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项目二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与评价
2012年2月16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IVT)Gamboy 工作室举行了福特项目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
北京教育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比利时Group T鲁汶工程大学懂事、客座教授查建中教授、福特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何进博士、中国青年报新闻事业部副主任、职业教育版主编梁国胜、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副总裁、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岫、苏州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浦建平、苏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蔡旭卫、汇思人力资源中国蓝领研究杂志主编屠彦清、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资深人事经理周琳、苏州工业园区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刚、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所长黄少平、教授刘金玉、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峰、副院长陈智强、党政办主任赵建中、教务处处长周晓刚、研究所所长丁锴、IVT全体中层干部及项目组全体成员。与会人员按照专家组、政府组、企业组、兄弟院校组、项目组、学生组的形式就坐,分别代表着职业教育相关的利益代表者发言研讨。按照福特项目的惯例,所有与会人员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单强院长作为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及会议地点的总负责人热烈欢迎与会人员的到来,并就研讨会的形式和流程做了简介。福特基金中国教育项目官员何进博士发言指出,本次会议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是主人,而基金会则是客人,福特基金希望通过
有限的资金协助大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能形成有效的一套方法、路径、规则,为中国的教育做些实事。项目的原则十五个字:实事求是、参与式、创新、易推广、可持续。让每位人员自我简介就是参与式。所以大家不是为福特做事,是为中国在做事,在为自己做事。职业教育应该贯穿整个生活过程,中专、高职高专也好,要想想现在的问题在哪?想大事,做小事。中国十二五或超过十二五期间,中国职教的大事是什么?下午讨论做小事。上次的项目“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中国职教法》修订的核心问题”做的很好,是中国校企合作的突破。福特基金的任务是帮助你,带领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到瓶颈,到一、两个事,关键是背后的解决方法和路径。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上午要打开思路,每人不要说太长,别人说过的不用再说,直接说问题。
因此,本次研讨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要讨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下半场则着重对申请的福特项目二进行研讨。
企业代表组的观点:
1.如何深化校-企-生“三赢合作”?
2.招聘到的应届生存在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上手难的问题。
3.毕业生不了解职业岗位的成长路线。
4.新员工职业稳定性差,流动率高的问题。
本次研讨现场连线了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苏院长,何进博士与其就校企合作评价问题进行了交流。
苏院长介绍到,台湾教育部对高校的校企合作进行评估,学校各学院和系部都由产学合作计划、专案,校方营造了很好的校企合作氛围,政府评估的奖励措施与高职院校的升本捆绑在一起,鼓励学校开展校企合作。
何博士针对企业方提出的问题指出,现在企业埋怨人不好,学校埋怨不收我
们学生。是合作没有意愿还是意愿不强,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校好,还是为企好。链状的,只强调自己,而不强调别人,只做自己,不顾别人,就不好。想大事,做小事。到底做什么。周女士说技术能力和做入能力,不够好,那块不够好,病没有剖析开,就融通的治。GDP人均3000、4000,下面怎么发展。日本韩国就没有说停滞了,不向前了。这些国家不仅基教做得好,职教高教都好。现在有合作意向的职校很多,满足企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需求?先说状,再说症,再分析因。都说要恋爱,可总是谈不拢,结了又离了。所以想听从企业的角度、从地区的产业、行业分析。做不好,不是一环的事,一环好了,才能带着其他环向前走。一个项目不能靠少数人来做,单院邀请了各界人事参与,需要各界人来做,要做事情后面的规矩、路径。我们是来问问题,不是来提供答案。不要表述成愿望,要表述成问题。
麦可思公司屠经理回应到,企业价值来源是员工,学校价值来源是企业满意。最后价格输出人体,但最重要的是心智模式的建立。机构要告诉员工,你为什么要满足企业需求,告诉他期望,挖掘员工自身内心的需求,告诉他背后的职业需求,职业规划。所以,谁来对学生个体化可持续的发展负责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主任梁国胜指出,中青报每年有很多与高校合作的活动,去年在天津选拔了9个执行主席,高校传媒主席轮值,但明显的差异是我不知道如何与高职的学生去沟通。所以,高职学生在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如何说话上存在很大问题。
蔡旭卫处长认为,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从双师型素质来讲,70%不合格。三线、四线、五线的城市,企业都不行,学校何谈校企合作?农村的职业教育做好了,中国的职业教育就做好了。农村的怎么做,福特可考虑。教师的培训,45万人的培训指导意见,怎么建?媒体思考的教育的终极问题是什么?教育培养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个体。范伟处长写了一篇文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之前都是谈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在终于聚焦到学生了,聚焦到个体了。刚才都在谈企业,学院的用户是企业,学校的用户就是学生。在各方面的改革中,学生获得了怎样的利益。
高建刚经理发言:我不是搞教育的,有些话我都听不懂。我是IVT的学生,我们已毕业的创业学生组织了个IVT的总裁班。去年搞了同学聚会,一个班23人,10年后全部都创业了,感谢老师的培养,。感谢I
VT,感谢院长给他们创业的机会。这个数字非常惊人,我是职业教育的产物,也是校企合作做得比较早的,应该听学生怎么讲。很简单,工资低,学了等于白学。创业的学生都是从流水线上出来的,现在上市公司的老总也是IVT的,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努力。感谢老师,没有你们的讨论,就没有这些产物。
何博士追问道: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只是部分人创业成功了?阳光雨露都一样,为什么结果不一样?问题在哪?1000多所高职,为什么这么做的高职没有几所?
高建刚:我校产学合作做得最早的,通过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已经成长了很多。在产学合作呆过的学生,能力就比较高点,知识书本上都很清楚,工作后翻开后才发现,其实用到的知识书本里都有。当时没学到,或没好好的学。
高职院校组的观点:
苏州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陈校长认为,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他指出,05年做职业教育,有很多困惑。职业教育有任务,学历教育。
各阶层都有学历要求,很多改革,够用就好不赞成,应根据高专层次打造学生的素养。老师拿教材,就教,不及格就补考,这样的学生出去就不行,学生的软素质就不行。学历教育期间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
特点去教。教育模式要改啊!开始不能用专业技能,语言梳理去教。在实战中再教,他们是有兴趣的。校企合作问题很大,停留在个人的问题上,企业的功利性太强。共同培养的观念很热火,学生进去就是打工仔,打工妹。学校交给企业后,没有跟进,流程没人监控。以双元制为核心培养。大专院校的学历为什么别人瞧不起?用学术的课程制来设置他,但职业性不明显。要照顾职业性,还有兼顾基础性。现在太过学术化,又不能全部打破它。
何博士指出,职业教育到底谁是主人?谁说了算?老师不是主人,学生怎样做主人?你是主人,你求什么?今天的需求重要,还是5年10年的需求?功利性太强,因跟源是什么?
陈校长认为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职教是失败者的教育,先选优,次优,次次优。先选择世界名校,选国内名校,选985,选211,选不了,选一本、二本。孩子在华东师大,有个优秀的孩子跳楼自杀,清华面试没过,到了北大认为是失败,跳楼。这样的教育体制必须要改。欧洲的教育体制,职业教育是必经阶段,有能力在向前。这是我们想的大事,改变教育体制。
专家组的观点:
查建中教授认为,教育的问题摊得越来越大。工业把市场还给企业家,农业把土地还给农民。孟子提教育就是自下而上。学生是被学习,不管好坏学生都是被学习,都是按照你的指挥棒在学习,我们的学生到国外要重新学习。我认为要真正改变教育,要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人,动物的本能就要学
习,何况人?学生有高等智慧的动物,肯定有好奇心,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就在摧毁好奇心。一个人如果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还能保持好奇心,这本身就是奇迹(爱因斯坦说)。三方面的需求:学生是埋怨教育的主体,我们教育从来不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没有制造商和顾客的关系,有些学校把学生当孙子。有个学生去鲁汶,学生从早上8点到下午5:00等学校敲章,在学校司空见怪。资深教授谁都捧着你,很多副教授,有国外背景,能被行政职能部门看得很低,学校机制有问题,第一是学生求职的需要,是狭义的需要,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面向职场。要按工业界的工业标准来设置。教育从人类活动中分工出来,人类就拒绝教育,因为他不跟产业需求相连。二是产业的需要,学科的需要。三是国家的需要。三方面的需要要结合起来。你要建立一个培养大纲,利益相关者的产业商要参与,老师是学科代表是系统知识的代表,学生是买教育服务特殊商品的客户,要把三方面的人包含进来,三方面缺一不可。当然也包括媒体、包括投资者等利益体。3成专业素质,7成基本素质。企业认为最差的,第一没有沟通能力,学生说不清自己什么打算,没有团结合作能力,所有工程师都是名校毕业生,每人都有personality个性,但到了company后,你必须团结。但学校什么环节提供给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了?团队合作细分为28条子项,都要非常细致的落实。我们的教育从小到大都是单打独斗。
黄少平:
参加了福特基金的另一个项目,都是普通教育成员参与,唯一的一个高职院校的成员就是我。我跟他们不一样,我说的他们不懂,他们说的我自己能懂点。普通教育和高职教育差异已经很大了。经济总量的
差距缩得很快,科技的自主创
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广东每10万广东有8000多人,经济总量是20多年全国第一,但高教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数。白领人数超过了蓝领。蓝领中40%是高职,高职是属于弱势体,感谢福特,能把教育关注的重点放在高职,研究高职10年的发展,谁在办高职,中央、省一级的都不办高职,中央大概1到2个百分点,谁在读高职,社会第6,第7个层次以下的读高职。到哪去?很少到大企业,到政府,到关键岗位去。都到第一线去。国家的、国立的,精英的大学(国外分类)。爹不亲,娘不爱的大学和国家、国立、精英的大学(国内分类)。
政府组的观点:
蔡旭卫:对人才的评价谁来评价?要靠企业来讲。用卓越的技师教育,将技师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职业培养方案。
麦可思张景岫经理介绍了麦可思对新入学学生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研究,麦可思通过新生适应调研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来反馈学校教育的质量,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上半场会议结束之际,单院长请薛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在荷兰做大使做了四年半发现国内留学生出去后,
学习成绩好,但很快出现问题,交流困难,缺乏团队精神,无法面对社会。而荷兰的教育是,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让学生自主做交流,共同完成作业,从小就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现在我国把很多社会问题聚焦到了教育上,独生子女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产业升级都对教育提出了要求,集中起来怎么改变;另一方面要熟悉自己的国情,工业化是长期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又有发达国家的特征。企业的需求,什么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谁来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价值体系是什么,创业成功?在企业诚诚恳恳的做工是否是成功?现代年轻人的追求以及市场的流动性,决定了人肯定要动的,动不代表价值体系不对。教育还是要回到人上,全社会认同的还是学历,对教育要长期思考。荷兰强在什么地方,强在人力资源,始终鼓励孩子的自我思考,自己的动手能力,自己价值观的追求。教育问题是国家面临的长期问题,需要长期讨论,不是一方面的,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只要在自己所处位置,做出精彩,就是成功。
苏州工业园区现场招聘
最后,单院总结到,从国际视野及未来发展趋势看,对职业需求将是巨大的。我们要充满信心,因困难把我们聚在一起,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上推动政府,下影响客户,由量变到质变。
下半场研讨主题:“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与评价”
下午1点半研讨会正式开始,先由IVT王应海院长对申报的福特项目“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与评价”做了简介,王院指出,上午就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各方代表从顶层设计层面、社会层
面、职业院校教师层面及学生发展层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问题最后都落实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因此,项目组本次就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开展本次的项目活动。
各项目成员的问题阐述:
徐倩:
人文社科一向是被忽视的偏远学科,却成为了本次项目的焦点。去台湾参观学习中发现,台湾高校设有通史教育中心,实施全人教育,并设计有一整套的课程体系。我认为学生最终都要担当两类人:社会人和职业人。社会人就是要具备IQ、EQ及道德,职业人的要求包括职业能力公共核心课程、职业英语、基层管理事务课等。为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这两种人的转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体系。
何进博士追问道:企业、学校、老师、学生都是链子中的一个环节。当你在做供方时,企业需要吗?政府需要吗?学生需要吗?中国绝大多数文本,问题说得不清楚,但药房说得很清楚。从头到脚都是问题,你怎么治?要尊重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到底学生的需求问题在哪?我们的状和症分析得不清楚,就立刻开药房。这么多问题中,必须要到有限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目标------成功指标这样的思路,就好比你去体检先要到病因,然后再开药方治病。短期成果就是说明最终要治什么病呢。几方能形成统一共识的是症状,是治发烧、咳嗽、拉肚子。必须把一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去想。职教是如
此大的问题,如何到靶心?你如何去短板?表述“口头能力不强”就能做了,而不是说“有效提升口头能力”,不好做。表述问题,而不是表述愿景。不是说做得有没有效果,而是问题得太大了。
袁丽娟:
IVT每年都对企业做满意度调查,总体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企业对我院前三位的要求,一是职业规划生涯设计是否满意;二是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三是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未来目标发展不明确是重要的问题所在。
陆沁:
职业教育涉及企业、学校、学生。企业的问题是趋利,所以从病症上说是短视,他看不到与学校合作对它长远的利益;学校的问题是散光,学校有义,职业院校不能光考虑义,他面对的责任太多了,他不聚焦。学生的问题是个人发展,我们的学生病是暂时性失明,他看不到他该往哪走。这三者的需求是冲突的,企业说你为什么不满足我们的需求,学生说我接受的就是这个,不高兴就走。恋爱不太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我们达成的共识在学生,不是企业,不是学校。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投入。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两个企业都是500强企业,他的需求是让员工有幸福感。学校如果让员工有幸福感,学生一定会幸福成长。如果企业关注点在员工的幸福感上,自然会关注员工的需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上课时问学生老师是做什么的,我的答案是
老师是帮助学生成长。如果要帮助成长,问题在哪里。集中到学生,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软的能力上。因此,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而学校里最大的驱动力是老师,老师的内驱力能真正挖掘出来,课程自然可以跟上来。所以,有没有可能通过项目解决内驱力问题。
査建中:
我是客人,我先说两句。何老师说要明确问题。我们中国做研究,都是洋洋大观,做好后,什么都没有。国外的博士论文把一个小问题吃透了,就是博士论文。有限的经费,有限的问题,做好了,就有意义。不光对985,对211有用。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涯太差,学生入学就可以从学生职业规划设计。齐齐哈尔学校,学生一进校什么都不做,2周就做职业规划设计。如果能和专业导论结合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