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安全健康知识
1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从法律、制度、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技术、设备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是站在(C)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
  A 职工    B 企业    C 政府
  2.职业安全健康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国际通称,是我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C)的统称。
  A 身体健康    B 环境卫生    C 职业卫生
  3.《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从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维护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的角度,进一步具体规定(A )一定要载明保障职工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和办理工伤保险两项法定事项。
  A 劳动合同    B 规章制度    C 工伤保险
  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
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A)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如实告知    B 无须告知    C 可以告知
  5.法律赋予职工享有接受教育培训,以使自己具备保护自己和他人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的权利。这项权利也是保证职工(B)的前提条件。
  A 接受教育培训        B. 知情权和参与权        C 掌握知识与技能
  6.《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C)作业场所。
  A 坚守    B 保护    C 撤离
  7.只要依法确认职工为工伤,(A),都由用人单位负责赔偿和补偿(实行社会保险方式时,由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而且按照法律规定这项权利必须以劳动合同必要条款的书面形式加以确认。
      A 无论责任在谁        B 并非从业人员责任        C 用人单位责任
  8.职工应当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A)
  A 职业病防护用品  B 生产工具  C 生产设施
  9.《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C)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A 本企业工作  B 本岗位工作  C 本职工作
  10.《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B)报告。
  A 上级主管部门  B 本单位负责人  C.上级安监部门
  11.安全生产(C)是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A 检查制度    B 操作规程    C 责任制
  12.生产经营用人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用人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A),方可投入使用。
  A 安全标志    B 检验标志    C 警示标志
  13.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A)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A 有关主管部门  B 上级主管部门  C 工商管理部门
  14.生产经营用人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B)
  A 安全宣传标语  B 安全警示标志  C 安全提示标志
  15.用人单位要做好职工的职业健康防治和c类编制的待遇是最差的吗(A)
  A 监护    B 管理    C 保护
  16.工伤保险的主要特点:(1)(B)(2)非营利性(3)保障性(4)互助互济性。
  A 合理性    B 强制性    C. 必要件
  17.《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A)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保险费。
  A 全部    B 部分    C. 正式
  18.所谓工伤认定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认职工所受伤害是因工还是非因工造成的(C)被认定为工伤,是受伤害职工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最关键的前提条件。
  A 情况    B 地点    C. 事实
  19.《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之日起(B),工伤职工或者直系亲属
、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A 半年后    B 1年后    C 2年后
  20200611 12日由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C)实施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是现行的国家标准。
  A 41  B 81    C 51
  21.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劳资争议,劳动争议产生在生产劳动之中,通常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因劳动(A)发生分歧而起的争议。 
  A 权利和义务    B. 工资和待遇    C 合同和保险
  22.《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C)解决。
  A 谈判    B 答辩    C 协商
  23.劳动争议的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以(B)的身份,对争议事项在事实上做出判断,在权利义务做出裁决。
  A. 仲裁委员会    B. 第三者    C. 劳动管理机关
  24.《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内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担任。
  A 职工代表    B 工会代表    C 人力资源部门
  25.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C)应当依法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
  A 党委    B 职代会    C 工会
  26.冻伤的产生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A )的环境里,皮肤与金属接触时,皮肤会与金属粘贴,称冷金属粘皮,这是一种特殊冻伤。
  A -20以下    B -40以下    C -50以下
  27.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B),使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在高温车间内合理布置热源,避免工人周围受到热源作用。
  A 解决人员劳动保护用品      B 改善高温作业环境  C 远离热源
  28.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会因空气运动而加快散失,最好的办法是(B)空气在皮肤表面的流动,一般用适当多穿衣服和防风的办法来实现。因此,低温作业人员应穿御寒服装。
  A 提高    B 降低    C 防止
  29.因为(A),容易把物体的状况看错,大脑必然会根据错误的信息,发出错误的指令,人也就会作出的错误动作而造成事故。
  A 亮度不足    B 亮度偏高    C 亮度太高
  30.良好的坐姿是:身体(A),靠近工作台。
  A 坐直    B 前倾    C 后靠
  31.在钻床、车床、铣床上作业时,严禁(B)
  A 戴套袖    B 戴手套    C 戴护目镜
  32.由于冲压加工生产效率高,手工上下料体力消耗较大,容易造成操作者(A),致使动作失调而发生事故。
  A 生理疲劳    B 精神紧张    C 麻痹大意
  33.每台起重机械的司机,都必须经过(C),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A 上级培训    B 企业培训    C 专门培训
  34.凡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如金属容器内、隧道或矿井内等,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灯应采用(A)安全电压。
  A  12V    B  24V    C  36V
  35.国家把(C)列为特殊设备,设置专门机构、制定专门规程、标准严格管理。
  A 大型电器设备    B 汽车  C 锅炉压力容器
  36.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B)中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A 公共场所    B 作业环境    C 自然环境
  37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为    (C)
  A 八大类115    B 十大类105    C 十大类115
  38.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A)进入人体。
  A 呼吸道和皮肤  B 食道和皮肤  C 呼吸道和食道
  39.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采用(C)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A 通风    B 隔离    C 湿式
  40.从安全方面来看,在(B)的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对事故隐患的判断处理能力。
  A 电离辐射    B 噪声    C 振动
  41.火灾是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它通常造成人的伤亡或物的损失。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是火灾三要素。这三个条件缺少(A),火灾就不会发生。
  A 任何一个    B 任何二个    C 任何三个
  42.火灾的分类中,C类火灾是指(A )
  A 气体火灾    B 固体火灾    C 液体火灾
  43.爆炸的主要特征是物质的状态瞬间发生变化,(C)突然释放,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A 压力    B 热量    C 能量
  44.由于火灾与大多数爆炸事故均由(B)导致,因此二者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相互引发、转化,形成复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