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党建I JICENGDANGJIAN
“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归
□刘凤彪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延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渊源。通过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涵养人文精神、培树前行力
量,离不开高尚的师德引领。夯实课程思政,建设体师德,就是在“四史”教育理念指导之
下,践行时代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
[关键词]“四史”教育;文化;政治定力;体师德
中图分类号:G4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949(2021)03-0042-03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
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m2021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
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
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
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
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四史”教育的重要论述,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要求明了"四史”教育的重要方向。
一、“四史”教育是中国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进头脑
的重要载体
漫长的中华民族奋斗历史具有
无比深厚的底蕴,积淀形成了今天
的文化养分,给予我们无比强大的
前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
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社会
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
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
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
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21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植根
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也就是根植于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
中。如果说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先进文化汇聚发展形成了中国特
社会主义文化,那么党史、新
收稿日期:2021-03-02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点资助课题“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价值引领的策略研究”(2002047)
作者简介:刘凤彪,男,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党校书记。
42彳*专冬2021-3
JICENGDANGJIAN基层党建
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则在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浓缩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彩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文化。
回顾历史,既有灿烂辉煌,更有血雨腥风。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艰难、非常痛苦的过程。正因其艰难,方知初心之未泯;正因其痛苦,更显党性之纯洁。所以,历史的过程本身是一个革命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社会自我革命的过程。革命是革故鼎新、破旧立新,是革除反动腐朽、创造正义新生,是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众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使命。自我革命是不忘初心、恪守宗旨、勇于直面问题,是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永葆党性的纯洁,永葆党的先进与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
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E所以,“四史”反映了社会变革、民族进步、国家自强的拼搏轨迹,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矗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一座座思想丰碑,有着丰厚的政治营养,始终是我们做好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宝贵借鉴,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生动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四史”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
是塑造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每
一个时代的精神,都在无声地谱写
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正是这一个时
代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构成了连
绵不绝的历史延续。
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劳动
者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推动历史
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作
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青少年学生,从党史、新中国
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
史中汲取营养,从我们党、我们
民族、我们国家的非凡历史中
寻初心、激励使命,最终也将自觉
地以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支撑着
社会的稳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文
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
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
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
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
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
“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
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141这
不仅强化了教育工作在人的全面
发展实践中所肩负的独特作用,而
且还寓意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
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
是与社会生产关系、社会主要矛
盾交织在一起的,要有勇往直前
的“精气神”。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向前.不仅是方向,也是力量。
“四史”作为“精气神”的营养根
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
脊梁在前进道路上投射的高大身
影,是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奋勇向前的精神灯塔。
2020年取得的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就是伟大
抗疫精神创造的人类同疾病斗争
史上的又一个英勇壮举。这个伟
大抗疫精神也将融入中华民族的
伟大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的那样: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
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
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
神。”冋伟大抗疫精神是一系列中国
精神的重要补充,是现代中国精神
的生动诠释,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英勇抗击疫情强大精神力量的时代
凝聚,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和
中国特社会主义精神优势的直接
体现。正是这样的精神凝聚成了这
样的历史,并源源不断输送着精神
的力量、历史的营养。
三、“四史”教育的价值旨归
是指引人生方向
每一个时代精神的形成,都是
这个时代对其所尊崇价值的弘扬。
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之间的各种关系,必须依靠价值
的引导,发挥精神的力量。面对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波请云诡的
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
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把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
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人生教育的基本
教材,弘扬时代价值,抓好新时
2021•3熄按良43
;基层党建JICENGDANGJIAN
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准历史定位,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四史”教育的价值指向是清晰的政治思维。历史思维是政治思维的基础。历史思维的目的是到自己所处的时空坐标、到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从而把自己的命运和家乡、单位联系起来,和集体、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四史”学习中回望中华民族的艰难困苦,有助于保持清醒的政治思维,准确、冷静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践行和彰显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担当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
“四史”教育的价值指向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人们常说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一念之差,这个“念”字,不是简单的一个念头,而是信仰,是受理想信念所支配的。政治思维之上,我们就有了坚定的方向目标,就有了精神动力。历史是血与火的印迹,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信仰之基,是立人之本,是民族自信的源头活水。在“四史”学习中,感悟历史的沉重,体悟先人的不易,處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体现,是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
“四史”教育的价值指向是强大的政治定力。“乱花渐欲迷人眼”。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看现在青少年学生成长,在社会环境
44彳川哮按冬2021-3影响方面,课外大于课内;在社会
现象研判方面,感性直觉大于理性
分析;在社会知识认知方式方面,
五颜六的鸡汤假知识无孔不入,
浅尝辄止的碎片化阅读大于科学
系统学习;在社会知识了解现状、
接受程度方面,表象假象镜像大
于客观真实全面;在社会文化的
接受方面,网络文化更受未成年
人青睐,网络文化的庸俗化、低
俗化、恶俗化挑战传统的学校教
育、家庭教育。所以,政治定力
关乎办什么样的学校、为谁培养
人才,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
乎国家政治安全。历史是对与错
的镜鉴。“四史”是经验教训、成
败得失的浓缩,“四史”教育是提
升政治定力重要途径。在“四史”
学习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
慧,吸取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教
训,目的是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
治定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
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
之帅也。”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
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前所未
有的职业变迁与调整,教育为满
足高质量育人需求,让每个人都
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必须教育和
引导学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未来的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拥有渊
博的知识、先进的理念、高超的
技能、娴熟的技艺,还要有勇于担
责、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高尚品
德和不忘初心、志向高远、常怀感
恩的家国情怀。也就是说,学校在
教授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基本生产
生活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学
生的精神培养和人格养成,高度关
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培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
实践者。这一点,恰恰和“四史”
教育的目的达到了高度统一。
四、“四史”教育的关键要素
是抓好师德师风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
声”地融入人类社会发展之中,成
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
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
合剂”。“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
的人文价值,使人的经济活动与动
物的谋生行为有质的区别;文化赋
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促
进社会主体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
凝聚力的形成”,“文化力量对政治
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十分明显。”何社会的发展需要文
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学
校、离不开教师。“教师做的是传
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
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
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
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
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师德建设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任何一项社会活动目的的实
现,都需要人的热情参与、积极推
动、真情奉献。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教育更需要满怀情怀、脚踏
实地的教育工作者。(下转第52页)
■I管理方略I GUANLIFANGLUE
甩手掌柜了。“空中课堂”更需要“人机对话”,只有线下的人际沟通,才能确保线上的配对成功。学校通过
学习小组的双导师制增进沟通,导师团既有家长又有老师,学校导师负责项目的初审、过程的质控、结果的终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导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当好学生与家长导师的桥梁,成为“真人导师”的合作伙伴。从而避免学生进入网页成了“无头
苍蝇”,也避免家长因忙碌而无暇
顾及。
家校合力,彼此得利;家校合
心,彼此烁金。随着时代的进步,
家长素质的提升,办学格局的开
放,家校协同育人的形态发生了
多重变化,我们积极探索从“合
力”到“合智”“合心”,从“赞
助”到“支助”“自助”的转型机
制,孕育家校沟通新形态,增进
彼此对“学与教”的尊重与认识,
通过学习这个关键因素,使得学
校和家庭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
共同体。
[责任编辑:严加红]
(上接第44页)在各类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坚持明人自明。王夫之提出了“欲明人者先自明”的至理名言。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人明”,“教人明”必先“自明”。自明就是自悟,是一种在自觉的学习基础上形成的认知。这就是要做到个人主动。个人主动是一种精神境界、人生格局、襟怀气魄。做到了个人主动,自觉学在前、明在前、懂在前,认真打磨每一堂课程,就在精神、品格上做到了以身示范。
二是要涵养教师情怀。三尺讲台,神圣之地不容敷衍支应。教师的魅力从哪里来?从无私忘我的教师情怀中来。情怀就是怀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就是心中有情,就是充满热爱。每个教师,只有满怀豪情,充满热爱,才能真爱
52彳*专按長2021-3学生,与学生聊生活、聊困惑,才
能抓住生活实际、情感实际,与学
生交心谈心做朋友。教师有了情怀,
就会自觉地把外界的规则约束和源
自内心的自觉自律统一为承担职责
的动力,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
者”,就会走向师德建设的高地。
三是要建设“体师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
园。”教育是社会工程、系统工
程。教师个体的师德建设固然重
要,而且没有教师的个体师德,
也就没有教师的体师德。但师
德具有整体性,师德建设应该以
教师体师德为目的。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
设、师德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开展好“四史”教育,要坚持思
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同
向同行,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
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
其行。”各学科教师必须争做“四
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切实担
当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
从本领恐慌走向本来自觉,从教师
“个体师德”走向教师“体师
德”,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每一个人都守好自己那段“渠”、
种好自己那块“田”,全面实现育
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回信[N].光明日
报,2020-07-01(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17:33.
[3]习近平.在纪念同志
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13-12-27(2).
[4][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
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
149.
[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
日报,2020-09-09(2).
[7]人民日报评论频道学习小组
栏目.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
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