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事业单位考试网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三题答题分析
王学胜
  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与以往的申论试题相比,材料的阅读量比历年的都大,这显然对考生排除冗余信息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加之还要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应该说,2006年的申论试题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基于以上原因,今年的考生在申论写作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笔者对第三题的常见错误进行了总结,然后按照申论的答题要求、答题规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对广大志愿加入公务员队伍的考生有所帮助。
常见错误一:背“范文”,离题万里
由于报考公务员的考生数量越来越庞大,社会上一些相关的培训机构应时而生。大多数的培训班、辅导班都是欺世盗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那些所谓的“专家”往往会在考前培训中让考生背某些热点问题的范文,以期在考试中能以不变应万变。显然,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考生的努力付之东流。例如,一考生的文章题目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该考生在文中大谈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和意义,“以人文本”如何凸显社会的进步,对于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却只字不提。这样的文章无论写的多么文采飞扬,也只能进入低分的行列,考试也就彻底失败了。
如何走出害人的引导误区呢?答案很简单,紧紧扣住命题要求“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来行文。这其实是任何作文类考试对考生最起码的要求。申论考试测试的是考生作为一名准公务员处理实际事务的潜力或能力。因此,跑题的考生要对申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针对性地作答。无论你的提法如何,首先要跟着命题者的思路走,高分的获取才有望实现,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国家公务员报考时间及考试时间
成都市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常见错误二:误用文体,脱离申论的类公文写作
考研怎么查报录比
从写作的角度看,申论是测试考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但区别于传统的作文考核。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论述,它侧重考核的是考生的文字功底。考生可依据自己的主观好恶去立论选材,尽其所能地长篇大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写作水平,但却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申论写作则在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时,更侧重于对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考察,这种考察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对考生极富挑战性,利于考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山西特岗准考证打印入口
然而,很多考生在作答时无视申论写作的特殊性,使用散文、诗歌等文学彩浓烈的文体。例如,一篇题目为《突发公共事件,请你走开》的申论试卷,通篇都是自己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蔑视心态的展现,并大量采用诗歌的形式。“2003年的非典早已灰飞烟灭/2004年的禽流感即将在人类的智慧面前走向消亡/我们无畏!我们有日新月异的科技文明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我们一起来看第三题的要求:“
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虽说命题者并没有要求考生使用公文形式写作,但我们从申论的测试意图和答题要求能够知道,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见或建议。内容上是一种公文,因为可以不用遵守公文的格式,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写作形式称为“类公文写作”。
摆脱文种误用既难又不难,说它难是因为绝大多数考生缺乏公文写作的“文体感”和“语体感”,因此这些考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然而这种境况并不是无法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例文,加强实践训练,多动脑、多动笔,以写作理论为指导去亲自构思与写作,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来提高类公文写作的能力。
常见错误三:套理论,无操作性可言
对策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不能空套理论。所谓可操作性,是指所提出来的对策确实可以变为现实,而不是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我们看下面一名考生在作答时所提出的措施:“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第二,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与建设;第三,坚持‘三个代表’;第四,贯彻先进性学习。”发展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与坚持“三个代表”对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来说,显然没有任何可操作性而言。这从侧面显示了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低下。
自考报名入口登录
那么怎样使所提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呢?首先,要选择好答题身份,这样就有可能“抓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就今年的考题而言,我们是站在我国政府的立场上来谈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如果对所提及的内容感到无从下手时,应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弄清所给的材料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并从材料中得到启发。如果能对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和概括,那么第三题就迎刃而解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