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检测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顺德教育信息网
1(2019·豫南豫北名校联考)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
解析:选C19181921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粮食产量下降C项正确。
2(2019·洛阳期中)1918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
B.严重脱离了当时苏俄的国情
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A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保障前线的胜利因此没有脱离当时的国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D项错误。
3(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解析:选B。根据材料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可知,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实现近代化,故B项正确。
4(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921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
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
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
解析:选B。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B项正确。
5(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试)下面是19221926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       B.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
C.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      D.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
解析:选B。根据材料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苏联在19221926年间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呈现先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说明了苏联收缩了外来资本的比重B项正确。
6(2019·洛阳期中)1925年至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2.8%,而同时期的农业仅仅增长了5.1%。这一状况(  )
A.使得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开始失调
B.加快了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C.反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表明新经济政策成效十分有限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农业仅仅增长了5.1%”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状况导致斯大林时期提出了农业集体化的发展政策B项正确。
7(2019·扬州期中)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
A.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选C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表明苏联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建立集体农庄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尽量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C项正确。
8(2019·佛山顺德区质检)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解析:选D1933年的苏联刚刚完成了一五计划(19281932)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这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苏联一五计划(计划手段)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看法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干预(计划手段)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故D项正确。
9(2019·南昌模拟)数千名新经济人遭囚禁,或被赶出家门。到1928年底,1926年注册的40万民营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因不堪重税或警方行动而被关闭;到1929年底,存留的仅占十分之一。苏联上述做法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打击国内反动势力的措施
D.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策略
解析:选A。根据材料时间“1928年底”“1929年底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这一时期苏联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大批非公有制企业被政府取缔A项正确。
10(2019·南城一中质检)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这一重工业化的方针存在严重的弊端,弊端是指(  )
A.未发展轻工业
B.未推行计划经济
C.未推行农业集体化
D.各部门未按比例协调发展
解析:选D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并非不发展轻工业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农业集体化同步进行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因而经济各部门未按比例协调发展D项正确。
11(2019·昆明一中检测)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执政并首先从农业方面进行改革,扩大农场的自主经营权,并提高农产品价格。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否定斯大林工业化模式
B.农业衰退引发农民不满
C.农业衰退影响了工业化
D.国外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解析:选C。材料涉及的是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否定的是斯大林的农业化模式A项错误;农民不满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次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农业方面的改革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需要是由于农业衰退影响了工业化才进行的C项正确;国外对粮食的大量需求也是次要原因,且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不利于出口,故D项错误。
12(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试)有人把20世纪5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
A.斯大林、赫鲁晓夫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给定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并推行改革跨越鸿沟可得出当时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31964);根据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可知这次改革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镇江模拟)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
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的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深意据材料一普鲁士的……+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得出;第二小问实践据材料一列宁曾提出结合所学得出。(2)据材料二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主张本国节约”“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等信息结合所学归纳。(3)据材料三中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结合所学得出。(4)据材料一中普鲁士的……+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社会主义”“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结合所学分析归纳。
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应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布哈林主张先轻后重;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工业。
(3)原因: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严重的国内民族矛盾等。
(4)善于学习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关注民生;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