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学习计划
  一、正确熟识复读的代价、风险与人生目标
  作为一个复读生确定要特别清楚复读的最大代价是一年的青春时间,确定要特别清楚复读是有风险的,所谓"零风险'是在骗人。但是复读生更要清楚,担当风险、付出一年青春时间目的是实现自己更高、更理想的人生目标。复读结果的外在表现是提高高考成果,进入理想高校,而复读结果的内在表现是转变了整个人生。从转变人生这个高度看,一年的青春时间是值得的,担当复读的风险也是值得的。复读生确定要有代价意识,确定要有风险意识,但同时确定要具备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坚持、坚决的追求。有了人生坚决目标,一年的青春时间就会演化成一种无形的动力,就会主动担当风险并最终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自己要有信念。09年高考失利了,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复读生有复读生的优势,大家参预过一次高考,对高考过程有过亲身的体验,在吸取了教训的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高考阅历;其次,大家在高三时已经完整地进行过一轮总复习,也就是说在学问上已经具备了确定量的积累,在力气上已经达到了确定的高度,复读过程就是再积累、再提升的过程,是再巩固、再落实的过程,是查缺补漏的过程,特别是文科的同学,有了这个
高三复读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再积累、再提升的过程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完善、更聪慧。第三,选择复读也表现了复读生对自己目标的锲而不舍,显示出复读生的一种人格力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优势不但是宝贵的资源,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复读生的信念。
  二、听老师话、跟着老师走
  什么样的同学是好同学?听老师话的同学是好同学!怎么样才能做到提高复读效果,提高来年高考成果?我们认为,就是要听老师话,跟着老师走。
  小聪慧不如大聪慧,小算盘打得再精也要吃亏,另起炉灶、另立门户、自以为是,是复读的大忌。复读班的老师是细心选择后聘任的,以咱们学校为例,老师队伍全部由各校优秀老师组成,其中光连续多年送毕业班的老师就有几十位,他们既是各学科教研组的组长,又全部在一线上课,不是什么"挂名顾问',他们肩负着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咱们学校选调的老师,必需教过高三,教学业绩要突出,全部都是专职而不是兼职!主管教学的领导的听课,同学的评教评学已经形成制度。说这些是想告知复读同学,老师们是有确定水平的,有丰富的阅历的,对高考争论是充分的,要认为正确而不怀疑老师。老师们是引导复读生实现幻想的导师,确定要听导师的话,跟着导师走。
  还有一点要提示复读生,每一个复读班的同学是由不同学校的同学组成的,每一个同学后面都有六个或更多的教过你们的老师,这些老师就成了你们比较复读老师的参照,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在复读班教学过程中谁向谁靠拢?复读班的老师无法向你们靠拢,只有一条路:你们向复读班的老师靠拢,这样复读班的教学才能正常进行下去,而且这种靠拢越快越好,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要听老师话的另外一个重要缘由。
  三、要有吃苦精神、要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没有诀窍、没有捷径,考试更不能猜题押题,学习需要的是老狡猾实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特别是复读,就意味着再吃一遍苦。我在招生过程中发觉许多同学学问有漏洞,还有些同学150分的卷面连90分都没得到,也就是不及格,高分考生150分卷面也没达到120分,缘由当然很简洁,但其中二条缘由是不行避开的:一是方法不对头,二是刻苦精神不到位。确定意义上说选择了复读就是选择了吃苦,谁能吃苦谁就会取得好成果。
  合作学习很重要,这是一种学习氛围,有问题大家争辩,有问题共同争论,合作学习不是反对问老师,有问题当然要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相互提问、相互争辩,复读生的班级一旦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向上的氛围。
  这里还想提及一点就是厚道的同学是好同学,厚道的同学包涵性强,具有很强的宽容性,不是自私自利,不是斤斤计较,不是以邻为壑,不以同学为竞争对象,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精华办复读班这么多年似乎形成这样一条规律,厚道的同学出成果。再往深处说复读过程也是人格提升的过程,分数当然要提升,人格更要提升,人格的提升对分数的提升有着重大影响。
  四、抓基础、抓中低档试题
  争论高考多年、抓高考质量多年,有两条阅历是年年不变,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两句话: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学问!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
  150分卷面,得分在120分以内,有些考生甚至不足90分,一般说来有两个缘由,一是基础学问有漏洞,二是中低档题跑了分。有些优秀考生语、数、外得到120分或110多分,分析结果是难题(占30分)得到一些分,而中低档题跑了不少分。综合试卷中有240分中低档题,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抓住。高考750分,中低档题占八成600分,抓住这600分的题就抓住了根
本。
  高考在考查学问的同时侧重考查力气;高考考查任何一项力气都必需以相应的学问为载体,因此高考复习,高考复读抓住了基础学问就是抓住了根本。
  五、学会答题
  在今年招生过程中我们发觉许多同学高考之后的估分高于高考实际成果,咎其缘由有一点是共同的:考生觉得自己答对了,可是阅卷老师没给分,这是为什么?我前边的文章中写过如何正确答题的策略,其实差距就在答题的精确性上。我多次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道政治试题,牵扯到了历史学问,试题是这样的:满清末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和现在我们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许多同学答题写的是:主动与被动,自愿与不自愿等等。其实考生在审题时没有搞清这道题的题眼是"本质',总是在"不同'上做文章,当然得不到分,得不到高分,本质是什么?是"主权'是"国家主权',有了"主权'这两个字,再加上几句修饰,满分就没问题了。
  答题一是学科语言,二是学科术语,三是语言的层次性,四是语言的规律性。在高考答题过程中要努力避开用"生活语言'干扰"学科语言',复读同学确定要吸取这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