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采集
新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冲击与未来
    【摘要】当前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对会计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引发“会计将要消失”的讨论。文章从会计的发展历程和会计本质出发,旨在探讨新技术对会计产生的影响,认为“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本质在新技术的激发下,得到更为清晰的体现;随着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逐步被机器所替代,会计将向业务管理、数据管理乃至战略管理转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会计职业、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三个领域的未来之路:在实践方面,为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转型厘清思路,提供方向指引;在理论方面,为会计研究实现范式变迁,提出创新思维。
    【关键词】会计;新技术;管理活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共享服务中心、云计算、区块链、AI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2017年BBC基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Osborneetal.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会计以97.6%
高居第三。一时之间,“会计要消失了”“会计悲观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本文拟从会计的发展历程和会计本质、新技术的关键特征及其对会计的影响这两个维度,针对会计悲观主义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会计职业、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的未来之路。
    二、会计的本质
    要想把握会计的本质,必须对人类的会计思想进行追本溯源“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因此人类的思维方式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其思想活动主要集中在如何才能生存下去这个方面[1],会计思想也先后历经萌芽、发展、壮大和再轮回四个历史阶段:(一)人类史前会计思想的萌芽。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处于四处迁徙阶段,为了生存,强者甚至无任何顾忌地把弱者吞食掉,人类的思维仍处于动物思维阶段。进入旧石器时代中期,在石器制作过程中,原始人类通过劳动提高了认知水平,开始设法解决越冬食物的储存问题,考虑食物数量的筹划和分配问题,防止再吞食自己同类,人类思维有了筹划与分配萌芽。到
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随着食物储备数量和人数的不断扩大,筹划事项趋于繁杂,部落主事人在头脑中的筹划已不胜其烦了,迫使他们寻求头脑之外的帮助进行筹划,人类最早的岩石刻画、结绳记事便产生了,正如英国考古学家科登•柴尔德(1958)所指出:“旧石器时代的雕刻与绘画,并不只是一种神秘的‘艺术行动’的表现……,却不是专门为寻求那种乐趣,而是为的一个严肃的经济目的”,揭示了为筹划而去进行刻记与绘画的经济目的,标志着人类思维进入到原始计量记录阶段。追求精确的计量、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最为原始但又最为本质的属性。(二)复式记账的兴起与发展。由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对种子有了认识,原始社会从采集维生走向渔猎种植阶段,伴随着铁制品的广泛使用,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导致原始公社制逐渐走向瓦解,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组织形态开始出现,“这样一来,个体家庭已经成为一种力量,并且以威胁的姿态与氏族对抗了”(恩格斯,1995)。私有财产观念与财产占有欲望使得战争成为经常性的行为,私有财产占有现象很快为社会所认可,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规范被遵守,当人们大量增加财产,当社会开始感受财产的影响和力量以后,奴隶制便出现了(摩尔根,2007)。从此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对产权无止境追求的阶段,促成了以“产权为本”的会计思想,对簿记学、组织结构、社会制度及方法技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13世纪至16世纪,伴随着航海贸易和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产权
变动更加频繁,经济利益主体分布更加分散,需要对权利分布做出更准确的说明,单式簿记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以意大利港口城市佛罗伦萨产生的复式簿记法使簿记学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查特费尔德认为,复式簿记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伙的大量出现,需要公平地分配利润,而复式簿记通过实账户与虚账户的结合就可计算出利润,相反单式簿记就没有这种功能。1640年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结束了农业社会、创立了生产力发达的工业社会,而且使得产权会计控制观念稳固下来,形成了以产权控制思想为基准,并在其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产权法律制度、组织控制制度、会计准则规范等一系列完备的产权理论及体系。由此可见,复式簿记是伴随着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的日趋复杂而产生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地反映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保护经济主体的权益。至此,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逐渐显现。(三)近代会计的确立与壮大。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后的几次科学技术革命,前所未有地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特别是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更是造就了“工业会计”占主导地位的产权会计思想及其理论、制度、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促使近代会计的确立。近代会计产权思想经历了“业主权理论”“经理人中心主义”“利益相关方理论”三个主要阶段[2],此间,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形成了主内的管理会计和主外的财务会计的分野。为了降
低代理成本,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为了减少利益冲突风险,明确了公司治理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专门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规范会计信息的要素和概念框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如美国的FASB、英国的ASB、我国的财政部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FRS)等机构。近代会计已经是一个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高度趋同,层次复杂,具有核算、监督、决策等职能的信息系统。内部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核算、监督和决策职能和内部控制制度,外部形成了审计、资本市场和法律等约束机制,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能够满足产权保护和产权博弈的需求。近代会计与前面两个历史阶段相比,更侧重于决策职能,目标以价值创造为主,即表现为利用会计信息决策,将产权蛋糕做大,同时借助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和法律法规等制度更加规范利益相关方的产权博弈行为。近代会计的“管理活动”属性更加明显。(四)现代会计“管理活动论”的轮回20世纪50、60年代,世界进入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科学爆炸阶段。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美国会计学会和会计职业界开始倾向于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一个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ERP等各种会计应用软件不断开发、更新,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曾经的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的观点逐渐被淡化。然而,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处
理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征,使得其轻易被电脑所取代,出现了共享服务中心、财务机器人等一系列能替代现有会计人员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的现象,且发展迅速,这才出现会计“消失”的说法,忽略了当初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理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的工作终于可以被替代,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则更加清晰且更重要,再度从“业务管理”层面上升到“战略管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