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或受教育部委托由行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口号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地位及作用,成为目前专业覆盖及影响力最广、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2年开始举办至今,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越发受到各个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双证融通”首次提出是在2002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于“双证融通”又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书制度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的要求。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做出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是使人与职业相结合的教育过程,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力本位、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双元育人、育训并重、面向人人为主要特征。同时,“职教20条”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 1+X 证书试点工作[2],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3]。“双证融通”为“1+X”证书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在此制度框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真正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将职业技能大赛与“1+X”证书制度有机融合,发挥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1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为实行“1+X”证书制度提供条件
    “1+X”证书制度是学历教育和社会用人需求两个要素的统一,经过学校和社会共同认可的职业教育标准,不仅服务于学校与学生,同时服务于社会与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归类于职教法第八条“培训证书”范畴。按照职教 20条规定,这类证书是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和监督管理下,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开发、考核、颁证,采用社会化建设机制,职业学校负责“1+X”证书制度的实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证书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实行“1+X”证书制度的有效手段,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要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在教与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条件。
1.2有利于教学理论模式的改革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因此,在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传统教学理念照搬使用,不仅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是学历与职业能力并重的教育,是对学生在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教育,因此,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入是适应行业标准变化、行业需求的有效途径,它以学生核心技能培养及考核出发,穿插相关专业课程技能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1.3 考核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培养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除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与职业岗位、职业工种、职业资格相对应的操作技能。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对提升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性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改善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 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2.1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倡导“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因此,很多院校以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载体搭建实训平台,按照企业岗位和职业标准要求设定教学内容,通过比赛的方式将行业生产融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而实现高职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通过技能大赛即让高职院校意识到深化校企合作和强化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也促进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2推动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职业技能大赛主要考核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标准制定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技能培养,从而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需求。由于技能
大赛的内容往往来源于行业之中的最新技术,紧密围绕着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最能够体现出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内容时,必须要深入到各个行业之中开展调研工作,使各个行业中的最新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对课程教学体系加以调整。 
2.3 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X”证书制度要求教师既要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还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要准确把握行业实际,做到理实结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在技能大赛备赛过程中企业或行业的教师通力配合,互相协调,不仅自觉进行教学改革,还能够带动一批专业教师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2.4 提升了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进行教学内容设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制的引入,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更强调实践的现实性,这对于改变学生综合能力低的现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是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综合发展和全方面发展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3 技能大赛人才培养的途径
3.1  以企业岗位人才需要资源提升培养的准确性
职业技能大赛很多得到企业(或行业)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赞助与冠名职业技能大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从而推广自身的产品,并能够在职业技能大赛之中挖掘到更多人才,要求他们去企业实习、就业,以达到双赢的目的。随着技能大赛对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
作用日益体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可并关注大赛技能大赛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面对企业的需要,职业院校将大赛培养模式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真正实现与企业需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将比赛经验与教学结合满足职业教育教学所需。这对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大的实际意义。
3.2项目化教学对接企业需求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看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赛以各个行业现有标准作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实际要求进行设计,以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为依托,其过程、经验对职业院校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因此,课程的设置可以将大赛题目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将大赛的实践操作部分作为一个项目来安排实践教学,并依照操作流程来设计其它同类型的项目。通过项目化的任务实施,让学生了解检验到制作的全过程,避免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脱节现象,以更好的适应企业要求。
3.3 标准与任务结合全面培养人才
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缺乏有效兼顾,这会成为学生的知识盲区,技能比赛则将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任务点,每个任务点又有不同的考核点组成,这有利于不同方向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欠缺,及时精确讲解,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技能要点。从而,培养更加
全面的技能人才。
3.4 小组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对学生教学详细指导,因此,教师可根据现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优先对各小组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指导,而后由学生将知识点内化后进行再传授,教师只是针对共性和个别学生存在的个体问题进行详细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交流和学习,教师也可以将指导重点放在技能难点和个体的单独指导,从而使得教学的针对性更强。通过技能竞赛训练过程中的比赛强化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4 结论
职业院校技能内容设计更加突出贴合实际生产、紧跟技术前沿,为了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的导向作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导向,引入“赛教合一”理念,并与“1+X”证书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对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操作与专业知识共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教学过程中以竞赛任务为抓手和项目教学法相互融通,其教学理念更明确,从而为职业院校学生今后就业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甘肃省区域经济建设做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贡献。
岗课赛证融通
在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发展的现代社会,职业院校应强化类型教育特征,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培养。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逐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从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认可,具有推广价值。以下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模式及其成效。
(一)“课证融通”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在“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证书)对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培训认证体系,学生在知行合一中习得真功夫,在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1.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共生共长
为实现学校专业课程与华为认证的有机融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攻关小组深入研究,对华为证书的知识、技能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将其知识、技能需求转化为学生的素养、能力要求,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华为认证体系互嵌共生、互动共长。课程体系紧密对标华为认证技能模块,新增了多门华为认证课程,替换了大量电路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数大幅“瘦身”,从1642学时降至1474学时,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更契合产业需求。
2.开展分段、分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学校通过分段教学,在提前1~2年从企业获知行业用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认证课三个阶段。学生在大一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大三时再根据行业用人需求预判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培养方向分为传输、数通、云计算等类别,由学生自愿选择,学校因材施教。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还通过分层教学,要求所有学生考取华为初级认证,鼓励有志趣的学生考取华为中级、高级认证,实行进阶式培养、个性化学习。
(二)“赛教融合”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在“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等,以大赛为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培养效果。
1.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使教学与大赛更系统地衔接,该专业将大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将单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课程项目,将综合运用设计成学期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大二、大三阶段增设以“课程+学期”项目为特的创新综合实践、技能大赛及X证书类拓展课程,打破了常规课程安排。此类拓展类课程采用导师指导、项目实施的形式进行。
2.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为解决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缺点,学校将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并建设了基于大赛项目和X证书项目的网络学习课程和可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的若干项目。该专业还以大赛平台和X考证平台为基础,围绕赛项项目和考证任务,编写了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
评价标准等教学文件
3.将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
教师把指导竞赛中了解、应用的行业标准、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增加了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体现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改变了教学评价中主观分占比大的弊端。
通过推进“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办公室的统计,自2008年办赛以来,学院获奖数为187项,排名第一。类似的“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在其他院校广泛开展,带动了教学改革。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开发技能赛项与教学资源推进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荣获2014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唯一的特等奖,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的“构建学—赛—训互促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能竞赛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都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项。
(三)“赛证课相通”模式:山东职业学院
在“赛证课相通”模式中,学校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大赛、企业认证(证书)相衔接,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企业考证”的相通培养。山东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推进“赛证课相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
1.构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该专业将新华三数据通信、安全等方向认证课程的最新行业认证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订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联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动态更新课程内容。该专业还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所涉及的技能点、新技术融入课程标准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设计“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主辅结合的形式。主线为课堂教学,涵盖公共实践环节、理实一体教学环节、岗位实践或顶岗环节;辅线为第二课堂课外培养,以技能竞赛、行业认证、专
业认知与实践、特长生、创新教育、校外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展开,与主线相辅相成、共同培养。
3.构建“过程盘点、多方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该专业围绕行业企业岗位用人标准,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专业课程、技能竞赛、行业认证考核要求及其岗位具体情况设计评价标准,采用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同学评价、行业评价、社会评价、技能竞赛评价等形式,规范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
通过推进“赛证课相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山东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竞赛硕果累累。其中,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连续11年获得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先后3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历届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70%以上。
其他院校通过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推进“课岗证赛融合、教学做练一体、德能情智并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依托大赛构建“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