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
考试范围:《高等教育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题号
宁夏教育考试院登录入口2021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从(  )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
A.研究教学成果
B.研究教学内容
C.研究课程体系
D.研究教学过程
2.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处在(  )。
A.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B.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C.由形式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D.具体想像思维阶段
3.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类》中确立的专业数是(  )。
A.510个 
B.671个 
C.504个 
D.249个
4.(  )已成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A.学校教育 
B.科学研究 
C.继续教育 
D.科技的普及
5.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这一事例中,运用了(  )。
A.视觉编码
B.语音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6.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
A.《红楼梦》
B.《四书集注》
C.《爱弥儿》中文译文
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
7.(  )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A.社会助长
B.社会消退
C.社会惰化
D.社会干扰
8.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中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包括(  )。
A.调查和研究
B.访谈和研究
C.调查和探索
D.访谈和探索
9.下面关于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保证可比性
B.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保证资料的主观和客观的一致
D.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10.“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  )即一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
2.(  )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调查研究法的步骤一般分为为五个步骤,分别是选题和制定计划、(  )、实地调查、(  )、评价与总结。
4.认知策略中的(  )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
5.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  )。
6.大学生的(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7.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从(  )、(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8.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有哪些?
4.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
5.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
评卷人
得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2.试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B
2.C
3.D
4.B
5.D
6.D
7.A
8.A
9.C
10.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英国模式
2.教学原则
3.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完成调研报告
4.元认知成分
5.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
6.学习障碍
7.充分备考增强考试信心;形成对考试的正确评价
8.客观评价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任务不同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
(2)教育对象不同
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大学生在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3)社会职能不同
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
(4)地位作用不同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普通教育一般都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
2.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一般有三种: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要完成这三种职能,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因此,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书育人
每个教师都应积极承担教学工作,认真搞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高校教师要根据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科学研究
高校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治学的方法,从而丰富、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地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可以站在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本学科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的改造。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把科学研究当作自己应有的职责。
(3)为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的现代化和开放性,使得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一项产业,应该充分发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身
的丰富知识和科研优势,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训人才等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对高校科研方向的需求,更好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3.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计划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定,还是成绩考核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制教学大纲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明确的目的性
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本门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
(2)前沿性
要求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最新的技术引入教学,使课程的内容充分反映本学科的发展水平。
(3)思想性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4)启迪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难易适当,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来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并把学科科学方法论作为教材的基本部分,介绍当今本学科研究现状和方向,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结论的逻辑步骤以及所用方法、参考资料和科研成果。
(5)教学适用性
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
4.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具
有的人才、学科及研究条件的优势,有责任也有条件担负起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性重任。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执行主体,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在我国重大科技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科学创新与基础研究基地、国家关键技术攻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基地,是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举足轻重。
(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等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高等学校要追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摇篮。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高水平师资成长的基本条件
现代科学的发展向大学教师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本学科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另一方面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从事科学研究是教师占领科学前沿的唯惟一途径。教师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跟踪学科发展,及时掌握最新动向,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开拓学生视野。教师参加科学研究,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所教课程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尤其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必须要有研究型的教师,优秀的科研人才只有通过科研实践才能脱颖而出和逐步成长起来,因此,优秀教师的培养,必须通过科研实践来锻炼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