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背景是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陷入了停滞状态,经济发展滞缓,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城市人口的贫困和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受到挑战。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改革开放战略的制定: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合理财政体制的改革:会议对财政体制进行了重要改革,取消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之间的专项税收和转移支付,实行了税收和预算分权的原则。这些措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今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3.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和任务。这一决定推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实现了农村经济大踏步的发展,同时也启动了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先河。
4.加强法制建设:会议强调要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决定》,明确要求执法公正、权力受制于法律,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法律体制和法治建设的发展。
5.改变教育和科技政策:会议决定推动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些措施推动了中国教育和科技的进步,为中国今后的现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其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至关重要的。这次会议的决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对整个中国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