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案例选编 
目录
1:教育如何满足社会需求、 2:传奇人物王小平、 3:一阵风里看世界、 4:厚脸皮、山西教师资格证认定时间          5:一巴掌的代价、  6:惩罚、  7:教师资格证是否是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              8:如何变“猫鼠关系”为“协奏伙伴”、  9:女研究生遇害引出的生存话题、                10:谁在乱收费    11:神童的家教
案例1:教育如何满足社会需求为什么“扩招”没有减轻升学的压力?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对人才“高消费”的结果,由此出现了“硕士”占了本科生的位置、本科生占了专科生的位置……结果是造成全社会的“恐慌感”,纷纷追求“高学历”、“名牌学校”。
简评:只要经济条件许可,“高消费”总比“低消费”好,因为它表现为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人才“消费”方面也是如此。但是,“高消费”不等于“浪费”。“浪费”的本质在于没有实现应该产生的效益——即使是“低消费”,不能实现“效益”也是浪费。造成“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做到“适销对路”。这就是要从教育怎样满足社会的需求的角度来思考。
案例2:传奇人物王小平19963月石家庄市27中高一学生王小平退学,她是在门门功课优秀,全班成绩第一(高出第二名70余分)的情况下退学的。其原因是因为吃不饱。王小平觉得在学校的学习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她说“上学不就是读书吗?在学校一学期才读十几本书,而我自己一个月就读几十本书,现在的学校教育是以一个标准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但人的个性不同、目标不同、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自然应有所不同。”王小平,17岁,登上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讲坛,给专家作学术报告,引起轰动;18岁在高校举办系列讲座,同时在报上开办专栏;19岁与人合著《大成奥秘超越美国成功学》受到业内人士赞誉;20岁出版《本领恐慌》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上百家媒体报道,同时被高校聘为客座教授;21岁写出挑战未来学大师托夫勒、策划人类未来的奇书_____《第二次宣言》。
简评:“在校学习是浪费生命”是一个多么值得教育者反思的话题,学生的发展强烈呼唤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只有尊重,适应学生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案例3:一阵风里看世界在夏威夷流行这样一个笑话,被称为“一阵风里看世界”。在风势强大的山坳口,站着三个不同国际的女孩:美国的、日本的和中国的。大风一吹,她们各自显
露出了自己的文化心理:双手按帽子的是美国女孩;双手紧紧按裙子的是日本女孩;而一手按帽子,一手按裙子的是中国女孩。美国女孩新潮、开放、大胆,但帽子要钱买呀!日本女孩作风保守,帽子丢了可以再买,裙子飘扬多丢人;中国女孩既传统保守,也爱惜钱财。
简评:三个女孩的行为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人们有意无意受其所处环境的制约。
案例4:厚脸皮20001228日安徽淮南市某小学6.4班班主任李某,认为其班上的9个挤进学校会议室观看演讲比赛的学生给班级丢了脸,学生的“脸皮太厚”,于是要求这些学生当众用小刀刮脸,直到出血为止。事发后,学校结李某做了停职检查的决定。20018月,其中受害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向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112月淮南中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李某及淮南某小学在全校向6名学生公开赔礼道歉;淮南某小学赔偿6名原告精神抚慰金各3000元。但在电视台对此进行采访时,该校一些教师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素质太差,这件事本来没啥,又没造成什么伤害。《中国教育报》2002.3.3
简评:教育观念制约教育行为,传统的学生观、评价观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有时还会是非颠倒,而教育方式不当不仅体现了教育艺术缺乏,更显示了教师道德与法律意识的淡漠。
案例5:一巴掌的代价  20051111日,浙江省温州市灵昆镇中学校长黄玉生惨死在一学生家长的屠刀之下,年仅四十岁。缘起学生上课讲话,不守纪律,也不听教师招呼。下课后,教师把几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带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批评学生,学生顶嘴。校长打了学生的耳光,并要求学生请家长到校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学生回家向家长诉说挨打之事,并说有头晕的感觉,家长愤而到校,骂校长,并质问校长是否打人,校长否认,家长骂而去。学生仍叫头晕,校长欲带学生去医院检查,遂家访。家长复问打人与否?校长一再否认。家长怒,取刀杀校长,学生拦,不可得,伤手。复十余刀,断喉,校长惨死。家长自首。(该家长乃一打工者,家贫,身体欠佳,做过手术,有过自杀念头,爱子,无不良嗜好.该校长乃招聘校长,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县政协委员,工作绩效较出,但学生管理难度大,该校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简评:这一案例反映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实难一言以弊之.学校、家庭、社会,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及其他管理者无一不是反思的对象。培养人已不再是学校的专职,如何培养更值得所有教育者深思。学校教育学生的同时,谁来帮助家长呢?
案例6:惩罚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何卫,在某年的1020
日下午第二节上数学课时,先后三次吓得跪在地上,向任课教师潘光礼不停地求饶,当时潘当众对何提出了接受惩罚的四个离奇选项:一是让全班同学挨个儿打屁股1000棍;二是教师亲自动手打100棍;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四是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于是潘叫几名男生分别摁住何卫的手脚,骑上脊背,用抹布捂住嘴,再叫一名女生第一个开打。这名女生边打边哭,一直打了290多棍。实在难以忍受剧痛的何卫无奈,表示愿意吃苍蝇。几名同学积极地捉来10只苍蝇,在潘的逼视下,何卫首先哭着抓起7只送进嘴里,吞下两只后,便由于恶心呕吐,将余下的5只也喷了出来。潘不依,要其重新吃进,何卫又是一番苦苦求饶,方才得以作罢。事发后,区教委正式作出辞退何卫的处理决定。熟料,从27日下午开始,便有学生家长陆续到学校,要求将潘光礼留下。29日,在学生家长会上4136名学生中有33名学生家长一致要求潘回来上课,否则他们第二天就不送孩子上学。次日见潘老师不在,许多家长真的将孩子带回了家。当听说有记者采访时,30余名家长齐聚,说:“潘老师是我们这里几十年来没见过的好老师。如果他走了等于断送了几十个娃娃的前途。”并表示只要为学生好,老师严格一点可以理解。谁不愿意潘上课可以转到别的班去。受到伤害的何卫和他的母亲反而成了孤家寡人。
简评:若不指名道姓,并附详细的数据说明,实难相信这是事实,教师素养何以至此,家长
评价何以至此?一个根本的问题还是对人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确立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案例7:教师资格证是否是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80年代,教师跳槽,师范类院校招不满学生,教师职业很难吸引人们的目光。如今风水倒转,教师职业一时间成了就业市场的宠儿。今年北京将6类教师资格面向社会进行认定,一时间上海有9万人报考教师资格。这一切说明一个事实:教师职业开始火爆。2003年高校教师年平均工资超过2.33万元,比1984年增长了17.8倍,中小学教师年工资超过1.33万元,比1984年增长了10.9倍。改革开放初期,教师平均工资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中,一直排在倒数第一至第三位之间,而如今在一些大中城市,教师收入已经超过白领。一些中小学教师私下开办补习班,月收入上万元。以前“提高教师地位”、“教师职业崇高”喊了多年,教师的地位仍难以大幅提高。现在收入上去了,马上青睐有加。但是仅仅以此为动机去考教师资格,就能成为一个合格教师吗?
简评:教师资格考试很重要,它是进入教师行业的第一步。但考试解决的仅仅是一个入门问题,取得合格证书仅仅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门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还需要具备许多考试之外的东西,比如像职业情感、职业素养、现代意识、道德水准等等。教
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教师从事的是培育人的工作。要当一名教育工作者,还要有生理心理。
案例8:如何变“猫鼠关系”为“协奏伙伴上世纪70年代中,初入教坛的张老师带学生到农村学农。农村的条件非常艰苦,有学生偷偷跑出去买东西吃。一次张老师逮住了几名违纪学生,撕开学生买回的饼干袋,将饼干倒在水塘里。一名男生看着饼干一片片掉在水中,心疼得眼圈都红了。“那一幕真是刺痛了我的心,至今提起来还是对那几个孩子有歉意。”张老师谈到,“最让人难过的是,那时候大多数老师对学生都采取这种态度,不懂得尊重学生。” 五六十年代,小学教师斯霞提出的“母爱教育”轰动全国,她成为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母爱教育”与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异曲同工,但这一理念在中受到批判,师生关系一度走向对立,而且负面影响蔓延很长时间。年轻教师周敬说:“上世纪80年代,我的中学班主任为学生花了很多心血,但他的方式令大家接受不了,比如经常在门缝窗外偷看上课情况,下课在学校附近到处抓早恋典型。”周敬表示,现在的年轻教师不会这样吃力不讨好地对待学生,“对学生首先要尊重,哪怕一年级的小学生,在人格上和老师都是平等的。” 如今在校园里,常常可见一些“没大没小”的情景:老师将学生请上讲台,由学生来讲课;课堂上学生可以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随时提出不同于老师的意见;学生称呼老师为“某某兄”或
直呼英文名,为老师进行形象设计;老师进行时装表演,学生在台下当啦啦队;师生一起逛街,一起唱卡拉OK……
简评: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过渡到“伴奏者”的角,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和道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和人生,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不能再是家长式的管理,而应该更讲民主,以沟通取代指令,用引导取代禁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解的爱,换位从学生角度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案例9:女研究生遇害引出的生存话题据《中国青年报》99.11.24报道:24岁的山西大学哲学系99级女研究生韩婕102814时在去教室的途中被一个23-24岁自称学生科老师的青年,以韩未交学费(其实交了)为由,骗至山西财经大学地下室杀害。
简评: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生存能力与防犯意识如此之差,不能说她所受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正是应试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只教知识,不重能力,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案例10:谁在乱收费20037月,农民景统仕的女儿景艳梅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学费要1万元。景统仕家里贫困,只好外出借钱。但他家里有的也只是穷亲戚。景统仕外出几天,空
手而回。他听说可以为女儿申请大学的贫困生资助,就到当地派出所等部门盖章,以证明家境困难。没想到盖几个公章有这么难,他最终还是没有盖下章来。2003714日这一天,景统仕喝下了农药。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在200386日播放的专题片——《贫困生:越过学费这座山》。面对电视镜头,景艳梅哭着说:“我爸爸回来,我不在跟前。他就跟我嫂子说,我已经老了,什么事都办不成了……”
简评:这个案例反应了中国的教育政策的弊端:一是教育财政不能保障公立中小学校免费教育和公立大学收费低收费;二是教育行政对民间私立学校招生、收费、税收、融资等进行打压和控制,使民间私立教育难以发展;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将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投向建立重点中小学,人为造成公立中小学校际教育水平的差异,最后又借发展民办教育之名,将这些优势的公共教育资源转为垄断性的官僚教育资本,这些教育官僚资本赤裸裸地借行政暴力的力量,强占和垄断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