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沈阳市众体育行为现状及需求预测调研报告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沈阳市相关部门下令,关闭所有公共体育场馆,鼓励居民居家隔离,“居家健身”模式也成为了沈阳市民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该文将对疫情前后的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重点调查,从中分析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为沈阳全民健身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以“众体育”“体育行为”“需求预测”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设计出“疫情后沈阳市众体育行为及需求现状调查问卷”。
        问卷通过“问卷星”小程序进行在线发放。为确保调查抽样的有效性,避免调查对象同质性差异,问卷发放过程采用了非概论抽样中的裙带抽样和判断抽样。此次调查覆盖沈阳市皇姑、沈河等8个区,共发放问卷1 136份,回收1 097份,回收率96.57%。其中有效问卷1 016份,有效回收率92.61%。
        2 样本总体描述
        此次调查对象中男性略高于女性,基本符合沈阳市目前的人口性别比例构成。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各年龄段人口分布比例较为平均,平均占比均在20%左右。从接受教育程度方面看,高中和本科学历占比较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最低,仅为5%。从受调查者的月收入情况看,由于部分人为在校大学生,因此无固定收入者占比为13%,月收入在3 000~8 000元的人最多,累计占比为75.3%,月收入为8 000元以上的占比为11.7%,收入情况也基本符合沈阳市总体收入水平。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疫情前后居民对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程度调查,居民对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非常重要的认知有了明显提升,由疫情前的44.6%增加到疫情后的62.9%。居民对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程度由疫情前的75.6%上升至89.6%。
中国疫情走向预测        在居民对体育锻炼预防疾病的重要程度认知调查中,认为非常重要与重要的累计认知由疫情前的74.8%上升到疫情后的85%,这也再次印证了疫情对于居民健康意识转变的重要影响。
        在居民对体育锻炼调节情绪的重要程度认知调查中,居民对重要和非常重要的累计占比由疫情前的57.8%上升到了73.3%,说明在疫情期间,居民通过“居家健身”很好地调控了自己由于疫情影响,被封闭在家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疫情过后,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由疫情前的56.6%上升到了71.3%,这个增长率的提升也印证了之前关于居民对体育锻炼认知的调查结果,居民通过疫情影响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甚至生活的改变。
        在疫情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防病治病、提高身体素质、调节情绪,疫情后体育锻炼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依旧是防病治病、提高身体素质、调节情绪,但认知的占比却均有了大幅提升。
        在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中发现,无论疫情前后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主要为每周1~2次,占比分别为56.9%和60.4%;每周3~4次占比分别为33.0%和30.5%;每周5~6次占比分别为10.1%和9.1%。
        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沈阳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主要
有跑步、羽毛球、器械健身、足球等,其中参与跑步的人始终排在第一位,占比分别为疫情前的21.0%和疫情后的24.3%,这与沈阳国际马拉松参与人数逐年上升现象不谋而合。
        通过对居民获取体育锻炼信息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通过视频类APP获取体育锻炼信息的占比由疫情前的30.1%快速上升到疫情后的60.4%。居民通过健身类APP、社交类APP或其他互联网渠道获取体育锻炼信息的占比也都较疫情前有了提高。
        在对疫情前后居民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居民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服装、健身器材、聘请教练、场地费等内容上,其中增加最多的3项内容本别是健身器材、聘请教练和健身课程,分别增长了41.3%、4.8%和4.3%。
        4 沈阳市众体育需求预测
        通过对疫情前后沈阳居民的众体育参与调查进行分析,此次新冠疫情对居民体育认知和体育行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疫情期间的居家集中隔离,短暂地改变了长期形成的体户外健身的运动习惯,从对居民体育锻炼认知和体育参与的调查数据来看,居民对体育锻炼与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调节情绪等方面的认知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从疫情前
56.6%上升到疫情后71.3%。体育锻炼参与人数的提高,一方面说明国家体育总局宏观层面出台的“居家健身指导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居民自身体育意识提升的良好现象,短暂的“居家健身”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也避免了体育人口数量的下滑。但是,体育人口的培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在长期、规律的体育活动开展中,保持体育人口的稳定,并扩大规模。
        在居民对体育锻炼受时间、空间影响的认知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占比达到了75%左右,说明居民更愿意选择进行体户外体育锻炼。通过对沈阳部分体育场馆的调研中得知,目前,各项目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员相对比较固定,部分项目场馆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羽毛球,部分区域场馆甚至需要提前几天预定才能有场地,对于新扩充进来的参与者将产生一定的限制,也许他们会因为场地的因素而改为其他项目,或是直接放弃参与体育锻炼。再如跑步,一部分人会去公园,而一部分人会在马路上或是自家小区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跑步训练,会出现膝关节或其他部位的疼痛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跑步姿势或技术不正确导致,还有一部分就是由于场地过硬而造成的,因此,居民持续参与体育锻炼也对场地、器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成为居家隔离期间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家网络平台开启了全民居家健身的热潮,多地政府和网络平台都举办了“线上居家健身比赛”,腾讯、优酷、抖音等网络平台更是设立了“居家健身模块”,其内容与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各具特,政府层面,应该站在体育的本质和众体育发展的角度,对其提供的内容、质量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规范性标准,还可联合专业院校、专业机构建立全民健身智能平台,结合居民体育锻炼需求,提供专业的网络信息服务与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