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覆盖城乡、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保障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民族地区来讲更是如此。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将为兴安盟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供有力保障。
一、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兴安盟各级文化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文化文物部门与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帮助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盟、旗县市、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组建了兴安盟红云中老年艺术团、兴安盟民族少年艺术团,先后建成了扎赉特旗等4个旗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各旗县市都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兴安盟分4批争取到79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875家嘎查村“草原书屋”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实现了综合文化站苏木乡镇全覆盖与草原书屋
嘎查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全盟共有875个嘎查村文化室,登记在册的各类民间演出团体有37个。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和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展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流动舞台车工程等取得实效,解决了兴安盟众“读书难、看戏难、参与活动难”等问题。
三是特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批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众文化活动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活跃了基层众文化生活。中国・阿尔山圣水节、多彩兴安艺术节、突泉县民间文化艺术节、五角枫文化旅游节等一批节庆项目成为众文化品牌。“放歌农牧情”全盟业余文艺汇演活动荣获内蒙古“星奖”,并形成兴安盟民族民间特文化活动。
四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加健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兴安盟濒危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收到实效。目前,兴安盟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人被确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3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科右中旗建成自治区级“蒙古族说唱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区。“蟒古斯的故事”、“蒙古四胡音乐”、“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成吉思汗庙祭祀”、“满族屯满族习尚”、“博格达乌拉祭祀”等自治区级重点非遗项目已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科右中旗建设了全区第一家旗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承基地落地全盟各地。
二、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机遇
与内蒙古其他地区相比,与各族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制约少数民族公共文化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比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相对薄弱,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均衡,一些偏远农牧区
众的文化生活依然贫乏;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
当前,加快推进新形势下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存在困难和挑战,也面临着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和自治区对民族地区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各个方面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相关文件,营造了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势头很好,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兴安盟民族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为全盟各地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四是兴安盟各族众热爱文化,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三、加快推进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依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创新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广覆盖、高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广大人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既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更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
加快推进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利用好,把兴安盟的
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好,把各族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和引导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把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基本职责。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应当树立文化生态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盟旗两级文化部门应当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定期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兴安盟考试信息网()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兴安盟民族聚居地区大多地广人稀,固定文化设施
覆盖范围有限。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服务手段,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在流动文化服务方面,可以通过配备流动服务车、设立基层流动服务点等多种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努力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空白点;在数字文化建设方面,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强与广电部门合作,通过电视、互联网等传播载体,提升兴安盟民族聚居地区基层文化单位信息化服务水平;在拓展基层文化服务网络方面,支持兴安盟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农牧区众性的文化户、文化大院建设,加强工作指导,使其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和延伸。
三是突出民族特,推动兴安盟众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兴安盟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众文化活动、创作民族文化艺术作品,要深入挖掘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反映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展示各民族众美好的精神世界。因此,兴安盟各级公益性文化设施要利用少数民族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众开展文化活动,努力培育一批特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众文化品牌。鼓励、支持兴安盟各族文艺工作者深入基
层、深入众、深入生活,创作生产更多体现民族风采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
四是继续深化改革,为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深入推进兴安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要继续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水平、优化质量。盟旗文化部门应当针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大、服务对象文化需求多元多样的特点,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语种、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制定服务标准,进行分类指导,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要根据兴安盟民族聚居地区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深化公共文化单位内部改革,重点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实行流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单位拥有自主管理权限,进一步激发有效活力。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兴安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盟旗文化部门要着眼于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根据实际情况,选聘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热爱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专业文化人才,充实到公共文化单位特别是基层工作岗位。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训网络,依托兴安盟各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单位在职干部职工进行轮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公共文化创新人才、掌握数字技术的专门人才和适应民族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推动兴安盟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此外,还要进一步壮大民间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与专业文化工作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兴安盟少数民族众中和民族聚居地区扎根生长。
(作者单位:兴安盟文化体育局)
责任编辑:刘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