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西藏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庞洪伟 巩艳红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
摘 要:目前,西藏高校的创业教育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西藏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创业型人才理解和认识上还
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对创业型人才与创业人才的关系、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在概念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构建出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西藏高校实际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人才培养
一、西藏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要点
在讨论西藏高校如何构建并不断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前,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以下4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要从不同角度认识创业型人才和创业人才二者的在概念上的不同和联系。二者在概念上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也有显著的差别。创业型人才,指自身具备一定的创业潜质,并时刻准备着进行创业,但还没有开始创业的体。而我们说的创业人才,指目前已经开始创业,并且在创业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高校学生体。也可以把创业人才理解为,高校学生中已经实现了创业的创业型人才。如果对创业人才的概念进行外延,创业人才不仅仅包括一般性企业的发起人,通常还包括能够在各行业中展现出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体。对创业型人才的概念进一步外延,可以把创业型人才理解为具有一定创业潜质的体。但如果实现从创业型人才向创业人才转变,这个过程必须在满足一定条件,并且要能抓住机遇,才能实现转变。
因此,西藏高校要明确培养目标,要把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不是直接把学生培养成创业人才,而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理解是,完成大学学业后去创业,成为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但我们的目标是西藏高校毕业生无论毕业后创业还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他们都应该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这是西藏高校毕业生一生的财富,可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创新型和创造性。
第二,西藏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正确把握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二者间有共同点,但也有较大的不同。通过上文对创业型人才的进一步理解,我们明白,创业型人才具备的综合素素质相较于普通专业人才应该会更高、更强。可见,西藏高校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要进行升级强化。
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属于专业教育,西藏高校要进行创业人才培养就要把创业型人才培养和传统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西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落实创业教育的理念,同时还要对落后的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评价体制等相关培养过程进行有效改革,保障西藏高校学生能够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能够接受到正规创业教育,使西藏高校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学习到
西藏人才网足够的创业基本知识与创业基本技能。使西藏高校学生专业素质和创业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西藏高校积极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人才观、教育价值观理解也不同,相应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会做出适当调整。经济社会在发展,高校的教育理念也随之更新,高校的人才教育也在不断进行试探性改革。从我国高校现行培养模式来看,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几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西藏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向“创业”靠拢,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
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西藏高校在展开创业型人才改革探索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其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西藏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针对西藏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是针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所做出的一套教育改革与创新。最终目标,在于不断强化西藏高等教育事业的根基,同时引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推动西藏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西藏高校“二二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二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两课堂,两阶段,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二二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
第一,西藏高校课堂要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两课堂”,也就是高校的两种课堂形式,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高校日常课堂教学称之为高校的第一课堂,把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实习活动等课外活动都称之为第二课堂。
西藏高校在实行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创业知识的教学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换句话说,就是要强化日常课堂教学对创业知识的传递作用。通过日常教学向学生讲解创业基本知识,不断引导和开
启学生的创业潜质。并且还要重视高校内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宣传、创业教育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高校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合理利用好,这也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
【项目名称】 本文受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西藏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资助,项目编号:XZJKY31703。
【作者简介】 庞洪伟(198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112较为有效的手段,两个课堂互通有无、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的创业知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
第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两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包含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指普及创业教育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指创业精英教育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第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培育西藏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高校第二课堂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是指进行创业精英教育,在此阶段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要求更高,开展的活动也丰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高校学生,西藏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创业培训机构以及相应创业辅导机构,目的在于提高西藏高校学生创业积极性和降低创业失败率。对于大学毕业后想直接就业的学生,第二阶段
培养的重点,在于鼓励就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
第三,西藏高校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融为一体,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能力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综合素质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生知识储备足够后,才有可能提高自身能力,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实现知识扩展,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西藏高校教育无论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或者创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二二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西藏高校的“二二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建设。
首先,西藏高校要及时审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陆续开设具有地方特的创业课程,逐渐完善西藏高校整个教学体系,重点是一系列综合性课程和特课程的开设和推广。通过对综合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西藏高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特、个性化课程的学习,能够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最终目标,是在日常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必备的创业知识,培育创业意识,并不断锤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宣传和普及创业知识作为突破点。
其次,不断优化西藏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在西藏高校内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是,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就对西藏高校教师有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保障日常教学的课堂有效信息量,提高课堂中师生互动率。教师还必须掌握并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打造愉快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事关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引进和开发符合西藏高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善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高素质师资队伍是西藏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师生是教学活动两个核心角,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低位,教师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否能取得成效。西藏高校教师队伍具备的自身素养、专业技能、创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直接作影响着西藏高校能否顺利完成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西藏高校的专业设置、教案编写和教法创新等,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参与。一个稳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团队,需要敢于创新、遵从学术精神和学术道德,并且能不断用新知识武装自己。要实现西藏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最后,培育高校校园创业氛围。创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创业氛围的营造,需要不断把隐藏在高校学生脑海深处的创业思想意识引导出来,才能渐渐转变高校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和创业观。西藏高校在打造特校园文化的实践中,要重视创业文化方面的建设,积极宣传好的创业事迹,树立大学生创业典范,把创业文化植入到西藏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内。另外,西藏自治区政府和高校也应出台符合实际的政策支持,打造一个容忍失败、推崇创业的平台。鼓励西藏高校学生创业,打造一个尊重、爱护创业学生
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西藏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西藏高校要努力搭建高校、企业、政府等部门有效协作的平台,给西藏高校大学生创业给予多层次的支持和援助,成为西藏创业者培育的摇篮。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并改进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西藏高校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同时也开拓思路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募集足够的资金保障;西藏高校内部的创业援助,主要包括校园孵化、办公设施、网络空间以及适时的创业培训等;另外西藏高校要积极和企业展开合作,实现“双赢”;政府部分和高校要主动利用、QQ、微博等新媒体宣传西藏高校创业项目和事迹,提高西藏高校创业者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
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5.
[2] 魏丽红,陈忠卫.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创业型人才培养[J].
教学研究,2009,32(2)39-43.
[3] 吕延勤,杨培强.制约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
国高教研究,2009(4)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