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护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研究
作者:杨百灵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9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计算机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结合医护专业工作岗位中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高职医护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改革涉及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医护专业 工作岗位 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杨百灵(1977- ),,山东青岛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山东 聊城 25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LZYJ3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130-02
        一、引言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以来,普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应以工作岗位中的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的能力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各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表现出孤立性与离散性的特点,出现了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脱节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如何与其他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相交叉、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知识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信息需求以及工作岗位中的应用管理,这些构成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基础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数字化医院与数字化诊断技术的应用服务体系已初见端倪,近几年来,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医学、护理的方方面面,成为提高医护质量、水平和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主要应用于:护理人员进行电子病历的录入、医嘱信息系统的应用、护理程序系统应用以及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医学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
        护理学院和医学院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在校生六千余人,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和完善的实习基地,其中护理专业200610月被评为省特专业。与此同时,我们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这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完善,都为医护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岗位需求,增设课程新模块
        针对医护专业的工作岗位特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调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除了着重讲解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增加一些与医护专业实际用途相关的岗位知识模块(131页表)
        1.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模块。在信息技术基础应用中,重点掌握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的熟练使用,掌握对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与计算机操作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相关的知识。培养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常用软件操作、多媒体制作等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
        2.强化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为日后发展的远程护理方向提供技术支撑,在远程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采用E-mail、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控制操作、提供远程服务。这种利用网络提供的远程护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以使时间、地域和人员不受限制。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互联网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学会多媒体系统与网络系统的链接知识,最终实现学生利用网络处理医护信息能力的提高。
        3.补充医护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中要求掌握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基础以及医学数据管理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概念介绍,将系统中的总体结构、数据流程以及开发过程一一讲解,使学生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构成元素、实际运作及维护的整个过程。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中通过对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解决一般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熟悉文献检索的应用。针对医护人员工作中需要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来撰写论文以及医学专著这一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中需增加文献检索的相关技术知识,为以后的继续教育和在职技术服务打好基础。在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检索信息的基本概念、检索类
型、工具及方法,增加对医学数据库及网络进行检索的内容,并着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模拟医学专业论文的开题,独立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为今后工作中更好实施检索、开展科研打下稳固的基础。
        四、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应用性特
        1.强化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由于在工作岗位中需要医护人员从事大量的计算机实际操作工作,例如在医嘱信息系统中录入电子病历,对电子医嘱单进行审核,对审核后的医嘱单进行分项打印;在护理程序应用系统中根据病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各种问题进行临床应用等,所以实训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对文字录入、文本编辑、打印技术等实际操作技能开展强化训练。
        2.加大实验课学时的比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中使讲授与实验学时比例达到1∶1;让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理论课既为学生讲解基础原理,理清逻辑,又要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功经验;在设计实验类型上,要增加综合探索型实验的比例,注重实训中项目与工作任务相匹配,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模拟企业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提升学
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3.结合医院护理岗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系统包括医院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等临床信息学知识,使学生熟悉医院信息化进程,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
        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取要贴近医护专业的需要。目前适合医护专业使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较为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对教材的选取,要求既能强化IT信息应用技术,又要增加医学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护理信息系统以及远程医学诊断与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使用计算机知识处理本专业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我院医护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与专业人士联合编写用于医护类专用的教材——《医护信息技术》,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巩固理论知识学习,本书还配有《医护信息技术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每章所编的实验及实训都力图与医护岗位需求紧密相关。
        2.利用选修课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进行补充拓展。将模块中的部分知识点及工作岗位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在选修课中进一步延伸,开设了微机组装及维护”“SQL数据库基础”“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等选修课,完善了医护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3.搭建网络化教学双向交流平台。在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中,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向在线教师答疑,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为有自学能力的同学进一步拓宽知识。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还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更好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4.山东省聊城教育信息网考核方案和评价体系的修订。考核的内容不仅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水平评价,也是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估。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只有制订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方案,才能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学院要求,医护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实行形成性考核,注重考不出的能力,如获取信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
能力、创造能力等,这种考核方式可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成绩包含:考勤、期末考试、实验考核、平常作业、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60%左右,而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则被放置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高职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打造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授水平和科研能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负责医护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学习一些医学管理知识,调研各大中型医疗卫生单位,了解医学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出工作岗位对学生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要求,把理论有机地转化为创新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结束语
        医护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为提升高职医护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学生利用
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T信息技术与专业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后医护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将以其成功的示范性带动其他各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为进一步提高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力度,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开辟出高职信息技术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