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21期2016年11月a啷龙扇教育基础教育DOI:10.16681/jki.wcqe.201621110
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的目标、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高考成绩公布时间
程德强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高考改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负担减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当前学校过分注重分数,推动高考 改革的实现。然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可能导致学生负担增加,导致高中考试以及教学过程出现更多 的困难。
关键词:高考改革;政策目标;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21-0155-01
国务院公布高考改革文件,高中不实行文理分科制度,学生高考总成绩由数学、语文、英语,包括学业考试成绩等组 成。此外,应当提高中西部学生录取率以及减少考试加分等。文件下发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议论,比如,部分 人认为高考改革不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且也不 能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部分人担心改革导致教育腐败等。
一、 高考改革政策目标
第一,减轻学业压力。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 压力以及精神负担等。缩减考试科目为数学、语文以及英语,并且规定录取要根据学校要求、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兴趣选 择。其中,外语以及学业考试的课程可以有重考的机会。这些 规定,可以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分散高考压力。
第二,破解分数论。分数论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 发展,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严重阻碍 了学校对高素质人才以及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当促使 学生全面发展,破除唯分数论。高考改革规定,不再实行文理 分科考试模式,而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 质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促使高考更为公平。高考改革政策出台,取消了艺 术生或者体育生的加分项目,完善了边疆特困区域加分政策 等。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采取自填志愿的模式,严格控制高校 招生模式,促使高考制度更为完善,更为公平公正。资源填报 模式避免优秀的高校招生过多,部分院校招不到学生的弊 端,对于调节生源分布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考改革策略问题分析
第一,文理不分科问题。文理不分科可能给教学管理造成 一定困扰,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其中,
支持文理不分科 的人主要认为分科会导致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文科学生分 科后缺少科学素养;另一方面,理科学生分科后缺少人文素 养等,这两者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支持分科的人主要 认为高中生目前尚未成熟,文理分科是对学生心理、生理差 异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及素质提高。
第二,课业负担依然沉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未由于高 考改革而有所减轻。在高考拼分数的大环境之下,即便是高 考的科目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负担没有丝毫减 少,主要是由于学业水平考试需要记录到总分当中。换句话 说,在学业水平考试当中,学生的每一次成绩都将被拿去与 高考进行比较,无形中导致学生的课业更重。
第三,増加管理难度。比如,改革取消了艺术生以及体育生加分项目,并且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从实质上来说,政府 对于招考制度的否认以及监管过强。然而,高考规定“两依据 一参考一参考”是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其中存在 太多主观性,导致综合素质评价难以做到公正、客观,容易滋 生腐败问题。如果实行“一参考”,将会导致学校虽然在表面 上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实际上依旧以分数为依据的不良现象。
三、完善高考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不分科政策
应当改革当前的会考制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由于高 考不分科政策容易导致考试管理以及教学管理问题,在学生 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不适合要求学生文理兼修。建议将 不分科改为高中生前两年不分科。
(二)提供两次机会
只要是考试的课程,都为高中生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比如,数学、政治、生物或者化学等,都为学生提供两次机会。并且从两次成绩中选择最好的一次作为高考参考分数,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精神压力以及紧张情绪等,进而 促使学生可以发挥正常水平。
(三) 限制复读以及取消综合素质评价
首先,应当对高中复读采取限制,规定学生复读一年,高考总分硬性减少十分,从而给考生公平竞争的机会,进而减 少教育资源浪费等。其次,应当取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由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评价标准不是短时间能够有所改变 的,因此,最好以高考分数为根本依据。
(四) 规范高考命题、分数
对于高考命题,应当确保命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议 统一文科和理科的试卷,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 展。规定语文、数学的总分数各为150分,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可以设置为100分。
综上所述,当前高考改革政策并不十分科学,学生的精 神压力依旧很大,并且増加了教学的管理难度。因此,应当采 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调整不分科策略、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以及限制复读等。
参考文献:
[1] 谢宝富.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的目标、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15(2):54-59.
[2] 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及因应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7):16-21.
[3] 杨惠雯.高考改革现实矛盾解析:论教育符码的“黑箱”作用[」].全球教育展望,2016⑶:100-108.
作者简介:程德强(1978—),男,汉族,山东利津人。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