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耿彦君
【摘要】走适合其职业倾向的道路,才能促进其职业更加成功地发展。高等学校应加强培训,改进管理制度,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认同感,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职业倾向;职业认同;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耿彦君(1954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研究方向:学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等学校对就业前的培训与指导应更加重视。学者指出,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个体在不同组织之间的职业流动更加频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愈加频繁的职业流动过程中,个体的专业化程度往往决定了职业稳定性及职业成就效能。职业认同感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职业的高流动性问题,使职业倾向、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三位一体”,提高职业成就效能与职业幸福感,这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性。即一个人对他人或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键在于从在校生的职业倾向确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构建个人对未来职业的职业认同感,为高质量就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化基础。
一、职业倾向与职业兴趣
职业倾向是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是通过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表象表现出来的,对某种职业类型的崇拜、追求、盼望及偏好,即在现实和常规两个类型取向的职业性格。近年来,心理学界关于职业倾向的研究比较少,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职业倾向的研究相对较多。专家认为,走适合其职业倾向的道路,才能促进其职业更加成功地发展。所学专业和职业选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职业选择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希望从事职业的一个理想化的选择,而大学生现在所学的专业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主观的选择,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家长参与填报高考志愿、成绩的不理想、志愿中的服从调剂等,都可能让大学生去学一个自己本来不愿意选择的专业。
通过对大学一年级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85%左右学生的高考志愿是和家长共同选择的;18%左右的学生是调剂到现在专业的。而针对“如果你的考分比较理想的话,是否还愿意选择现在的专业”这一问题,65%的学生回答“要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说明从一入学,很多学生还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职业倾
向,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职业兴趣。如果这种自己意愿与所学专业长期处于一种矛盾冲突之中,其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学业成绩都会大打折扣。据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与学习动机的相关并不明显,但在校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倾向趋同性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影响却很大,其个性特征对学习动机也有明显的影响。
大学时代应该是人生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其个人职业兴趣开始形成并趋于稳定,逐步形成对未来职业的预期,并就自己未来职业进行规划。职业指导专家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这种职业,而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调查发现,其实新生往往对自己的所学专业、未来的职业性质与特点等并不是十分了解,而且有些认识还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有些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在入学一段时间后,发现对专业并不喜欢。目前许多高校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策略是按大类招生。新生进校后,不分专业,先在大类专业学习,到了二年级才分专业、学习专业课,给学生重新考虑自己职业定向问题。而且许多院校普遍实行了
为基础的,好的、成功的实验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反,坏的、糟糕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者是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解决二者的矛盾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然,实践能力的高低也与学生本人的动手能力,身体心理素质、情绪因素等综合素质有关。同时也受到学校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解决主要矛盾,正视次要矛盾。正确处理他们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盐城市田家炳中学.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2007,9
2.郭元祥.国内外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2006-4-17
3.佚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http:// www.ntjy.cn,2006-08
·
151
·
学分选课制,每周的课由自己来选,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因此也会出现部分
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的所修课程。多数不属于专业主干课,而更多的是拓展课或是边缘性课程。按照对学生社会认知兴趣和职业选择的关系理论,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了职业倾向,其中,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倾向,也可以通过影响结果预期,从而间接地影响职业倾向。在长期就业指导实践中,许多学校从职业倾向入手,抓住新生入学这一有利教育契机,开展入学专业化教育,重点围绕
“适应与发展”、“学业与人生规划”、“人际与情感”、“做人与修养”等主题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职业倾向、职业兴趣二者与职业认同感关系十分密切,入学之初便为学生确定职业倾向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再从专业兴趣入手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为他们构建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打下基础。
二、职业选择与职业素质面对应届生就业日趋严重的形势,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便成了各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研究的课题。在与用人单位的访谈过程中,会了解到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各个用人单位不再像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对新进人员有一个“培养过程”,而是聘用那些招之即用、录之
能用,或者马上就能给单位创造效益的“人才”。用人单位大都坦诚地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基本符合岗位要求的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的员工,但很多大学生却不具备这些东西。
职业素质是职工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影响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个人的身心状况等。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够顺利就业并取得一定工作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素质。虽然不同职业对职工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可能存在一定差别,
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精神及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作为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
职业素质与职业选择并不是线性函数关系。换句话说,职业选择可能仅仅反映在大学生临近毕业前选择用人单位(或职业)的可能性,而职业素质则决定了这个学生是否具有了被用人单位选择的优势。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与其所在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科类、
性别、是否临近毕业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他们知道,既然已经
选择了,
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下去。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相对较低,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职业兴趣
作为一
种特殊的心理特点,其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也是十分明显的。当然,现代社会职业划分越来越细化,社会活动的要求和规范越来越复杂,各种职业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对个体的吸引力和要求也就迥然不同。加之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教育、社会经济地位环境背景不同,就造成了职业兴趣、职业倾向等方面的差异。
三、职业认同感的构建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
化也直接影响到更多的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职业认同感的构建。职业认同感是一个人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意义及个人价值,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非常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从入学专业教育入手,通过对职业倾向、职业兴趣、职业认同感的概念诠释,探讨高校学生未来职业素质形成规律,职业倾向、
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三位一体”构建职业认同感,健全完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不仅提高了职业成就效能与职业幸福感,而且也为大学生就业增添了一定的实力。
(一)做好入学专业教育,确定适当的职业倾向。在新生进入专业大类不变的背景下,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全面了解自我,尤其是在智能、体力、情感、意志、年龄等方面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综合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的趋向。在入学专业教育内容中,集体认同感的培养不可或缺,如从对高考志愿中自己选择学习的院校认可开始,培养他们对母校的荣誉感。众多企业看重喜欢自己母校的应聘者,把他们视同比较忠诚和具有职业认同感的员工,他们愿意聘用这样的高校毕业生。
(二)展示职业发展前景,培养强烈的职业兴趣。据了解,许多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兴趣把握不准,存在着认知偏差,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等方面考虑相对较少。通过多种渠道展示职业发展前景,使学生了解、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培养强烈的职业兴趣。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所选专业性质和特点以后,才能够培养起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才有可能在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三)校企联合增加实训,构建稳定的职业认同感。由于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加之专业选择制度上
的种种限制,
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校企联合增加实训,是缩短这一过程的最佳
径。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不同职业(或企业)的社会责任、满意度、工作特
点、组织风格、考评机制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决定着不同职业(或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兴趣有着特殊的要求。校企联
合增加实训,
使学生以员工角参与其中,使职业兴趣得到进一步巩固,进而升华成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石家庄大学生
(四)就业指导讲求实效,增强厚重的就业实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在就业指导方面,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处理好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人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盲目攀比,做到贴近实际。从现实层面,鼓励毕业生到一份自己比较喜欢同时待遇尚能接受的工作,更主要的是步入社会完成由
学生向社会角的转变,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选择从事具有较大职业兴趣、具有强烈职
业认同感的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