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坚守
作者:叶介甫
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8期
    叶介甫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初心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初心就是“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今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这次主题教育,就是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记初始之心,恪守大公无私、人民至上的理念,当好人民勤务员。
    一、初心在革命的征程中树立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来自于不变的追求。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牺牲奉献,就是因为“为了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救国家山河于破碎,救人民
大众于水火,为共产阶级等大多数人谋福利,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的初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征程中牢牢树立这颗初心。
    开国领袖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不管路途多么艰险、崎岖,都能率领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义无反顾,最终战胜困难,赢得胜利。除了他无比顽强的意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坚守着从故乡开始就植入而后日渐明朗和强大的初心。初心是人生与事业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的初心就是他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在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写下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立志出乡关”表明了他矢志求学、报效祖国的宏愿。此后,相继考入湘乡驻省中学、湖南省立一中,并参加湖南新军锻炼半年,后两次北京之行,了解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至此,确立了救国救民的初心,并在以后的斗争中坚持不渝地矢志践行,为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出生于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苦难时代。他从小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和进步思想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12岁随伯父到东北读书,一次他随同学参观日俄战争遗址,听当地老人讲述东北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激发了他的救国之志。回到学校,当老师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时,他明确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高远志向。尔后,在东渡日本留学时,他看着这个曾蒙受过外国列强欺凌的邻邦通过明治维新富强了起来,由此获得了救国之道的启示。他充满激情,抒发抱负,给同学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展现了周恩来异常浓烈的救国情怀。经过不懈追求和思索,他
最终作出了救国之道的抉择,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崛起、腾飞的理论指导,以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作为中华崛起、腾飞的榜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他入了党,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华民族崛起和腾飞的伟大事业。
    十大元帅之首朱德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在漫长战争历史岁月中,他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顽强拼搏,最终由一个讲武堂的普通学员成长为辛亥革命的先锋、护国战争的爱国名将,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人民军队爱戴的总司令。他传奇而伟大的革命生涯反映了他的伟人风范和高尚情操,正如他青年时期创作的《顺庆府中学堂留别》中写到的:“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这首壮烈的诗词,表达了他报效国家的初心和宏大志愿。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在革命斗争生涯中曾两次被捕入狱,被施以皮鞭抽打等酷刑,被折磨得几度昏迷。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始终咬紧牙关,坚贞不屈,以钢铁般的意志同敌人进行斗争,并鼓励狱友:“我们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经得住考验,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为中国革命奋斗了30年。新中国初建时,他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周恩来总理号召人民纪念、学习他“奋斗不止、至死不息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顽强对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这是对任弼时一生的生动总结。
    开国元帅陈毅的一生,面对各种严峻的考验,他镇定自若,坚毅顽强,对革命的前途始终充满必胜的
信心。1936年冬,陈毅在梅山被围,九死一生之际,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耿耿忠心,在衣底留下了他那豪气入云的“绝笔”,写下了他向党向人民的铮铮誓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他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赋予了他铁的意志,出入刀丛无所畏惧。他在《梅岭三章》中,曾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诗句,表达他的革命初心和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二、初心在革命的斗争中实现
    欲知大道,史可为鉴。在南湖红船、上海雨花台、江西井冈山、长征出发地于都、革命圣地延安、河北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一路披荆斩棘,写下初心和使命。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形势下,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立志救国救民的中国共产党,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递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棒,续写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篇章,推动中国从山河破碎、百业凋零、人民颠沛流离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繁荣昌盛、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大国。
    “革命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这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李慰农的誓言。1925年在青岛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青岛惨案,惨案发生后,青岛的日本资本家气焰嚣张,对工人的剥削、压迫更为残暴。青岛地委和李慰农决定组织发动日本纱厂工人举行第三次罢工,在罢工斗争中李慰农不幸被捕了。被捕的当夜进行审讯时,敌人威胁说:“看你长了几个脑袋!”李慰农毫不示弱地说:“我只有头一颗,然
而革命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敌人无计可施,就把李慰农拖到地下室,用浸透水的皮鞭轮番毒打,最后连臀部的肌肉也打脱了。但是,这位身体消瘦、意志却无比坚强的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呼喊,没有流泪,没有泄露半点党的机密。他最终被敌人杀害,实现了自己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初心诺言。
    “横尸疆场不足憾,愿留白骨照河山。”这是安徽省阜阳武装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创建皖北工农民主政权的昌绍先立下的初心誓言。昌绍先18岁时投笔从戎,考入冯玉祥的国民军陆军干部学校步兵科第一队学习。临行前,他赋诗一首:“男儿壮志出都门,英夷不灭誓不还,横尸疆场不足憾,愿留白骨照河山。”抒发了自己的革命初心。1926年春,昌绍先在国民军校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刻苦地攻读法文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1928年4月11日晨,国民党军组织3个团的兵力,向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发起猖狂进攻,为保卫新生的工农政权,昌绍先指挥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奋起反攻。在大部壮烈牺牲的危急关头,他为掩护当地同志突围转移,中弹受伤,但仍顽强战斗,忍痛和敌人拼搏,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出阵地,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1岁。建国后,为了纪念烈士,党和人民政府在安徽省太和县草寺集兴建了昌绍先等烈士墓和纪念碑,在阜阳城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昌绍先等烈士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皖北人民心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要求    “为大众利益而死,死也甘心。”这是我党早期杰出革命活动家朱锡昂的初心和誓言。朱锡昂曾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反清救国运动,秘密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24年1月,朱锡昂在广州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11月他到日本等国考
察教育,并于1925年初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地位,奔走于上海、广州、武汉、香港等地,积极为党工作。1929年6月初,广西省委在玉林县榕木根村召开会议,筹划武装。国民党军警侦知消息,派兵包围了会场。危急时刻,朱锡昂令其他同志迅速突围,自己却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大义凛然地斥责敌人:“共产党人是捉不完杀不尽的,共产党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要杀就杀!我虽死犹生,你们总有一天会彻底灭亡!”6月8日,朱锡昂在玉林城北英勇就义,时年42岁。1930年6月8日广西地下党为悼念朱锡昂遇难一周年秘密举行祭奠活动,韦拔同志写下“血洒玉林,芳流千古。功高八桂,痛切同侪”的挽联,歌颂他艰苦斗争的事迹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万一不幸,就为革命挺身就义!”这是著名共产党人、“五卅”爱国运动参与和领导者侯绍裘的初心誓言。1927年,他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担任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并兼任东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等职。此时,蒋介石一伙磨刀霍霍,形势已经十分紧张。侯绍裘在参加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于3月29日举办的就职典礼之后,又受党的指示,奔赴新的战场—南京。他在南京团结左派成员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引起了蒋介石的憎恨。为防止蒋介石的突然袭击,他要求省党部通知所属各部将重要文件、密电迅速整理,转移到安全地方去保存,自己却对身边人说:“我是负责人,不能随便行动,损失些行李算什么,我的生命也准备着呢!”4月的一天夜晚,正在组织会议的侯绍裘被逮捕。被捕后,蒋介石
曾妄想以江苏省政府主席的位置来收买侯绍裘,他当即严辞拒绝。敌人最后下了毒手,用刀子将侯绍裘活活戳死,将烈士遗体抛进了淮河。侯绍裘用生命实践了他三年前的庄严誓言:“我们只有沉毅地进行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只须遇到烈士他们的境遇时,能和他们一样的死就好!”
    三、初心在各自的岗位中坚守
    我们的初心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中一一用心坚守。有始终如一的追求极致,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大国工匠;有默默无闻的长期坚守,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凡事业;有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身边小事也能闪耀最美的人性光辉。对共产党人而言,永葆不老的初心,也是保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秘诀。每一名党员都是时代的播火者、初心的践行者,“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保持初心不改、壮志豪发,就会在风云变幻的百年史册上留下不朽传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在美国学习工作20年,被美国媒体誉为“美国火箭领域最有天分的科学家”“世界上最顶尖的火箭专家之一”。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甘愿放弃世界一流科研条件和优越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研究火箭导弹、时又说:“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有五年的时间我看是可以的”。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的规划,研制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
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晚年的钱学森曾回忆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我们当如钱学森这样,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始终不渝的信念,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专业之能融入伟大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