引进或招录专任教师计划,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专任教师不足以及结构缺员问题。
2.加大“师训”力度。学科结构性缺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单纯以新进人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我们认为应内部“挖潜”,提升“师训”机构能力,课程设置发生变化时,随时可选择部分教师经培训后转换学科补缺。
3.加大时义务段教育的投入。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开设“绿通道”,让优秀人才来青山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