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
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4、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
在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必须坚持的5个重要方针:
5、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社会主义
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的基本要求为:(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必须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6、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
根据《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有: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四)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五)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文化产业集约发展的大平台(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七)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八)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九)运用高新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十)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
全国在职研究生考试
二、论述题(每题26分,共52分)
1、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谈谈你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理论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观、发展观、改革观、创新观和众观,吸收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
社会管理等学科的优秀成果,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理论升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
实践意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联系实际阐述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
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