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不忘统战初心牢记新时代统战使命
潘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
线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加强和
改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系列新主张、新判断、新概括、新部署,推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中国化实现新飞跃,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最新成果,为推动和指导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全面认识“加强”和"改进”两个要求,要牢牢抓住“初
心”和“使命”这两个关键词,要深刻认识“马列主义”和“中华文明”这两个理论资源。
关键词: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国特;马列主义;中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19(2019)05-0005-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系列新主张、新判断、新概括、新部署,推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实现新飞跃,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最新成果,为推动和指导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认识、创新实践,全面推进统一战线各项工作新发展。
收稿日期:2019-09-17
作者简介:潘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2019年第5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要全面认识“加
强”和“改进”两个要求
之所以要“加强”,因为统一战线凝聚力量的范围更加广阔,凝聚人心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中国特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的中等收入人不断扩大,党外人士数量不断增长。展望未来,
统一战线成员的人数只会增长,不会减少;统一战线的队伍只会壮大,不会萎缩;统一战线工作
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新时代统一战线不仅要继续团结引领120多万民主党派成员和广大无党派
人士,还要面对改革开放40多年增长起来的1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7000多万新的社会阶
层人士,1.3亿党外知识分子,以及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2亿宗教信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
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达数亿之多。
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看到了统战工作事关力量对比,更是重
视统战工作的人心向背问题。抓住了人心,就抓住执政兴国的根基,人心齐则泰山移,统一战线
的人数优势就会转化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磅礴伟力。正是着眼于人心向背与力量对
比这一“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将统一战线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充分彰显了前所
未有的“大统战”执政之道。越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越是感到统一战线领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之所以要“改进”,因为统一战线工作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汪洋同志指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
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共识的工作更加艰巨繁
重。随着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诉求不断多样化,统一战线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凝聚共识的
任务更加紧迫。随着党外精英人士不断扩大,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相互交织,各种国家发展战略
层面的新挑战层出不穷,民主党派提升组织代表性和议政专业性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新疆、西
藏和四省藏区的反分裂斗争日益深入,妥善处理民族差异性与共同性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宗教领域的商业化、激进化、极端化的苗头正在显现,提高宗教工
作法治化水平与推进宗教中国化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爬坡过坎,经济下
行压力正在加大,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新兴社会阶层和组织不断涌现,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日趋活跃,有效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党外知识分子数
量不断增长,赢得党外知识分子对党政治认同、发挥他们积极作用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香港和
台湾问题的日益复杂化,推动香港的国家认同、促进海峡两岸的心灵契合的任务更加紧迫。随着
西方世界对我国兴起新一轮意识形态围堵,争取海外人心、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更加紧迫。越是
深入学习,越是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每一条新论断都有很强的现实
针对性,越是感到责任在肩、时不我待。
R2019年第5期
潘岳不忘统战初心牢记新时代统战使命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要牢牢抓住“初
心”和“使命”这两个关键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统一战线构建最大
同心圆的圆心。党的十九大上新修订的《党章》和此后修订的《宪法》均就“统一战线”组成部
分作了重要修改,增加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这一体。这清楚地表明,在前
所未有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新时代统一战线要更加校准方向,与此相应,统一战
线必须把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于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全过程。要让接受政治培训的
统战成员牢固树立政治共识,必须要将政治共识根植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共识基础之上,在民族复
兴的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的政治制
度是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摸索岀来的、经由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充分检验的、适应中华民族历史
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必须讲清楚“中华文明的最大优势是从未断流,从未断流的原因是大一统,
大一统的中坚力量是共产党”这三个环环相扣的道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
文明不可断的政治底线,决定了我们总是把国家统一视为必须恪守的最大共识。只有讲清楚了中
华文明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我们才能让统战成员自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牢记使命,才有未来。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人心基础,为统战成员创新“四个自信”学理体系,
是党中央赋予统一战线和中央统战部交给中央社院的崇高使命,是《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赋
予中央社院的神圣职责,中央社院守土有责。要让接受统战政治培训的统战成员牢固树立“四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要求自信”,必须要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根植于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文化自信是民族
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就是“在
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并以国家形态
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一脉相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世代相承,
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扎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为中华民族存亡
绝续而不断复兴奠定了民族自信,为中华民族包容其他文明而不断创新提供了学习动力,为世界
文明和谐共存互鉴互融贡献了中国方案。
三、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要深刻认
识“马列主义”和“中华文明”这两个理论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华文明深度结合的思想结晶与实践成果。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团结大联合这一统战主题,体现了马列主义统战原理和中华
民本传统的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众的活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体必须也
只能是人民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果没有农民的“合唱”,就会“孤鸿哀鸣”。中华文明素来
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传统,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张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2019年第5期0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分化削弱敌对势力的统战谋略。两者结合回答了为何统战、如何统战的基本问题。早在五四运动
期间,同志就提出要造就“民众的大联合”,因为''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
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三个代表”的先进政党,以革命动员力激发
四万万同胞的革命热情,夯实了夺取全国政权的众基础;以改革动员力激发十几亿众的生产
积极性,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以复兴动员力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伟力,形成
了同心同德的生动局面。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华协商共治传统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认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
的自我规定”,国家政治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中华文明具有长期
的“协商共治”传统,在上层是君相“共治”天下,在基层是乡绅“协商”自治。我们素来推崇
天下为公,提倡天下公议、选贤任能;我们一宜主张和合安邦,追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两者
结合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协商民主形式。中国特协商民主凸显了“众人的事众人商量”这一人民
民主真谛,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既在政治领域也在社会领域,发
展持续性协商民主,建设实质性民主政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华传统政治伦理的结合。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应该团结其他工人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可以同其他民主
政党结成联盟。列宁第一次提出了在国家政权中实行社会主义多党制的构想,具体规定了坚持共
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拥护无产阶级专政和维护苏维埃政权等基本原则。中华文明不
仅有多种政治力量“协商”共治、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实践传统,而且还基于“家国同构”原
理形成了强大的“权责对等”政治责任伦理。两者结合解释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一
党执政、多党参政,凸显了执政与参政的共治特征,实现了领导与合作的有机统一。对中国共产
党而言,担多大的责,就要有多大的权;反之,掌最大的权,也就要担最重的责。对于参政党而言,
要始终秉持平等并非对等、参政并非分权、监督并非制衡、合作并非同一的政党关系,当好挚友,
做好浄友。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型宗教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华文明政教传统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张教会同国家分离,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及教育。中国
自来主张“多元通和、政主教从”政教关系,无论外来宗教如何强势,凡进入中国都要与中华文
明相融合,从未出现类似基督教国家与伊斯兰教国家那种一教独尊、政教合一的局面,从未出现
过一次宗教意识形态战争。两者结合产生了中国特新型政教关系,本质是不断提高宗教与社会
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方向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中国化;核心是深入挖掘
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关键是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中国发展
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第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型政商关系,体现了马列主义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治理传统的结合。马克思提出消灭剥削人的私有制,但是没有说要消灭个人财产。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阿2019年第5期
潘岳不忘统战初心牢记新时代统战使命
充分调动利用资本主义力量为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具有长期的“国家本位”经济治
理传统,所谓“经济”的含义本来就是经邦济世或经世济民。两者完美结合的结果就是,我们辩
证地历史地把握非社会主义性质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确立了坚持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们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视
为“自己人”,是中华商道的继承者和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塑造者,是统一战线必须团结凝聚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治理传
统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为,民族不分大小和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基
础上才能实现团结;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
王朝,在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文脉延续的前提下,创制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
族治理体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两者结合产生中国特新型,实
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不像前苏联在政治上采取民族多重自治政策,以民族划分行政区域,
形成实质上的民族等级制度;也没有像前苏联在宪法中以强化“民族自决权”为由,规定各加盟
共和国有退出联盟的权利;更没有在经济上采取全面集体化政策,强制剥夺各加盟共和国根据自
身特点发展民族经济的权利。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以自治求独立,而是以自治促统一;
不是国家分裂的潜在风险,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支撑;不是个别民族从自治走向独立的道路,
而是以特殊的优惠扶助政策与制度安排来充分调动各民族积极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繁荣昌盛
添砖加瓦。
第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设想与中国天
下理念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真正共同体”。同时,
一国内部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以世界为背景,一个民族共同体的整合与塑造需要以更好的跨
国协调为条件。因此,“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
首要条件之一”。中华文明很早就有了“家国天下”“协和万邦”“世界大同”的理念。两者结合
产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新的国际秩序新概念,它在本质上追求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
同体”理想,形式上采用中华传统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
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霸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社会应当通过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激发调动各国人民参与人类追求和平发展、互助共赢的共同事业。中国可以为此
提供多元一体的治理经验,因为我们历史上既统一,又多元;既追求大同,又保持差异,其治理
实践和整合方式远远超过西方文明的历史经验。
责任编辑:杨东
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