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
怎么查英语六级准考证号>新疆农业大学【公布日期】2021.02.03
【字 号】宁政发〔2021〕15号
【施行日期】2021.02.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
正文
2022初中成绩查询入口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0〕8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气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服务防灾减灾救灾等能力和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求,对标差、创新实干,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实现气象服务与城市运行管理深度融合,为“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提供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支撑。
  二、主要目标
南京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  到2025年,建成与国家、长三角区域、省气象发展战略相协调,适应需求、系统完备、开放融合、保障有力,具有南京特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和科学高效的气象治理体系,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程度显著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8%以上,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公共服务、科技贡献、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水平等在全省保持示范领先、在副省级省会城市保持前列,若干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到2035年,气象保障发展战略、服务国计民生水平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益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全天候协同气象监测更加精密,无缝隙的智能网格预报更加精准,专业化气象服务更加精细,气象科技创新基础更加深厚,气象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在全省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作用更加显著,继续走在副省级省会城市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1.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各级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明确覆盖到街镇、建制村(城市社区)、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职责。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员工作。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网格员和防御责任人培训内容。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气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2.完善气象灾害联防工作机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动态更新市有关部门、区、街镇、社区、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网格员名录库。完善气象、应急、消防、水务、城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海事等部门间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应急联动机制。面向长江、滁河、水阳江、秦淮河、固城湖、石臼湖流域防汛及城市内涝防御等需求,强化流域、城区气象灾害联防、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中小流域防汛抗旱指挥调度、联防联控水平。(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水务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绿化园林局、市气象局、南京海事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3.强化城乡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针对住建、交通、防汛、农业等领域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风险信息库。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评估。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健全基层社区气象灾害风险防控体系。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完善重大气象灾害救助政策,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天气指数保险等农业保险气象服务,为保险公司和保户提供专属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创建省和国家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南京气象百年台站站史馆。制作符合本地实际的气象科普作品。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纳入各级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融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至少接受一次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规划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房产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4.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效。落实《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南京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实施细则》。规范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新闻媒体、应急广播、通信运营企业等公共发布渠道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通道”。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
息发布系统,拓展发布系统部门接入与应用。全面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基层社区、城市网格推送机制,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文旅局、市气象局、市通管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5.强化民生保障气象服务。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分众化智慧气象服务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形式,拓宽发布渠道,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满意度。完善气象信息共享和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改进居民生活、健康出行气象服务指数产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公众气象服务需求热点自动感知技术,实现对象分众化、服务随行化、产品多元化。建立全媒体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完善全市气象服务融媒体矩阵,推动气象动态信息融入“我的南京”“智慧城市”建设,嵌入城乡网格化社会治理,实现主流媒体权威气象信息全接入。发挥南京气象在长三角一体化及南京都市圈气象联动联防、保障发展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委政法委、市大数据局、市文旅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6.提升城市运行气象保障能力。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深化
重点行业智慧气象服务,推进气象与应急管理、公安、消防、生态环境、水务、交通、住建、城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旅游、卫生、体育、绿化园林、海事、地铁等行业协作,完善城市积涝监测预警等气象服务辅助平台与产品,服务防灾减灾、综合交通、污染防控、城市治理、供水供电供气、全域旅游发展等重点领域,减轻暴雨、台风、暴雪等气象灾害风险,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未设立气象机构的中心城区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要与气象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定应急管理或城市运行管理有关部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城市管理的气象保障工作,共建气象监测与预警传播系统。(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建委、市城管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绿化园林局、南京海事局、市地铁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二)聚焦美丽古都建设,切实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  7.加强重要生态系统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多源协同观测,完善大城市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气象观测网,实现规划衔接、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应用气象卫星遥感和气象条件影响评估技术,开展城市热岛和植被生态等气象监测和
风险预警、生态气候承载力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推动气象旅游资源保护与应用,开展中国天然氧吧、生态宜居等特气候品牌创建,助力全域旅游,促进康养产业发展。探索开展降低航路影响的人工影响天气新技术试验,健全安全监管体系,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抗旱、大气污染防治、森林防火等能力。(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资源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水务局、市绿化园林局、市气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8.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延长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预测、重污染天气预警时效,提升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开展输入型大气污染物跟踪监测、区域传输预警和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影响的定量评估。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夏季臭氧等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开展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动态评估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气象决策服务,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通风廊道规划、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资源局、市文旅局、市气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安徽省事业单位职位表
  9.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面向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将气象观测纳入农业“三园三区”建设体系,构建完善都市现代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发展精细化特农业气象服务,建立不同种植养殖品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开展农业发展规划、种植结构调整等气象评估。开展特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加强螃蟹、草莓、西瓜、茶叶等特农业气象服务,联合培育创建特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