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远程研修课程文本
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一、听力与听力理解
在人们的各种口头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对方说话的能力,而听所也用时间占到整个交际时间40%以上。听力能力是交际的关键,缺乏必要的听力,交际将会中断。没有一定的听力,外语学习也将变得十分艰难。那么,什么是听力?听力理解包含哪些内容?生活中的听力与课堂教学中得听力又有什么不同?
(一)听力与听力理解的内涵
听力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的过程,是听者对说话者所传来的编码讯息进行解码的过程。
从听力到听力理解一般是一个由不同阶段组成的过程。
肯尼斯认为(C. 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部分构成,即辨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ssage)、听觉记忆(auditory 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ssage)
、信息运用或存储(use or store message),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音质等。信息感知指学生在具备了辨音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地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听觉记忆指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储存大脑中一定时间。信息解码指理解和获取信息。在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听力信息就可以表达出来,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根据安德森(J.K. Anderson)的观点,听力理解由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循环出现的阶段组成,即感知(perceptional processing)、分析(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在感知阶段,声音信息进入感觉记忆,其中一部分保存在短时记忆中;分析阶段将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重组、编码后,形成有意义的命题;使用阶段将形成的命题和长时记忆中的已知信息联系,确定命题的意义,当新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相匹配时产生理解。
布朗(H.D, Brown,1994)认为听力理解过程包括9个基本过程,即1)确定一个听的理由;2)把听力原始材料储存于短时记忆;3)通过对话语类型(对话、演讲、广播等)及功能(说服、通知、要求)的辨认组织信息;4)对未知听力信息进行预测;5)回想相关背景知识帮助理解信息;6)给信息以意义;7)检查核实保证信息被正确理解;8)将理解的信息储存于长时记忆;9)删除短时记忆中的原始信息。根据布朗的理解,这几个过程并非按照既定顺序发生,有时几个过程同时发生,同时还会出现顺序倒置现象。
(二)生活中听力的特点听力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真实生活交际的能力,因此,有必要理解现实生活中听力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
目的与期待:现实生活中,人们进行听说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与期待。
外在反应:多数听力情景要求听话人对所听到的信息做出明显的、即时的反应,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
讲话人的可视性:视觉能够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度,现实生活中的听者一般都能够看到说话者。
环境线索:除了说话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睛、语调之外,现实听力的环境线索同样十分丰富,噪音、气味、环境等都可以为理解提供信息。
语言简洁、不正式:现实生活交际中的语句短且结构松散,俚语、俗语大量使用。一般情况下冗余信息比较多,如重复、解释、自我纠正等,另外缩略、连读等现象比较普遍。
(三)听力理解模式
文本驱动模式 (text-driven approach)
文本驱动模式常作自下而上听力模式(bottom-up approach)。本模式认为,听力就是一个语音解码过程,听者利用语音、词汇和句子本身的知识进行语言因素分析达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理解是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逐步理解的过程。
图式驱动模式 (schema-driven approach)
图式驱动模式常作自上而下听力模式(top-down approach)。本模式认为,听力不只是语音解码,而是一个预测、检验和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者利用非语言知识,如文化知识、语用知识、社会知识、策略知识以及与听材料相关的话题知识、与说话者和场景相关的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对所听到信息的理解。
交互模式(interactive approach)
该模式把听力理解过程看作是大脑长时记忆中的图式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即外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中不但要运用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而且还要能动地借助大脑中相关背景知识,对短时记忆中的听力材料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从而在背景知识和听力材料
的互动过程中理解意义,听力材料自身的语音特征和语言特征与听者的图式知识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缺一不可。
二、听力教学
(一)听力教学内容
1.听力教学目标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能够借助听力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任务,同时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但是,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听力教学的目标也不相同。比如《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一级时学生能够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物体,能够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二级时增加了“听懂配图小故事”等要求,三级则要求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听懂韵律等,四级要求学生听懂正常语速的语段,听懂情节的发展,到九级时学生要能听懂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听懂英语广播,判断说话方的态度、喜恶、立场等等。
听力的要求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而增高,而这种通过行为来表达的目标都涉及哪些听力技巧,听力教学中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实施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听力技巧,习得从事听力活动、完成听力任务的能力,这都是在设计听力教学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2.听力知识
听力知识内容包括语音知识、策略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等。语音知识不仅是语音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是听力教学的内容,因为听力的首要任务就是语音解码,因此,学生有必要掌握发音、重读、连读、意、语调知识。
对于听力理解来说,策略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同样必不可少。缺乏一定的策略知识,就难以根据不同的听力任务选择适当的听力方式。缺乏文化知识和语用知识,就难以真正理解对方说话的内涵,也就会影响交际的质量。
3.听力技能
(1)基本听力技能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听力教学的技能目标不同。主要的听力技能包括:
辨音能力(discrimination):语音辨别包括音位辨别、重、弱读辨别、意辨别、语调辨别、音质辨别等等,是听力理解的最基本能力。
交际信息辨别能力(recogniz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交际信息指谈话中新信息指示语、例证指示语、话题终止指示语、话轮转换指示语等等。交际信息辨别能力是有效交际实施的关键。
大意理解能力(gist listening):大意理解包括理解谈话或独白的主题和意图等。
细节理解能力(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细节理解指获取听力中具体信息的能力。
词义猜测能力(word-guessing):指借助各种技巧猜测谈话中所使用未知表达方式的能力。
推理判断能力(inferring):包括对言外行为等非语言直接转达信息的理解能力,包括说话人的意图、谈话人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情绪态度等。
预测能力(predicting):预测指对谈话下文的猜测和估计。
记笔记 (note-taking):根据听力要求选择适当的笔记记录方式。
选择注意力(selecting attention):根据听力的目的选择听力中信息焦点。
2)听力技巧
一般情况下,技能和技巧可以互换使用,技巧和策略也互换使用,因此,在不同的文章和文章当中,大意听力既是一个听力技能,也是一个听力技巧和听力策略,同时理解大意也是听力的目的之一。但是,这里应该注意区分三者的不同。
技巧(technique)是具体的活动操作方式,比如能轻松地猜测词义是一种技能,在猜测词义时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技巧,比如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可以借助说话者的表情、手势等,而根据上下文以及借助表情手势就是听力目的实施的一项技巧。技巧如果使用得当,技巧就达到了策略的层次,有助于理解,否则,就只是一项技巧。
4.听力理解内容
听力理解由字面理解和理解隐含之意之分,对听力信息的处理由辨认、分析、重组、评价和应用层次的不同。任何级别的听力教学都必须经历辨认到分析到应用这一系列,逐步提高,否则,就不是有效的听力教学。
1)辨认(discri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第一层是初级层次,是二、三两层发展的基础,主要是语音辨认、信息辨认、符号辨认等等,可以通过正误辨认、匹配、勾画等方式训练和检查。当然,本层次的辨认也分不同的等级,语音辨认就属于最初级的要求,说话者意图的辨认就成为高级要求。
2)转换 (transferring)
信息转化属于第二层次,要求学生能够将听到的信息转换到图、表中,这其中涉及到对信息的分析和笔头输出。本层次同样包含到不同的层次,包括原信息转换和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化。本层次可以利用填图、填表等方式进行。
3)重组与再现(reformulation and reproduction)
第一、二层次属于信息获取,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获取信息,通过口头方式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所填写的图表进行复述练习等活动。
4)社会含义(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meaning
听力为交际服务,交际要求有效、得体,而社会含义的理解就成为交际的关键。听力中可以让学生听包含不同语言形式的几个场景,然后让其将描述与图片场景匹配。描述中通过语言的正式程度表达社会含义,图片中可以通过穿着、身势语等方式展示正式的程度。
5)第五层:评价与应用(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评价与应用属于听力的最高层次,因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信息、转述信息,同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应用。听不是目的,听是为了了解对方的意图,听是为了交流、交际和沟通,为了解决问题。因此,评价和应用是听力教学中力图达到的一个层次。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辩论、问题解决等活动进行评价。
(二)听力教学方法
听力一直被置于语言教学的首位,尤其是在听说教学法之后。但是,在实际听力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只是放录音、重复、做练习、对答案、再听,或者作为其它课堂活动的跳板,真实运用意义上的听力教学比较薄弱,听力教学的过程性和交际性、听力活动的真实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都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听力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实施有效听力教学。
1.文本驱动与图式驱动听力教学
根据听力理解中人的大脑对信息的两种处理方式,人们提出了文本驱动听力教学和图式驱动听力教学(通常称为bottom-up approach 和top-down approach,与听力理解的两种模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