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
共三种题型:
1、简答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要求要点清楚,可不阐述。
2、辨析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简述理由;判断失误直接不得分。
3、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35分,共70分;要求先厘清概念、列出论点,再结合实际阐述论点。
(说明:★★★代表论述题,必须掌握;★★代表简答题和辨析题,必须掌握;★代表熟悉了解,其中或有辨析题。)
三星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论)P220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其共同点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区别则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五个主要环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构成。①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3)这一基本框架既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又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点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突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表明了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2、中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简)P224
答:①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是由现阶段中国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②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③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④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也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3、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趋势。(简)P224
答: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所有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所有制只是手段,而不是
目的。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结构,是从总体上说的。
4、理顺分配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论)P234
答: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理”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初次分配领域,在增进效率的同时也增进公平。①初次分配是经过市场机制在生产环节对各类要素所有者进行的分配,其基本分配原则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进行收入分配。但这并不意味着注重公平不是初次分配的任务,而是再分配的任务。②初次分配同样存在公平问题,存在着规则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从而导致效率和公平的双重损失。③只有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才能增进效率和公平。消除不公平“游戏规则”必须:①加大对城乡分割体制的改革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改革行业垄断体制;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逐步消除部门和地方队要素流动的各种限制;④逐步消除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对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公平状态;⑤继续加大反腐败的工作力度。
(2)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经过“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高”(即调节过高收入)的思路,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3)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政策。(论)P239
答: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为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和行为准则,它经过各种调控手段的具体运用而体现。它是一个体系,其中最基本的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
(1)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财政调节手段,促进宏观经济总是发生变化的原则和措施。能够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和财政投资。财政政策按其在调节社会总供求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是政府经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而制定的各种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的原则和措施。按其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作用,分
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当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时,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当经济高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抵制总需求的过度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政策,经常被结合在一起运用。
(3)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整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供给总是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包括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经过一定的调节手段,鼓励和扶持具有竞争力、高效益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产业结构政策是政府根据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优化规律,经过多种手段调节、引导产业结构向优化方向变动和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6、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P242
答:(1)内涵:①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进。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量上的变化或增加,它包含在经济发展之中。
(2)二者的联系和区别:①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②区别:A.经济增长只是指一国经济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以外,还包括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进展。B.经济增长是一个
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C.并不是一切的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改进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逐渐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
事业单位150分要考多少分
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用产业结构的优化论证区域经济发展。(论)P246
答:(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产业划分。①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的生产力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总体由哪些产业和部门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②按社会经济活动历史发展顺序,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次产业;第二大类是指凡对产品进一步加工生产的部门,称为第二次产业;第三大类是指除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以外的行业,称为第三次产业。
(2)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必然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②当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减少,第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状态。③从历史过程看,第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呈依次递增现象,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依次增大。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①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农业现代化道路。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③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4)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论)P248
答:(1)内涵:对外经济开放,是把一个国家的经济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鼓励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或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达到本国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本国经济的高效发展。把对外开放作为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政策保障。
(2)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超出国界形成国际分工,由此形成世界市场。之后,一国生产力的发展就对世界市场产生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