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2023年3月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2
Mar.2023
[收稿日期]2022-12-28[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H20402);2021年吉
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德智体美劳立体化全面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LJY20210518545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德智体美劳立体化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D19112)。
[作者简介]董本云(1975-),女,吉林舒兰人,博士,吉林工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刘君义
(1963-),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
产教融合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吉林省地方高校教育实践的视角
董本云,刘君义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507)
  [摘 要]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
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的凝练。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2-0130-07  [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3 02 02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深入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奠定基础[1]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地方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途径。2
020年5月,在教育部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发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步开始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广东省作为国内最早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省份,其区域优势与产业构成与其
他省份差异性较大,典型特征不明显[
2]
。吉林省是国内第二批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省份,其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与中西部众多省份相近,
对吉林省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性意义。
  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产教融合的逻辑分界:应用性教育部先后发布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对未来技术学院与现代产业学院的分设,实现了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在产教融合道路上的逻辑分界。未来技术学院主要面向“双一流”高校,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
军人才[
3]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聚焦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引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一方面强调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强化“产教融合”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产才融合,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既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也需要相关行业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广大企业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科交叉的现实选择:融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供给链必须与产业创新链高度契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也明确要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现有人才供给链无法满足产业需求链,主要表现在供给总量不足和质量无法匹配产业新发展需求两个方面。供给总量不足问题在智能网联、关键软件、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4]。从供给侧来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仍相对单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够[5];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知识内容未能及时跟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新课程、新教材缺乏,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实验室建设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不足,仍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等问题。  二、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典型现状分析
吉林省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建设基地,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协同创新。吉林省省属高校数量较多,高校分布与行业较为契合,通过对吉林省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践的分析,有助于其他省份高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与度、支撑度与匹配度。
(一)建设起步较早
为培养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决定在特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7月,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名单,设立了20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时间来看,吉林省教育厅的举措要早于很多兄弟省份(见表1)。根据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示信息情况来看,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起步最早,在2019年开始建设,早于教育部部署时间;辽宁省、湖南省、陕西省、河南省在2021年1月开始部署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江苏省、吉林省、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时间均为2021年年中,领先于广西省、上海市、河北省、浙江省、山东省、山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等省份。
表1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情况表
序号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批成立时间首批建设数量(个)1广东省2019 710
2辽宁省2021 168
3湖南省2021 116
4陕西省2021 18
5河南省2021 123
6江苏省2021 615
7吉林省2021 720
8重庆市2021 718
9广西省2021 950
10上海市2021 1018
11河北省2021 1240
12浙江省2021 1221
13山东省2022 130
14山西省2022 1/
15四川省2022 127
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 23
17黑龙江省2022 431
18福建省2022 616
19江西省2022 921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数据整理而成
(二)建设目标明确
产教融合作为促进教育与产业高度对接,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融入经济转型升级之中。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必须为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6]。从吉林省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来看,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在发挥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紧紧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例如,JLNY大学积极开发吉林省传统医药资源,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科技相结合、与资源相结合,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助力赋能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从吉林省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情况来看,吉林省地方高校紧紧围绕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需求,结合《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挥了高校自身优势学科特。通过差异化定
位提高比较优势领域的创新能力,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形成新动能升级驱动。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各具特的创新驱动转换平台。
(三)建设成效显著
在2022年1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名单中,吉林省入选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入选数量仅次于江苏省(10个)、广东省(7个)、辽宁省(3个)、上海市(3个)。从入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具体建设内容来看,JLJZ大学亚太数字建造产业学院围绕吉林省数字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面向建筑业升级转型,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侧重于培养“数字建造领域”拔尖创新人才。JLNY大学参茸道地药材现代产业学院,聚集于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面向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实际需求,依托吉林省特中药材资源优势,服务于北药基地建设整体规划。其与吉林省参茸产业管理部门和龙头企业联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建设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优化产业政策,实现产业集联动发展。这两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国家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结合紧密,契合度高。截至2022年12月,吉林省已经立项建设了4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见表2),建设规模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
表2 吉林省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情况表
序号现代产业学院名称所属高校建设级别产业学院定位
1亚太数字建造产业学院JLJZ大学国家级优势学科+信息技术2参茸道地药材现代产业学院JLNY大学国家级优势学科+特资源3大光电特现代产业学院CCLG大学省级优势学科+激光通信4新能源电力系统现代产业学院DBDL大学省级优势学科+新能源
5汽车与轨道客车现代产业学院CCGY大学省级
6智能制造产业学院JLGCJSSF学院省级
7智能汽车产业学院CCGC学院省级
8用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CC大学省级
优势学科+高端装备制造
9遥感应用产业学院JLJZ大学省级
10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CCLG大学省级
11信息安全产业学院JLSF大学省级
吉林省教育学院官方网12现代机器人产业学院JLGCJSF学院省级
13BIM技术产业学院CCGC学院省级
优势学科+信息技术14人工智能产业学院JLWGY大学省级
15光电智能制造学院CCDZKJ学院省级
16遨博人工智能产业学院CCJZ学院省级
17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CCCJ学院省级
18光华-中软现代IT产业学院CCCJ学院省级
19绿化工现代产业学院JLHG学院省级
20碳纤维学院CCGY大学省级
优势学科+生态环保21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现代产业技术学院DBDL大学省级
22绿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JLJZKJ学院省级
23清洁能源应用现代产业学院JLJZKJ学院省级
24肉牛种质创新与智慧养殖现代产业学院JL大学省级
25延边黄牛产业学院YB大学省级
26菌物现代产业学院JLNY大学省级
优势学科+特资源27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产业学院JLNY大学省级
28寒地浆果现代产业学院CCSF大学省级
29梅花鹿产业学院CCKJ学院省级
30现代制药产业学院JLYY学院省级
31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CCSF大学省级优势学科+新能源汽车
32医药健康产业学院THSF学院省级
优势学科+特产业33冰雪产业学院JLTY学院省级
34国际冰雪学院JLWGY大学省级
35动画产业学院JLDH学院省级
36数智产业学院BH大学省级
37休闲康养现代产业学院CCRW学院省级
优势学科+新兴服务业38新道数智现代产业学院JLGS学院省级
39跨境电商产业学院CCGDRWXX学院省级
40文旅融创现代产业学院CCDXLY学院省级
41九台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学院JLXJ大学省级
优势学科+信息技术42数字财务产业学院CCCJ学院省级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39号)、《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吉教联〔2021〕33号)和《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工业和
信息化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吉教联〔2022〕27号)整理而成
  三、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分析
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推进模式因高校所在区域产业布局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动因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推进模式也各具特。目前主要有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4种。
(一)系统性驱动: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
地方政府从统筹区域产业整体布局的角度,主动与域内地方高校进行产业对接,围绕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建设进行系统性推进,提高人才供应链与产业需求链的契合度,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例如,JLWGY大学与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国际冰雪学院,政府、高校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是典型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JLWGY大学发挥外国语言学的学科专业优势,依托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建设国际冰雪学院,侧重于国际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其合作内容从产业需求出发,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展开,聚焦于冰雪旅游+英语+小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联动,创新教育组织形式,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又如,THSF学院与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学院,是校地合作的典型代表。THSF学院作为通化市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与当地地方政府部门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双方以吉林省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带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和学科资源优势。通过共建教学、科研合作平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个性化驱动: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
此种模式表现为:具有深厚产业背景和较强资源的企业在发展中遭遇人才瓶颈或创新瓶颈,为提高高校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匹配度,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
例如,CCGC学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BIM技术产业学院是企业与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典型代表。双方在2018年开始以BIM新技术的应用为导向,共同促进信息化与建筑业的融合发展,共同探索建筑业科技创新,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变革的人才,加快推进传统建筑业的信息化发展;同时培育新业态,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推进建筑等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成果转化。
又如,JLGS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达内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促进大数据与传统专
业深度融合。在大数据新时代,挖掘出传统专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高优势特专业效能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实践内容,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三)协同化驱动: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
在地方政府与域内地方高校产业对接过程中,为深入解决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技术问题和资源问题,提高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在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中引入企业,建设协同化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
例如,2020年12月通化市人民政府与THSF学院联合成立通化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中国通天酒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直接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通过通化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解决葡萄酒产业发展中高素质对口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和紧密对接,有效推动通化葡萄酒产业的技术革新,加速产业核心技术转化,打造通化葡萄酒产业品牌;通过政产学研用平台一体化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四)一体化驱动: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
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中,产业的共性问题依靠企业自身很难解决,需要引入行业组织。因行业组织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了解该行业的发展情况、运作规律、发展形势和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协调行业内部资源,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一体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