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2010年重点课题评审结果通知
时间:2010-12-10 11:07:00  来源:  点击:167
    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结题及评审工作,在各会员单位、各课题组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根据各重点课题承担单位初评推荐,经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评审委员会的初审和终审,最终评出一等奖59项、二等奖98项、三等奖88项。现予以通报。
    希望获奖课题组和有关单位,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成绩,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促进我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获奖名单.doc
 
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
重点课题研究获奖名单
一等奖
课题题目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组
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以“三定”为中心开展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丁志红
王春生   隋琳琳 王春生 段燊燊         亓文豪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刘宏志 王绍民 徐文广 郑开林 李盈康 王生广  刘相作
胜利油田培训实践与培训品牌构建 
胜利石油管理局高级人才培训中心
杨新忠
王晓义
张玉珍 周荣华 任学武
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应用探讨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
苏建军
    朱德袆 杨立超 段建军   曹卫兵  韩志骏  
肥矿集团干部培训规划研究
肥城矿业集团
徐庆芳
聂志华 杨绍荣 孟庆春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共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莱钢集团公司
刘祖法
侯继庚 尚纯青 王克勇 徐国良
充分发挥企业院校现有资源开展企校合作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孔凡杰
张洪良  
完善培训项目过程监控体系 提高油田培训质量
胜利石油管理局培训处
周建林
颜世峰 高明才  
职工远程网络培训的构建与实施
兖矿鲁南化肥厂
 
邵勤建 王玉岗  
训掉“三气” 打造一支“不穿军装的部队”——油田职工作风教育培训研究
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采油厂
王新东
孙长杰   宋旭升   张华北   崔云江
莱钢自主开发学习型组织系列培训的探索
莱钢集团公司
侯继庚
  亓金燕 赵明霞
虚拟大学-现代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转型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教育培训部
 
石性刚 张孝田 王太忠 符志铮 贾开新
胜利油田海外市场职工心理压力研究
胜利石油管理局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党校)
王建刚
孙志芳
郭金民 蔡军田 郭益民 綦跃祥 李君臣
鞠得平 荆治欣  
关于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聊城供电公司
朱殿武
孟祥才
酒店企业与院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的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李佳龙
张立俭   王光健 王政军 刘菲菲       
关于如何提高、激励员工培训主动性的研究
东营供电公司
 
  薄艳丽
实训基地规范性建设研究
日照供电公司
申丽华
   
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研究
兖矿集团济宁二号煤矿
王希银
  郑月秋
“手指口述”教学法在煤矿技校学生实训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肥矿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王宝才
李元超 张宗平 宁尚根
双师型、双挂型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焦光利
刘爱青 李炳军 丁文波
校企融合在地方经济服务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探索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周海燕
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研究
新矿集团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梁茂庆
  姜丽华 王瑞军
力主三全,实施三化提升企业员工培训质量
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公司
张明栋
刘光林 吴秀菊 赵秀秀   司甲文  
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案例教学,提高培训质量的经验与做法
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
于延岭
  王海东 张谟梅 陈红梅 胡淑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新矿集团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张继昌
王瑞军  
生产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烟台供电公司
刘善涛
张清华 傅晓兰 迟卫东
探索企校合作互赢切入点,培养创业创新型纺织产品设计人才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王艳芳
李保城 于京现 季程程 宋淑娟 刘志华 张白露
《职业生涯规划》“企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山东工贸职业学院
 
石增业   牟信刚      
围绕胶东半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需求,进行双师型、双挂型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烟台大学
方世杰
李文卓 王东兴 史文谱 王燕涛  
顺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设置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和课程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吕建清
刘祥柏   李风雷 史永恒
职工教育案例教学,提高培训质量的经验与做法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谭启坤
周广武   赵崇河
团体心理训练对高职教师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影响研究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徐胜来
  马晓晴   武静静
适应地方化工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化工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魏怀生
  孙玉泉 窦建芝
国有煤炭施工企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探索与思考
新矿集团华新建工集团公司
张延春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莱钢集团公司
侯继庚
      宿  王培久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栾会妮
    杨远航 付永虎 慕玉波 朱德元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刘爱青
高士明 李桂花 邵淑华   李厚刚
关于潍坊市搭建“山东省模具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潍坊学院
杜国臣
曹玉宝 郑明亮 张作智 鲁俊伟
现代石油企业员工培训发展趋势研究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于克鹏
刘乐柱 荀玉森 孙福东
企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烟台职业学院
孙孝玲
刘春梅 杨雪梅 夏学超 李绍春 于得水  
新形势下国有煤炭施工企业创新企业文化模式及实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新矿集团华新建工集团公司
孙丰章
   
加强企校合作共建高职化纤生产技术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王安平
董传民 李爱香 韩德红
面向市场需求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苏慧祎 闫秀侠
菏泽市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菏泽学院
刘从连
  李文存 毕瑞芳 李庆江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基于鲁东大学与烟台相关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鲁东大学
毕崇涛
姜德照 王文胜 都荣胜 贺小华 张文峰 王建平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陈瑞波
  管香芸 叶曙光 宋克农
中小企业人才测评模式研究
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李遵建  姜峰  吴华伟
新形势下企业教育培训理论的研究
泰安供电公司
 
靳会先 戚志军  
校企合作建立化学检验与食品检验人员培训基地研究
烟台大学
邬旭然
殷军港 刘永明 刘惠涛 申京宇 翁永根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研究
莱钢集团公司
李涛林
赵子平
基于钢铁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兼论山东冶金职教的发展问题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张述凯
刘绍英 宫胜利 王力颖
旅游企业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基本技能培训研究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张建伟
  李玉国 李维梁
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企业员工培训方案
潍坊教育学院
孙月兴
吴振国 亓春霞 王德才 王兴富  
计算机类人才企校供需有效对接,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孙玉太
李源强 徐海强
完善职工培训标准 构建评价管理体系
新矿集团华新建工集团公司
刘续光
  梁广营
借鉴国外职教经验开展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李兴凯
黄永华 袁训东
企校合作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德州学院
张士献
李永平 张秀琴 高国武 刘云利
山东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邱新泉
丁爱美 王兴杰 王东亮 任春迎  
企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
曾招喜
王卫峰 王钦涛 张爱文   陈舒若
基于企业需求及学生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纪海燕 高绍远
二等奖
课题题目
课题组
课题组
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双师型、双挂型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古全星
张桂云 李爱香 武际花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侯成晶 王玉梅  
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
于延岭
  王海东 孙奉国 武长生
基于企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德州学院
刘云利
张士献 张秀琴 李洪亮
以技术比武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操作人员培训
山东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尹晓勤  
山东省“十二五”企业形象设计培训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任雪玲
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管理,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济南供电公司
 
  张海燕 齐大勇
校企人才零距离对接的实践研究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刘晓军
  徐海芝 王凤玲 孙晓莹
加强企业培训师队伍培养,建设高素质培训师队伍研究
山东肥矿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尹贻瑞
  雷茂峰 赵秀玲
以培训为载体提高企业领导执行力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许红岩 王欣玮 周荣丽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鲁东大学
谢在玉
  刘长霞 梁桂航 刘建霞 赵万胜   姚美红 王昕彦 林红旗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研究
莱芜供电公司
鉴庆之
  赵玉娟 沈耐水
现场阶段式培训方式的实践与创新
莱芜供电公司
边海生
柳絮洁 何圣文 许春祥   毕经国      
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案例教学提高培训质量的经验与做法
肥城矿业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刘光林
吴秀菊 赵秀秀   司甲文
煤化工企业节能教育培训改进与实践
兖矿鲁南化肥厂
陈海英
徐永平 刘晓威   张恒民 张淑敏
关于如何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思考
莱钢集团公司
孔鹏祥
赵子平 李涛林 朱迎春 陈东辉
加快高职院校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研究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冷雪艳 刘进涛        
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职工学校
王春林
  张士兰 李魏魏
企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鲁东大学
赵银女
董安广 常永军 修薇薇 史丽华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莱钢集团公司
焦方山
司增举 王效法 栾兆学     张继荣
基于校企一体化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模式研究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唐文君
马文君   贺培青    
新矿采煤设备及采煤工艺培训教材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张元胜
李庆房 王守彪
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泰安供电公司
 
  陈冬梅
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模式及应用研究
鲁东大学
王亮申
顾九春 刘长霞 张全忠 冯宝富   李洪斌 张振华  
加强企校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李源强
刘锡华 张家明 刘小豹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发展趋势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李春红
鞠桂红  
浅谈实训项目标准化开发建设
烟台供电公司
孙晓光
法律视角下企业实训基地运作模式研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陈述华
张博友 焦授青  
以众性劳动竞赛为抓手,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
苏建军
郁洪涛     夏树刚 曹卫兵 杨昆仑
加强企校合作,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烟台职业学院
杜在娟
  丁婷婷 刘雪琴 刘旭东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沈香萍
  赵建磊 王兆才 张中来
现代零售企业人才培训与开发研究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莫材友 秦炳海
开展低碳经济职业教育提高职工节能减排意识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付桂兴
  黄永华 王建立
企校合作网络平台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赵清江
周国栋 刘吉贵 李建杰 于泉泉
企业培训项目开发推进体系建设研究
莱钢集团公司
李涛林
赵子平 朱迎春 孔鹏祥 陈东辉
按照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创新高校工科专业和课程设置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丘志坚
李玉华   洪振涛 马跃香
建立企校合作平台,推进人才供需对接
鲁东大学
 
宋进桂 谢在玉   顾九春 刘建霞 赵万胜 陈少华    梁桂航
企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山东肥矿集团高级技工学校
王宝才
李元超 王海军 杨守峰 伊建国
开展QC活动提高职工素质
日照供电公司
申丽华
高玉明   马先栋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山东工贸职业学院
 
  丁慎国 江如国 颜世平  
莱钢党校哲学管理培训开发的实践和探索
莱钢集团公司
刘祖法
侯继庚 赵子平 徐国良
学习型班组建设经验与做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
刘宗云
    冯新岩 杨承龙 曲文韬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育人与用人模式探究——以青岛地区星级酒店为例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石增业
  牟信刚      
加快企校合作步伐 培养创新人才 推进产业机构调整
潍坊教育学院
 
高建明
校企合作,创新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技能培养研究
鲁东大学
屈慧鸽
  程显好 刘进杰 冯志彬 张玉香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合力效能
新矿集团华新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刘续光
  梁广营
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实现人才供需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
任满杰
王善新 高寿柏   王创存 贺利坚 王秉全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探析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孙授卿 董瑞虎 唐文君 马文君
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研究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尹淑娟
秦炳坤 王方坤 赵金凤   范松梅
汽车保险与理赔岗位模块化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袁秀珍 姜菲菲 王义全
国际化视野下的企校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宋晓燕
宋继东 王建峰 韩国华
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常祖政
孙义欣 赵培元   许云龙 董志勇
调整更新传统工科专业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研究
济南职业学院
李常峰
刘海涛 刘晓阳 滕丽丽 李亚楠 田文玲
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技术类人才企校有效对接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王芳伟
高福迎  
加强企校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烟台职业学院
李凤英
李晓琳 于云霞
企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王德才
吴振国 孙月兴 王兴富 尹强国
潍坊地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加强文内涵建设的意义、方法、途径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魏海莹
迟尧林 刘文杰
基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的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宋清龙
  李美菊 邵在虎 陈圣林 殷淑英
供电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
郭世照
于柠源   曹卫兵 韩志骏
  胡光辉    
校企合作现代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鲁东大学
于京诺
  宋进桂 牟春燕 梁桂航   赵万胜 姚美红 王昕彦 林红旗 刘建霞    
充分发挥企业、院校现有资源开展企校合作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齐景华
王美艳 何俊娥 亓良树    
按照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创新高校工科专业和课程设置
鲁东大学
牟春燕
姚美红 王昕彦 刘建霞   林红旗  赵万胜
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培训与职工数学素质的重要意义及教学内容研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曹修文
齐全英 齐化富 刘广会   毕永志
企校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育人与用人统一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韩志引
赵庆松 吴慧君   黄小冲
优化交通运输工科专业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的研究
鲁东大学
 
于京诺 宋进桂 梁桂航 王昕彦 姚美红 牟春燕 刘建霞 赵万胜 林红旗        
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田金枝
孙金平 吴玉娥
整合师资优势 适应企业需求 开展职业培训
潍坊教育学院
崔成梅
李海玉 刘海亮 李艳芳   吴慧君
外贸英语在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中的应用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鞠桂红
李春红
调整更新传统工科专业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发展空间研究
鲁东大学
潘福勤
孙继凤 张存锋 李文静 张洪沼
建立企校合作平台  推进人才供需对接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泽磊
  梁东明 王淑霞
与卡特彼勒山工共建培训中心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马永青
赵庆松 安庆森   张丽萍 刘志强 王孔毅 王洪涛
双师型、双挂型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李德家
李士军 赵儒和 陈玉玲 徐美霞  
基于工学结合的企校战略联盟研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刘新英
刘水国 田来社 姜雁雁 马桂兰 李海强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双向嵌入合作模式研究
德州学院
李洪亮
李永平 张秀琴 王华丽 宋广元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力
鲁东大学
冯宝富
  苏子林 李洪斌 刘长霞 孙军龙  
韩国绿低碳经济增长经验对促进山东韩资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发展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谭明霞
孙淑敏 张玉川 池如亮  
关于在职职工技能和职业性教育培训的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陈金艳
脱建智 吴慧君
建立服装企业人才派遣服务机制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杨晓丽
管伟丽
基于电脑美术专业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任雪玲
刘玉洁  
高职食品专业企校联合育人模式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张玉清
曹安堂 李京东 赵升鹏 石桂珍  
充分发挥服装企业、院校现有资源开展企校合作项目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孙金平
田金枝 吴玉娥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发展趋势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牛同训
陈洪玉 陈国华 赵明文 张彦辉
从华特现象看企校人才供需对接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王晓卫
古全星   徐钰琨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工学结合 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赵培元
孙义欣 常祖政 许云龙 董志勇 孙月兴
研发校企合作教材,推进培训教材体系研究建设,增强企业用人职业技能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徐伟伟
侯成晶 殷淑英   闫洪猛
企业办公室工作培训课程开发与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赵建磊
王兆才 沈香萍   张斯文 于洪亚
鲁东区域内服务性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员工品格提升训练与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贾丽丽 杨燕飞
高职院校企校合作共建化工专业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宋建华
韩德红 王安平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方法、途径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胡素贞
    张玉坤
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管理标准化研究
德州学院
李洪亮
李永平 张秀琴 张士献 刘云利  
企校合作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创新研究
德州学院
张士献
张秀琴 李永平 李洪亮 刘云利
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企业职工远程网络教育培训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天泉 张福东  
开展国际间高层次企校合作交流,探索职工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模式与途径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孙淑红
  侯成晶     杨春民
加强企校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邱微微
     
建立企校合作平台 推进人才供需对接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李元美
陈瑞波 王园园  
实现党员教育信息化、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山东泰安供电公司
刘国红
刘守录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搭建良好育人环境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纪海燕
  隋美荣   赵明磊
三等奖
山东最好的职业学校
课题题目
课题组
课题组
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高职数控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研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姜连军
马宏杰 柏贞万 隋晓朋 刘持森 徐英锋
职工教育30年回顾
潍坊教育学院
高建明
李海玉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培养人才模式研究
烟台大学
任俊义
高光锐 李振杰 昝新明 林立杰   杜国臣
建设现代酒店企业高素质培训师队伍的研究
青岛华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李佳龙
孙丽钦 杜彦超 胡友宇   李东旭
一线员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经验和做法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公司
曾令甫
李文生   盛兆乐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莱钢集团公司
张新宁
徐绍亮 艾兴君 曲洪峰 黄炳礼 王伟奇
新形势下电力营销窗口人员CVS培训模式初探与建设
泰安供电公司
   
建设行业企校合作利益共同点研究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赵清江
吴卫华 甘信广 朱海江 赵庆辉
浅谈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供电企业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泰安供电公司
 
赵建文 刘继彦
企业一线员工培训的经验与做法
莱钢集团公司
徐洪基
尚绪春   李风华 李凌云
企校共建实训基地 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潍坊教育学院
于朝霞
张华彬 邢继德 王兴富   唐宝燕 刘学伟 孙月兴  
谈校企文化对接与人才培养
莱钢集团公司
丁尚莱
张继德 张凤森 宋兆磊
提高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者自身素质的研究
莱钢集团公司
 
王奉德 张若风 潘晓华 王庆利
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职工学校
王春林
张士兰 李魏魏  
探索“以考促学”的教育培训模式
泰安供电公司
景宗深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
莱钢集团公司
朱迎春
赵子平 李涛林 孔鹏祥 陈东辉
基层单位智能配网运维人员培训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日照供电公司
许家旺
杨成永 田国锋 郁章伟  
煤矿职工基层安全教育培训探索与实践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杨村煤矿
杨振忠
马金年 汪广华 孟祥山 任思华 赵伟伟
调度系统值班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研究
泰安供电公司
董明升
范安宁 田宝存 刘明超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探索
莱钢集团公司
王洪连
  柴丽红
调度通信网管的多媒体培训
泰安供电公司
耿继敏
 
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莱钢集团公司
于乐宝
焦房山 付本生    
加强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师伍队素质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职工学校
王春林
李魏魏 张士兰  
校企合作  培养“双高”人才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华云
王淑霞 杨时光 崔玉娟   尚志锋
关于基层班组如何开展新员工培训,广泛培养技术骨干的探讨
烟台供电公司
孙立浩
创新应收电费培训方式的探索实践
日照供电公司
 
郑永红 马瑞艳 李东丽 王琳静
按照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创新高校工科专业和课程设置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牟爱霞
周庆军   彭正斌
关于ERP及基建管控模块下基建人员培训发展趋势的探讨
泰安供电公司
 
马进军
生产人员轮岗培训探讨
泰安供电公司
刘元秋
李克元 徐衍秋
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兖矿集团物业分公司社区管理中心
周贻明
葛玉英 张广英  
营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探索
烟台供电公司
程显玲
张照梅
姚梦琪 梁菲菲       毕伟翔 王誉洁 王雪梅 耿爱红
装表接电新员工培训模式探讨
烟台供电公司
 
刘振华
程显玲 王丽丽 刘永劭
青年员工职业化培训管理初探
泰安供电公司
 
公方涛 刘凤萍  
浅谈如何转变农电工学习态度,提高全员业务素质水平,响应公司“塑文化、强队伍、铸品牌”服务提升工程
烟台供电公司
周晓琳
张明玉 程显玲 徐风霞
加强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培训
泰安供电公司
孟胜鸿
张继勇 黄启寅 马清泉
企业员工品格培训
泰安供电公司
 
  赵风华  
《提升农电职工队伍素质的创新与实践》
烟台供电公司
李学功
  刘卫平 刘天敏 夏文忠 张文杰  
探讨电力企业如何做好新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烟台供电公司
王德全
刘贤毅 颛孙琳琳
建立企校合作平台,推进人才供需对接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刘祥柏 王建辉   李君楠
浅谈供电企业审计人员培训
泰安供电公司
邓玉华
 
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研究
泰安供电公司
 
    赵凤华  
钢铁企业培训网站建设
莱钢集团公司
 
朱艳美 王庆刚 于富东 于慧敏 王宇轩 彭双双
关于如何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探讨
泰安供电公司
柳绪栋
刘长涛 马仁荣      
企校联合培养工科人才的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秦连杰
  徐惠忠   徐仁根
一线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的经验和做法
兖州煤业公司济宁三号煤矿
于延岭
邵为芳   刘新环 姜秋鸿
港口行业校企合作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研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邓效昆
盛明光    
围绕潍坊经贸中心工作开展外语类继续教育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尹健健
高志刚   张有良  
营销外勤工作人员培训模式的探索
泰安供电公司
 
赵建文 刘继彦
基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韩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刘晶晶
  肖永霞 何振华 马维丽    
利用互联网、物流网技术开展培训,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
烟台职业学院
贾丽虹
刘旭东 程立倩 吴旭军 郭绍翠
基于“企校合作实训基地”下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夏云文   李艳敏 肖永霞
企业员工品格培训与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杨文德
王如泉 沈兰华 宋晓荔 罗平超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培训,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姜晓洁
  彭丽英 任清元
建立企业与高校人才供需对话对接机制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陈洪玉
  牛同训 巩桂洽 王秀梅 张彦辉
水产养殖专业培养双师型、双挂型师资研究与实践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董义超
朱德元 张书琛 付永虎
电力多经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探讨
泰安供电公司
郭传成
王炳成   郑海鹰 田成安 孙志远 叶建华 张治国 马德广  
提高农电技能人员岗位工作能力的初探
泰安供电公司
王书栋
  赵文利 王栋
高职院校加强企校战略联盟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邱培喜 孙冬梅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方法、途径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曹春红
  宓小婷 倪金凤
探索高职院校中“双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化道路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姜晓坤
 
围绕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执行力开展培训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王力颖   黄大明
创建学习型企业与自主培训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刘太智 周子正 杨秀华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王晨力 孙新胜 陈振峰   徐永红
加强企校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王力颖
宫胜利 张海英   黄大明  
围绕全省经济、经贸中心工作开展继续教育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刘海燕    
学习型班组建设经验与做法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王力颖   曹春红  
校企共同创建合作平台,推动人才供需对接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叶云云
宋清龙 张瑞林 殷淑英 王玉梅 裴勇生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王美艳
齐景华 门顺利 张雪婷 宋志强
双师型双挂型师资人才培养研究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倪金凤
宓小婷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建强
李志刚  
建立企校合作平台,推进人才供需对接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谢敬友
 
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刘绍英
王玉卓  
加强企业智力引进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和经验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于彩云
  郭晓媛 郭华伟
新形势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毕莹莹
  彭正斌  
汽车整形岗位模块化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唐日晶
王义全 王海平  
高职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刘玉国
陈明彩  
建立企业人才派遣服务机制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佐藤市郎 张永强
职业能力必修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与企业用人零距离对接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姚丙申
宋清龙 侯成晶 闫学敏 明习风
按照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创新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侯成晶
      杨春民
一线员工开展企业内部价格的经验和做法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李剑钊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培训,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爱敏
  韩俊青 宋清龙 周国平
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李凤强
侯成晶 李建勇   鹿业勃 吴孝慧
汽车维修服务顾问岗位模块化教材建设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孟繁营
  袁秀珍   薛丽芳
按照产业、企业人才需求创新高校工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谢敬友
 
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陈灵锐
侯敬杰 陈灵伟 王海明   陈永顺
关于如何提高青年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实效的思考
烟台供电公司
 
刘雅琳
如何加强供电企业信访培训工作
山东泰安供电公司
刘长军
陈西新 吕春梅 韩文慧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曹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