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解剖(pōu)畸形(jī)脸颊(xiá)瞠目结舌(chēng)
B.慰藉(jì)炽热(chì)压轴(zhóu)载歌载舞(zài)
C.滞留(zhī)琐屑(xuè)倔强(jué)潜滋暗长(qián)
D.纤维(xiān)瞥见(piē)黝黑(yǒu)摩肩接踵(zhǒ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燥热私塾不省人事和言悦
B.濒临吹噓为富不人坦荡如底
C.戳破禁锢因地制宜重峦叠嶂
D.踌躇崎岖自出新裁惟妙惟肖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是以爱为主题的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伴着几声鸟鸣踏进林子,几缕阳光从枝叶间洒落,清晨的林间静谧而美好。C.广东省不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D.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广东省各市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批脱贫项目。
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水之南为“阳”,反之为“阴”。
B.古时很多词语都有固定的代指之意,如“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鸿雁”代指书信,“烽烟”指战争等。
C.“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讲,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写”的意思。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午”是古代地支纪时法中的“午时”,即现代时
间的十一点至十三点。
二、句子默写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它没有_____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礼赞》)
(2)角声满天秋里,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3)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采桑子》)
(4)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5)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______________,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三、基础知识综合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诗人青睐的意象。②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多种植物,几乎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③在众多的植物中,柳的出现频率最高,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④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梅的频率上升且居第二,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⑤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独具寓意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1)文中第____句有语病,修改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方式为:____________。
(3)如果要紧跟上面语段补写出下面四个句子,其合理的顺序是什么?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出正确的序号。
①当你神游“故人庄”“浣花溪”时,你就会感受到植物与文学那份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②也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诗词。
③植物的名称内涵与寓意组成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④文人们的精雕细琢或妙手偶得,又让庭院气息和原野芬芳充盈其间。
正确序号:___________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
草木缘情,花果寄意。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茂盛浓密,可消解你似滔滔江
水的哀愁;王维《竹里馆》中的“竹”,竹荫幽深,可伴随你照月弹琴的闲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2)“殷勤问我归何处”中“归”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兵革非不坚利也(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足兵(        )              (4)民信之矣(        )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笑而遣之
B.山川之美攻亲戚之所畔
C.于斯三者何先相与步于中庭
D.然而不胜者欣然起行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中孔子认为在治国的三个条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中,老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B.甲文中语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从正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C.甲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的“道”指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D.甲文强调的“人和”与乙文强调的“民信”,二者关系密切。“民信”是“人和”的重要条件之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甲文中提出的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临沂市人事信息网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中的灵长类”——章鱼
①如果说海洋能进化出智慧生物,那么章鱼最有可能就是这样的物种。章鱼也一直被誉为“海洋中的灵长类”。
②章鱼虽属于无脊椎动物,但就其智商而言,可以说就是无脊椎动物中的“叛徒”(科学家一般认为脊椎动物比无脊椎动物聪明得多)。一只普通的田螺体内只有约1万个神经细胞;龙虾有大约10万个;跳蛛
也不超过60万个。而蜜蜂和蟑螂等,外神经系统丰富度能排前几的无脊椎动物,也仅有约100万个神经细胞。所以同为无脊椎动物,章鱼拥有5亿个神经细胞,高下立判。除此之外,不少脊椎动物还比不过章鱼呢。例如,章鱼的神经细胞数量就远超家鼠(8000万)和大鼠(2亿),几乎与家猫差不多。
③另外,神奇的章鱼竟还拥有两个记忆系统。其中一个是大脑记忆系统,另一个记忆系统则位于8根腕足,直接与吸盘相连。我们都知道,人类要想完成比较复
杂的动作,得靠大脑控制具体的操作与步骤。但章鱼就不一样,它的8根腕足(俗称触手)内都有独立的神经索。大脑只要对腕足下达一个抽象的命令,章鱼的腕足就能自己“思考”,要哪些步骤才能完成任务。在这之后腕足就可以实行多线程同时作业,独自感知环境,快速作出反应,根本不需要大脑给予具体的指令。
④我们经常把会使用工具设为衡量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智力的标准。但事实上这
并不适用于章鱼,因为它的奇异的身体本来就是一个工具。
⑤例如它们根本不需要借助外物,就能用坚硬的齿舌将牡蛎的壳钻开。之后,
章鱼便会从钻开的孔向壳内注射某种毒素,迫使牡蛎打开,然后饱餐一顿。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章鱼不会使用工具。因为它们用起工具来,还真的比谁都要厉害。
⑥为了更方便地钻开牡蛎,章鱼会来一块大石头垫在底下再开始操作。而当
牡蛎被毒液逼得开口,章鱼还会扔一块石头进去,防止牡蛎把两片壳关上夹到自己。除此之外,懂得未雨绸缪的章鱼,有时吃完牡蛎肉后,还会将壳保留起来,建房子用。它们习惯收集各种贝壳、蟹壳和石头等,建起属于自己的“章鱼城堡”,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
⑦除了使用工具外,章鱼还拥有近乎人类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
的强弱恰恰是动物智力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
⑧科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将一只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新手章鱼,放入一个
结构复杂并装有食物的玻璃盒子,但是它不知道怎么到入口并拿到食物。它的隔壁则是一只久经沙场的老手章鱼,它能够到盒子的入口,并从中获取食物。新手章鱼就趴在玻璃上暗中观察老手章鱼是怎么做的,在看到老手章鱼的示范后,二话不说就立马采用相同的方法,钻进盒子饱餐一顿。
⑨在自然界中,可根据环境改变自己“外表”来躲避天敌或捕获猎物的动物虽
然有很多,但如果章鱼是第二的话,还真的没有哪个动物敢称第一。
⑩章鱼软软的身体有利于它们改变外形。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拟态章鱼,更是高
手中的高手。海蛇、比目鱼、海星、狮子鱼、珊瑚、鳎鱼等超过15种动物,它都
模仿得惟妙惟肖。有时候还能伪装成海螺,伸出两根腕足当脚逃之天天。
毫无疑问,越是擅长伪装自己,就越容易逃脱追捕和获得食物。所以现在如
此机智的章鱼,也是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进化,才坐牢了“伪装大师”的名号。
13.文章第②段介绍田螺、龙虾、跳蛛等动物的神经细胞数量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
14.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除了使用工具外,章鱼还拥有近乎人类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近乎”一词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