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
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题与答案
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海广方言馆
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沟通
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国民教育第一 B.众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儿童教育第一
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A,浙江大学 B.复旦大学 C.天津大学 D南开大学
1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A.平民教育思潮 B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职业教育思潮
1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12.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C 6.A 7.C 8.C 9.D 10.A
11.参考答案要点:(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3)爱护学生
12.参考答案要点: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2)杜威“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学校生活要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3)两者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同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而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题与答案
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
A.都学 B.乡学 C.国学 D.官学
2.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3.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
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
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
A.帖经 B.策论 C.诗赋 D.经义
中国考试教育网5.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
A.《蒙求》 B.《名物蒙求》 C.《童蒙须知》 D.《三字经》
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
A.去除人欲 B.获取天理 C.博通百家 D.求得功名
7.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 D.福州电报学堂
8.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设立学部 D.创设京师大学堂
9.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
A.陕北公学 B.延安大学
C.华北联合大学 D.抗日军政大学
11.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人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C 6.A 7.B 8.C 9.A 10.D
11.参考答案要点:
(1)两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教育为青少年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
展读书、讲演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
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结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童、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和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立的个别课程。
(2)两者异同:
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重从文化方面来寻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
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题与答案
1.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 D.父子、兄弟、夫妇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
A.玄儒文史四馆 B.玄儒律算四馆
C.文史律算四馆 D.文史书算四馆
3.“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积分法” D.“六等黜陟法”
4.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其所谓“事”是指(  )。
A.家事 B.农事
C.人事 D.心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
A.废除八股考试 B.颁布近代学制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6.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辰学制”
7.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
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8.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
A.专任制 B.导生制
C.导师制 D.辅导制
9.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10.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C.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 D.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1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
1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B 6.C 7.C 8.C 9.B 10.D
11.参考答案要点:
(1)代表农民与小工商业者、注重社会和生产实践的教育团体。
(2)以教育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手段。
(3)培养兼士
(4) 注重科学技术和思维训练的教育内容。
(5)强调主动和创造的 教育、教学方法。
12. 参考答案要点: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等方法的应用。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题与答案
1、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A.重视道德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2、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
A.孝廉              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        D.茂材
3、国子学始立于(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4、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