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亲情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齐长利,郑桂萍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8期
    齐长利1 ,郑桂萍2
    (1.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吉林四平136000;2.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校,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作为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教育中最热门的亲情教育,在现今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亲情教育也面临了一定的危机与挑战,本文就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中亲情教育所出现的挑战与危机进行相应的优化升级,运用相对科学合理的措施保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亲情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亲情教育;心理健康
    doi:10.16083/jki.1671—1580.2016.08.03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8—0108—03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齐长利(1980—),女,吉林辽源人,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亲情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所谓亲情教育狭义上是指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联系、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亲情的重视度,心与心进行交流,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从广义上来说,亲情教育不仅仅包括家庭教育,还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方面的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从思想、感受、观念、价值观、情绪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关注,引领其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家庭的力量。
    一、当代学生的亲情观念、亲情教育的发展现状
    1.亲情情感意识淡化、“冷漠文化”蔓延
    随着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在感情方面存在淡漠现状,同时亲情方面存在淡化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对教育的意识也逐渐淡化,思想观念不积极,社会意识淡薄,法律意识基本为零,对于教师的教育不听从、不认同,对亲人和教师态度不端正,不尊重。加上学生处于叛逆期,教育活动更是举步维艰。造成学生对学习存在漠视现象,同时对学生的性格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学生的性格会把家长的劣质性格放大并走向极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对责任感无意识,不知感恩,没有集体精神,更不会为他人着想。
    2.追星现象风行,家庭成员沟通了解较少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今学生的生理年龄远远要成熟于真实年龄,但心理年龄与真实年龄不成正比,绝大多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尚未成熟,同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叛逆,同时由于现今是一个生活环境较为开放、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迫使许多学生存在追星现象,学生对韩星、体育明星等如数家珍,就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对明星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生日、年龄一概不知,对家庭情况了解少之又少,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同时双方之间的互不理解,直接导致家庭关系较差,影响家庭环境氛围。
    3.短信沟通,语言交流呈现负增长现象
    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从传统写信、对话模式,转变为、微博、qq等在线方式,传统的情感交流被现如今冰冷的文字、语音所替代,同时就部分学生而言,和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媒介也在逐渐向短信形式转变,且存在部分学生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往往只会提及生活费问题,对于父母的日常生活置之不理,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甚少。同时作为现今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手机的使用率高达97.25%,但学生们使用手机绝大多数用于联系朋友,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造成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还促使学生与父母沟通方式单一的模式形成,使家庭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交流呈现负增长的现象。
    4.网络盛行,无言式家庭环境出现
    网络技术的广泛推行,促使现代高科技产品备受学生的青睐,同时校园网络的普及,造成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与网友聊天、玩网络游戏、浏览空间微博等。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他们认为网络世界能够让他们到所谓的自由和放松,宁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逗留在虚拟世界,也不愿花费时间与家人进行交谈,最后造成无言式家庭环境的出现。
    二、当代大学生在亲情观念、亲情教育发展上的原因分析
    1.家庭成员出现语言交流障碍
    当代大学生是接受新生物能力较强的一代,同时现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使学生自身掌握较多的新兴思想,但由于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较大,对于新兴事物的掌握程度较低,这就造成在交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新兴思想与传统思想之间形成一定的冲击,往往会导致家长对子女的部分行为存在不理解情况,同时子女对父母的部分行为也存在一定不理解的现象,久而久之,沟通话题减少,家庭成员之间出现语言交流障碍现象,情感僵化,亲情出现淡化情况。
    2.家庭教育体制存在偏差
    在现今教育体制下,成绩的好坏往往在衡量学生自身能力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比孩子、比成绩
、比能力成为了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主要话题,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许多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叛逆,同时计划生育的推行,也造成家长对孩子存在溺爱现象,如此家庭教育的形成,促使学生存在自我膨胀、自我满足,仅仅只是注重自身的小圈子,对外界的其他事物漠不关心,从而导致亲情淡漠现象。
    3.文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国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慢慢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国家加强了对文化的养成教育,将文化教育视为人格的培养。从文艺复兴开始,文化就在不断繁荣发展。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已经远远超过原来,许多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许多国家对文化教育进行了专门的课程教学,已经普及了整个国家,开设的科目让学生对自己本国的文化和世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下也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阅读和认识。从某种角度上讲,文化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内涵。鉴于全球的这种趋势,各国都在加强对本国文化的教育。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璀璨的历史和文化,我国的文化在整个亚洲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中国也顺其自然的成为了东亚的文化中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在世界之林也占据了较强的地位。伴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但文化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也间接地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洋文化的日益火爆,导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同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能够真正体现中华民族孝道、亲情的文化表
现,因此,文化全球化的局面对现今德育教育中亲情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
    4.社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思想存在偏激
    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已成为一大难题,学生就业压力严重,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应聘公司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过高,例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要求,这就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硬件设备的准备中来,但学生软实力方面却被忽视,因此就会造成部分学生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激,负面情绪增多,情绪波动较大,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亲情教育的相关对策
    1.加强道德伦理教育,提升传统文化地位
吉林省教育学院官方网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亲情教育能够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亲情的重要性。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大力加强道德伦理教育,从社会舆论入手,给予学生正面的科学引导,形成稳定、浓厚的亲情文化教学氛围。
    2.转换家庭教育模式,引领教育体系步入正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社会也在发展进步,人文教育日新月异,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们在教育上的竞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量增多而愈来愈强烈。为了应对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在教育方面要转变教育模式,从家长角度上出发,要以孩子的本质愿望为根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达到交流无障碍、沟通无阻隔,增强学生潜意识中的亲情意识,引领教育体系步入正轨。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说教教学深入性
    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能够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做人的道理。现如今,各大学校都已经把进行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放在关键位置,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作风保持严谨、准确的态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这里所指的德育教育中的重头戏就是亲情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仅仅只是凭借着文化课的授课老师来进行传授,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或让学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思想的灌输,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最为专业、最为科学、贴近生活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因为作为老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这里不能仅仅只是看到教书,更主要的还是育人这两个字,作为一个好的学生,不仅仅只是文化课满分就能称为好学生,要从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全面综合发展,才能成为好学生。所以说,让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保障学生未来飞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新的时代,为国家输送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是作为教师的本职任务,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壮举,
这不仅仅是对发展而言,对于全人类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此,在德育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合理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说教教学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确保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从根本上有一定的新改变,打破思想束缚的局面,使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注重亲情教育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坚持的优秀传统,亲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居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现今教育发展来看,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对亲情教育认识不够充分,很大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在亲情方面存在缺失现象。因此,通过采取由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道德伦理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转换家庭教育模式双重协调下,打造具有中国教育特的亲情教育模式体系,以学生对学生亲情观念的认识和对亲情情感的增强提升整体教育体制水平,确保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慧婷.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塑造[J].教书育人,2010(15).
    [2]李蓉.新农村建设中的德育教育转型[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袁艳红.大学生亲情教育:本义、困境与优化策略[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4]张勖.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8).
    [5]王桂玲.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6]丁正亚.中国特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逻辑框架和理论基点——罗国杰家庭伦理思想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03).
    [7]李晓玲,李峻清.大学生亲情观念缺失的类型及原因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4).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