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奥运史上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各有创新,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仍以“意
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微火、屏显、当空舞动,在科技的加持下,冬奥会主火炬实现冰与火的完美结合。
使用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绿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前的奥运火炬
都是熊熊大火,能源消耗量巨大,北京冬奥会将绿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
微火的实现并不容易。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须长时间燃烧,对环境适应性、稳燃
性以及抗低温、火焰显等方面均提出很高要求,而且氢气的供给需要安全、稳定。航天科技集团的刘悦
团队将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使储存、减压、输送、控制集成起来。
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了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的技术方案。视频显示技术用在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屏”技术,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都存在诸多挑战。刘悦团队将结构高度集成并实现轻量化,让观众只关注到唯美的火炬,感受主火炬的晶莹剔透。
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这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刘悦团队不光在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空中姿态方面为主火炬到最优方案,还在供电、信号、燃烧、机电、播控等方面都进行了冗余设计,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完美地呈现。
手持火炬“摇身一变”成为主火炬,这是一个悬念,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火炬手将火炬插入基座,一个“插入”的动作成为开幕式最富创意的“点火”方式,动作虽然简单,但实现的功能却非常复杂。经历了一年多的设计、研制、测试,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成功点燃。
(取材于2022年2月5日《科技日报》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表达,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表演,表述人类共同的情感。本届开幕式,体现了人民性,让众登上了舞台,从5
岁小朋友到大中小学生,再到70多岁的老百姓,中国人民齐上阵,载歌载舞,尽
情展现风采,从内到外,洋溢热情和幸福。以淳朴的表达,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人民形象,更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约有1.5万人参加。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同样是在
国家体育场,在摒弃“人海战术”的前提下,如何展示全民奥运的参与热情?这对舞台呈现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与当代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科技赋能,还是疫情倒逼,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
开幕式上,在科技的助力下,“鸟巢”实现了智慧化升级,在虚拟与现实的交
错中,地面屏幕实时捕捉演员的行动轨迹,雪花实现了与演员的精准互动、交流,营造出空灵、浪漫的震撼场景,这是科技带给观众的全新体验。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5G等科技成果的加持,彰显了科技美学的进步,呈现了一场世界
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当代中国的大国气象,以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传递给世界,在冬奥会开幕式的历史上谱写了新的经典。
伴随冬奥会开幕式的圆满举办,科技与艺术发展,将会在更多领域迸发出更多
中国气质,为中国艺术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赋予新的创新动能。
(取材于田沁鑫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具备更多、更强的可行性。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的理念创新、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
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运用先进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相融合,让古风习习的诗意舞台,彰显光彩夺目的中华审美风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对中华经典文本进行音乐化的创新改编,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了历史人物生动可感的侧面,表现不屈不挠、刚毅坚韧的英雄品格。如第九期节目中,在情景交融的舞台中《昨夜书》生动诠释了岳飞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在这种沉浸式3D视听体验中,观众英雄抒发的家国情怀产生了强烈共振。
在传播上,通过制播联动、多屏联动、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精准掌握并充
分利用融媒体传播规律,推动节目的口碑式传播,是文化类综艺“破圈”的有益经验。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在制作、播出等环节实现全程紧密联动、场内场外全面互动、大屏小屏及时互动,综合提升传播效果。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与多家视
频网站深度合作,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商业网站合作……这些融合传播经验都值得好好总结。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花大力气,开动脑筋,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将中华美学精神巧妙熔铸其中,从而真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体现中国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打动我们、滋润我们、鼓舞我们。
(取材于2022年1月7日《人民日报》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的微火设计能源消耗量较小。
B.撬装结构有助于氢气的供给安全、稳定。
C.微火火焰借助视频显示技术给人壮观感。
D.将手持火炬变为主火炬是最安全的方案。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奥会开幕式不仅体现了人民性,也展现了国家形象。
B.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
C.开幕式上,因雪花的空灵、飘逸,观众获得了视觉盛宴。
D.科技与艺术发展将会给更多的领域赋予新的创新动能。2022冬奥会核心精神理念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类综艺节目均运用先进技术彰显中华审美风范。
B.现实舞台让观众与英雄抒发的情怀产生了强烈共鸣。
C.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借助融合传播来提升传播的效果。
D.只要借助了新技术、新理念就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的点燃方式是一种独到的创新。
B.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将当代中国气象传递给了世界。
C.文化类综艺节目与商业网站的融合传播是新的探索。
D.新技术、新理念、新表达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述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方式及意义。
二、未知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汉文帝以柔御天下,刚强者皆乘风而靡。尉佗称
号南越,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佗去帝号,俯伏称臣。匈奴桀敖,陵驾中国。帝屈体遣书,厚以缯絮。虽未能调伏,然兵革之祸,比武帝世,十一二耳。吴王濞包藏祸心,称病不朝。帝赐之几杖,濞无所发怒,乱以不作。使文帝尚在,不出十年,濞亦已老死,则东南之乱,无由起矣。至景帝不能忍,用
晁错之计,削诸侯地。濞因之号召七国,西向入关。汉遣三十六将军,竭天下之力,仅乃破之。
错言:诸侯强大,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反疾而祸小,不削,反迟而祸大。世
皆以其言为信,吾以为不然。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迁延数岁之后,变故不一,徐因其变而为之备,所以制之者,固多术矣。猛虎在山,日食牛羊,人不能堪,荷戈而往刺之,幸则虎毙,不幸则人死,其为害亟矣。晁错之计,何以异此!若能高其垣墙,深其陷阱,时伺而谨防之,虎安能必为害。此则文帝之所以备吴也。
鸣呼!为天下虑患,而使好名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为晁错者鲜矣!
(取材于北宋苏辙《汉文帝论》)
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者也;自魏、晋及五季,虽乱
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常若不足以事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汤"栗栗危惧”之心也。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之恭,临民以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
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其闻张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
民,非己所能任也。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也。”《书》曰:“周公师保万民。”若文帝者,能保之而不能师也。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
(取材于清代方苞《汉文帝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强者皆乘风而靡?“靡”与“求之靡途”中的“靡”意思不同。
B.其不为晁错者鲜矣?“鲜”与“终鲜兄弟”中的“鲜”意思相同。
C.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首”与“方首长胫”中的“首”意思相同。
D.能保之而不能师也?“师”与“或师焉,或不焉”中的“师”意思不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濞因之号召七国????? ?蒙故业,因遗策
B.削之,反疾而祸小???? ?顷之,持一象笏至
C.皆泰然自任而不疑人而不仁,如礼何
D.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民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复其坟墓,召贵其兄弟
文帝修复了尉佗在中原的祖坟,召唤并赐予他兄弟显贵的身份。
B.诚如文帝忍而不削,濞必未反
如果像文帝那样采用隐忍怀柔的政策,刘濞不一定会发动叛乱。
C.接下之恭,临民以简
(文帝)对待大臣恭敬,用宽缓的政策治理百姓。
D.苟可以为而止
如果可以维持下去就行了。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文帝对待匈奴显得很软弱,虽然没能让匈奴政权彻底归服,但基本保证了汉匈政权的和平相处。
B.面对诸侯割据势力的日渐强大,晁错认为中央政权“削藩”导致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早动手比晚动手要好。
C.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虽然都是叛臣和外族阴谋篡夺的天子之位,但是都自信而专横地统治天下,没有畏惧和顾忌。
D.汉文帝不让张季高谈阔论治国方略,只让他关注眼前能落实的事,是认为张季不具备复兴先王之道的水平。
5.宋代文学家苏辙和清代文学家方苞各自在《汉文帝论》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论证的?
三、名著阅读
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论语·尧曰》)
(1)翻译划横线句子。
(2)这三段文字是孔子对三代以来美德善政的高度概括,也是《论语》全书中治国思想的总结。请结合三段文字,分析孔子理想中的“美德善政”所包含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