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
  导语:性别指雌雄两性的区别;男女两性的区别。那么,大学生的性别观是如何的呢?以下是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
  大学生性别观调查报告一  一、 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性别的认知几近边缘化,对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关系、地位和责任的认识都产生了改变。性别这一概念分成两类,一类称为生理性别,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属性,另一类称为社会性别,它反映了性别的社会属性.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女权主义者首先使用gender这一概念以区别于sex以来,社会性别经历了其概念化和理论化的过程,并逐步得到学术界认同,成为一种研究领域和分析视角。本调查旨在基于社会性别,考察当代大学生性别观现状,为高校性别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 调查范围与方法
  调查范围限于网络上的全国大学生,调查方法为网络问卷调查法。
  三、 调查内容
  1、 基本信息:性别、年级、专业、家乡、户口性质、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来源。
  2、 专业信息:性别意愿、子女随母姓意愿、是否了解社会性别的概念、妇女地位与男性地位的高低、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对男女平等的态度、改善女性待遇和促进男女平等的措施等。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调研体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大学生体中,男性占41%,女性占59%。91%的人为大三学生,9%的人为大二学生。其中,经管类学生占%,理工类%,文史类10%,艺术类%,医学类%,其余为小类专业。就学生家乡所在地看,%的人来源于湖北,%的人来源于浙江,2%的人来源于江苏,剩下的是少许其余省份的人。
  按户口性质来看,%的学生是农业户口,剩下%的学生是非农业户口。按独生子女的角度来看,%是独生子女,%不是独生子女。按家庭经济来源看,%的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由父亲承担,%由母亲承担。从被调研大学生基本情况看来,除了调研年级
c类编制的待遇是最差的吗
和家乡所在地信息比较集中外,其他信息比例分布都较为均匀些。
  2、 性别意愿
  根据调查结果,%的男性仍希望自己是男性,而只有%的女性希望自己是女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的男性希望自己是女性,而%的女性希望自己是男性,其余%的女性和%的男性认为自己是男是女无所谓。可见相比男性大学生而言女性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性别是不满意的,无论是希望变成男性还是无所谓,她们都没有对自己的性别表示正面肯定。在进一步研究时可探讨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3、 对“社会性别”概念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的人对社会性别有些了解,%的人不了解,在了解概念的大学生中%了解一些,非常了解的只占%。社会性别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在开展性别教育工作时并没有到位,在基础概念的传播工作上还是要加强。
  4、 子女随母姓的意愿
  在被调查大学生中,%的男性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随母姓,58%的女性表示愿意,其余的是无所谓和说不清。这说明大部分男大学生性别观上的传统观念仍存在,而大部分女大学生是不认同随父姓的传统观念。这从她们潜意识中体现出对于男女不平等的反抗,是种女性主义的体现。
  5、 对妇女地位的态度和男女平等的态度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女性中44%认为现今社会男女地位差不多,46%认为妇女地位较低;男性中50%认为男女地位差不多,而23%认为妇女地位较低。在对男女平等的态度问题上,78%的女性和82%的男性认为男女平等是进步的,应该实现。而换个角度看,%的独生子女认为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与男性差不多,%的非独生子女认为妇女社会地位与男性持平。
  这组数据说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当今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于男性,而女性和男性中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实现男女平等。另外独生子女中认为男女性别地位平等的人的比重高于非独生子女 ,这可能与其家庭教育因素和心理成长因素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可深入分析。
  6、 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
  按照题目分值,影响因素很重要为2分,重要为1分,一般为0分,不重要为-1分。各个影响女性发展的因素中,传统观念以均分排名第一,处于重要和很重要之间,排名第二的是制度性的性别不平等,位于一般和重要之间,其余因素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女性自身问题、法律政策缺乏、经济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