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效率视角下的公务员考试热现象透析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11期
    郑轩华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热不断升温。笔者认为,虽然这对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政务水平有利,但“热过了头”必将造成人才资源配置的扭曲,降低人才利用效率。因而。我们应当理性思考造成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挖掘其深层的根源,才能出相应的对策,给这种考试热适当降温,引导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更趋于理性。
    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全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激增。其考试的竞争程度早已超过高考而成为“天下第一考”。以2010年为例,报考人数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报考者数量超过146万人,招录比达93:1,其中,最热的岗位达到了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激烈程度。不仅国家公务员考试如此,地方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虽然公务员考试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国家机关,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但是,如果“热过了头”,就会影响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效率的发挥。因此,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和冷静思考公务员考试热现象。
    一、公务员考试热对人才资源效率的不利影响
    无可否认,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普遍推行,公务员队伍的总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步入公务员队伍,这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全社会大量的高级优秀人才资源,对整个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人才效率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导致人才资源配置的扭曲
    公务员考试不断升温,热门行业尤其如此。据历年统计,热门职位一般都集中在税务、海关、人事、财政等“有权有势”的部门,这些部门数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已经比较常见,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也时不时出现。而“冷门”部门则要相对好些。这种现象非常值得警惕,因为它意味着人才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一是导致优秀人才都向政府部门集中,其他部门的人才需求受到影响;二是导致优秀人才向政府“热门”部门集中,“冷门”部门(冷门部门并不意味着这些岗位不重要,而只是通常所说的“油水”少而已)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导致人才的心灵受到扭曲,因为很多报考“热门”部门的考生其实看重的是“热门”部门的职位“背景”,1认为可能带来一定的灰收入,也就是说不少考生在考入之前的思想动机就受到了一定的扭曲(当然这只是一种现象,不能以偏概全)。
    (二)人才的专业技术难以发挥
    在国外,优秀的人才多数是进入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行业。而国内,优秀的人才却更热衷于政府部门。很多苦读寒窗二十多年的博士和硕士,最后并没有进入到其悉心研究的行业或领域去工作,而是选择了公务员的道路,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无从发挥,最后逐渐被淡忘。同时,在创造财富又需要产业升级的工业界,在亟待加速发展的农业领域,以及在急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它们都对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求贤若渴,却又缺乏吸引人才的能力和环境。这是对人才的专业技术的极大浪费,既浪费了个人的青春时光,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经费。
    (三)不利于社会总财富的创造
    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曾用“生产性努力”与“分配性努力”两个概念来分析到底哪种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很显然,公务员属于“分配性努力”的行列。一个社会,要想每人都多分得蛋糕,公平分配是关键。但把蛋糕做大更是前提。如果蛋糕不大,怎样公平的分配也不可能使每人得到足够多的蛋糕。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注重蛋糕的做大。这并不是说公务员没有创造社会价值,不应该分配社会财富。事实上,公务员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能考上公务员的都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只是,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们不是积极去创造财富蛋糕,而是争相涌向行政部门,寄望于权力和财富分享,这显然不利于社会总财富蛋糕的做大,也必将导致社会创富能力的弱化和惰化,这对社会发展和财富创造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四)易产生应试教育的导向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就是我国教育界的顽疾,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很大,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近年来,为了保证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标准化不断地完善。虽然出题者的目的是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知识、反应能力,以及临机应变的能力。但随着考试的标准化,很多考试题目在变,但测试意图却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答题思路也越来越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公务员考试的应试模式,公务员考试成了中考和高考应试教育的重复与延伸。很多学生从刚人校就开始着手公务员考试的各项长期准备工作,英语证、计算机证,以及考公务员所需的其他各类证。长此下去,公务员热如果持续升温,必定会对大学教育产生应试教育的导向,会潜移默化地使大学变成公务员“应试教育”的基地,使大学生变成“考证生”和“考试生”,使大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受到影响。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剖析
    (一)严峻就业压力的推力
    尽管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出生的婴儿还是在1 0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二十几年后)我国每年的新增劳动人口也是在1 000万左右。因而,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紧密相关。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就业形势一定程更加恶化,许多原来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纷纷失
业,加入到了公务员的考试队伍中来。不仅如此,还产生了连锁反应和示范效应,许多原来没打算考公务员的人员,也看到了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纷纷加入了公务员考试队伍。由此可见,在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的情况下,公务员考试热还将热下去。
    (二)公务员职业“实惠”的吸引力
    除了就业的压力外,导致公务员考试热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公务员职位相对于其他行业职位具有既“实惠”又体面的吸引力,实惠表现在其收入在工薪阶层中处于前列。虽然普通公务员的收入也并非网络媒体舆论所炒作的那么高,有些岗位的工作甚至比企业还要辛苦。但是,公务员“阳光工资”的背后还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例如,“住房改革”时不少公务员已经分得房子,但是带有住房福利性质的住房公积金仍然照提不误。再如,“车改”过后,车贴已经得到,但公车仍然照开如常,等等。如果把这些全算进去的话,公务员职业就比其他普通企业职业要优越许多。不仅如此,公务员内部的收入分配也是千差万别,有些“肥缺”部门的收入往往是其他“清水衙门”部门收入的数倍,甚至还要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收入差别,以及公务员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差别,才导致了公务员考试热,以及热门部门的更热。此外,公务员体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是其他企业提供的职位所无法比拟的。
    (三)求稳的心态与官本位思想并存形势严峻的就业现实促使相当一部分求职者把安全感作为首选。公务员职业的优势正在于工作既“实惠”,又稳定,“可以不担心被炒鱿鱼,挺到退休为止的铁饭碗”(詹德
斌,2006)。此外,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遗留也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择业观。其“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力仍很有市场。当然,最主要的是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官本位思想仍有存在的土壤,因为公务员相对于企业部门职工来说,是社会管理者的角,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在社会利益的分配上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在风险方面毫不担心。这种绝对优势的地位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的进一步强化。因而,公务员职业对不少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职业。
公务员是考完了才选岗位的    (四)教育改革的偏差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使中国的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迈出了最初的一步。但是,高等教育在急剧扩招的同时,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并没有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及时作相应的调整,使得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实际相脱节。此外,在改革过程中,很多专科院校升格成为本科院校,一些本科院校为提升学校层次,极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连年扩招,使得研究生、本科生的数量连年大幅增加。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培养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的不利后果。许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学生)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在社会竞争中他们的最大优势就是“考试能力”和“答题技巧”。因此,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们秉承“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传统思想,成了公务员考试的主力军。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破除官本位思想,培养公务员的现代公共服务意识
    要重塑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转变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坚决反对权力主义、利益主义、“官本位”主义等陈腐思想和陋习,积极弘扬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理念,培养公务员的现代公共服务意识。要像韩国一样,让青年人才“具备无限的梦想和毫无畏惧的勇气”(宋桂芳),要提倡和鼓励各层次人才发挥自身专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到最适合的行业和岗位去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才是推进国家进步的原动力。
    (二)拓宽社会就业渠道
    要深化改革,优化创业环境,形成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形成人人争创业,人人想成就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此来促进人才资源由“考试热”向“创业热”转变。由此,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规范行政审批和收费,简化办事程序,减轻创业者负担;(2)提供公平、透明、方便、高效服务,拓宽创业空间,平等对待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关系,引进外源动力与激发内源活力相结合;(3)加强部门联合,防止部门间相互扯皮,形成手电“收光效应”;(4)量力而行,制定优惠政策,不求数量求质量,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5)认真调查研究创业者的创业困难,增强创业培训与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进一步推动诚信建设,建立创业诚信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是人的本性。公务员考试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公务员收人分配与其他行业收入分配的差别上。按照经济理论,应该是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而由于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稳定需要,公务员行业的收入一般是不跟市场挂钩的,因而,尽管公务员的收入较高,但风险基本为零。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阳光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建立工资调查机制,成立公务员薪酬评估委员会,专门从事公务员薪酬评估工作。将公务员收入定位于社会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左右。并采取一定的差别工资措施,既要保证规范公务员部门内部各部门的灰收入,又要能发挥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致于造成不同部门间“鞭打快牛”现象。
    (四)完善公务员评价和监督制度
    虽然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走向法制化轨道。但是公务员考试热当中考生们都热衷于报考“热门”部门,这本身就说明了目前我国公务员评价与监督制度还不完善,作为公务员制度核心部分的考核机制、竞争机制、淘汰机制还不太健全,不太透明。因而,对某些职业道德不高尚的公务员来说,寻租还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应当积极创新公务员评价与考核的新方式、新途径,推出并完善公务员竞争机制,如民意测评制、公推公选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并制定《行政程序法》,完善和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公共权力行使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逐步实施行政问责制,消除其寻租机会和寻租空间。
    只要公务员的收入趋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各项福利与保障与社会接轨,工作程序规范、透明,评价与考核机制合理,监督有力,对公务员趋之若鹜的情形必然会得到控制,公务员考试热也就自然会降温了。
    (江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