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
⼗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
⼀、坚持健康防护常态化
坚持⽇常佩戴⼝罩。在⼈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于1⽶距离接触时要佩戴⼝罩。
持续做好宣传引导。众⾃觉遵守“不松懈、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餐、不隐瞒、不⼤意、不侥幸、不信谣、不硬闯、不疏忽”的防控“⼗倡议”。
⼆、坚持测温验码常态化
强化⼈员密集场所进出管理。商场超市、酒店旅馆、农贸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车站、客运站、学校、餐饮店、电影院等重点场所,严格执⾏进出⼈员测温验码。
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管理。各单位要在⼊⼝设置体温检测点,做好⼲部职⼯健康监测
严格“三道防线”查控。
三、坚持外来⼈员排查常态化
持续抓好⼊境来冀⼈员排查。进⼀步完善直接来冀⼈员管控和省外⼊境来冀⼈员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核查机制,严格⼊境⼈员闭环管理,确保⼝岸检疫、⽬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缝衔接。
加强中⾼风险地区来冀⼈员排查。公安、通信、卫⽣健康部门要根据全国中⾼风险地区名单,主动排查中⾼风险地区来冀返冀⼈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城乡社区排查、视频监控等⼿段,精准、快速摸排重点⼈员,确保排查到位、管控到位。
认真做好重点⼈员协查。针对重点⼈员,要利⽤⽹格化管理⼿段,全⾯精准摸排,第⼀时间摸清⾏动轨迹、第⼀时间发现重点⼈员、第⼀时间管控风险。
四、坚持发热⼈员筛查常态化
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设置预检分诊点,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乡镇卫⽣院和社区卫⽣服务中⼼要设置发热筛查门诊。村卫⽣室、个体诊所及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发现发热⼈员要就地就近登记报告,闭环转运⾄定点医院或发热门诊。
优化患者就诊流程。发热门诊要做好24⼩时值班值守。对进⼊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要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询问症状体征和流⾏病学史。对发热、⼲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症状患者要进⾏必要的检验检查,实⾏闭环管理,由专⼈按照指定路线引导⾄发热门诊就诊。
五、坚持重点⼈检测常态化
做好定期核酸检测。定期组织所属重点⼈员进⾏核酸检测。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员以及出现发热、⼲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症状⼈员,连续2次检测(间隔24⼩时)进⾏甄别筛查。
严把检测质量关⼝。加⼤采样检测⼈员培训、监督管理⼒度,强化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时和可追溯,确保实验室⽣物安全和⼈员防护到位。
六、坚持监测预警常态化
充分发挥监测哨点作⽤。要在扎实做好社区和学校、交通场站等⼈员密集场所监测报告的同时,持续加强药品销售和使⽤监测、病原学监测、农贸市场环境监测、冷链⾷品监测,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院、村卫⽣室、社区卫⽣服务中⼼(站)、诊所、门诊部“哨点”作⽤,确保及时发现疫情。
持续开展医防协同监测。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增强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研判。成⽴⼯作组,定期分析监测数据,综合研判疫情趋势,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
七、坚持精准处置常态化
规范信息报告。各级医疗卫⽣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症状感染者后,要在2⼩时内完成⽹络直报,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原则,及时、准确做好疫情信息发布⼯作。
漏报、迟报。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原则,及时、准确做好疫情信息发布⼯作。
抓好流调追踪。发现疫情后,疾控、公安、通信、交通等要加强部门协作,⽴即开展流⾏病学调查,综合运⽤⾯对⾯调查、⼤数据追踪、公安刑侦等⼿段,彻底摸清详细活动轨迹,全⾯查密接、次密接⼈员,24⼩时内完成。对流向外省市的密接、次密接⼈员,要及时推送⾄所在地进⾏协查,专⼈盯办反馈结果。
加强隔离管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密接、次密接⼈员依法依规进⾏隔离医学观察。加强隔离场所规范管理,做好隔离⼈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消毒消杀、⽣活保障、⼈⽂关怀等⼯作,规范有序做好解除隔离⼯作,严防隔离场所交叉感染。
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一览表做好医疗救治。定点救治医院要按照“四集中”原则和“四个⼀”救治措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全⼒以赴救治患者,最⼤限度提⾼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对⽆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实施分区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措施。强化治愈患者康复和跟踪随访⼯作。
⼋、坚持消毒消杀常态化
强化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场所消毒。所有医疗卫⽣机构和集中隔离点要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消毒,突出抓好预检分诊场所、门诊急诊、感染科病房等重点区域消毒消杀⼯作,做到全覆盖、⽆死⾓。
强化公共场所⽇常消杀。商场超市、宾馆饭店、交通场站、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员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消杀措施,重点加⼤对公共卫⽣间、门把⼿、电梯按钮等⾼频接触部位的清洁消毒⼒度,⿎励有条件的场所在出⼊⼝配备速⼲⼿消毒剂、感应消毒设施,⽅便众做好⼿卫⽣。做好建筑物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强化重点部位消杀。各地要加强对机场周边、城乡结合部、公厕等重点区域⽇常消杀,加⼤对垃圾清运站、污⽔处理⼚、养殖场、屠宰场、快递物流站点等重点部位⽇常消杀和环境监测,最⼤限度阻断由物及⼈、由⼈及物的传播。
强化消毒消杀质量控制。各地各单位要强化⼈员培训、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确保消杀⼯作科学规范、有⼒有效。
九、坚持环境整治常态化
抓好城乡环境卫⽣整治。进⼀步完善村庄、⼩区、街道、单位的环境卫⽣保洁制度,建⽴健全农村⽣活垃圾集中收运制度。
⼗、坚持防控准备常态化
做好核酸检测准备
做好流调溯源准备
做好隔离管控准备
做好医疗救治准备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做好应急培训演练
防控常态化
请转发扩散给更多的⼈吧
来源:新华在线
总监制:龙岩市永定区融媒体中⼼
监制:廖⾦材
主编:杨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