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序
從來家有秉,猶國有史也。所以載尊卑貴賤上下之倫,聯親疏內外之詣,并以居趾、祠墓、宗範、家德者也。然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弗傳。族人有為予言者曰:爾何不為此書,以繼先待後乎。應以不知不敢為,切清夜自思,於不知中猶幸有知,當考氏族一書,吾系出姬氏之後。歷晉尚書名師昺者,避司马師之諱,易師為帥遂以為姓,後世宗焉。而後漢有大夫帅帥子連者,至宋時吳郡有都督軍帥範者,俱在鉴可考。不知今之所祖者是耶非耶,謂他人父君子伤之。此不可知而强附於人,以自忘其祖不孝不可為也。然有可知之言行而弗述焉,以立訓於後,不慈亦不可為者也。自其昀父論我先祖之遺風,自江西吉安郡泰和邑鵝頸(掌)大丘(小地名轉軍土地)分支,至四川省重慶郡合州邑,於槐樹下居焉。越明季同行四人:啟榮公、啟貴公、上进公、文通公同至彭邑膏骨壩所處。上进公直過貴省。文通公与子國政具殁,葬於此,有國政妻湯氏祖妣,率二子避難過酉邑,異姓李府,二子从李。後日二子復帥宗祠,更名金柱公、金玉公,其錄之親疏遠近俱無可徵。惟榮貴二公,獨居彭邑鳳山堡倒鹿山,今名老鷹山,傳訛也,或雲迨逐鹿,予思未知。但二公居趾大屵煮海為業,因洪水泛濫,将谱淹沒,失所考也。頓謀樂土,所計洪化年間,創買廖家山,又續買冉家山。榮公住黔,是乃吾之始祖也。貴公處彭,育其子未識所終也。至永(萬)歷十三年,將吳家山、段宅岩兩地,舍入三江寺即今太平寺也。
榮公生得仲公及得簡公,仲公生俊公和英公,簡公生奇公和林公(林公少傷)。惟英公出類拔萃,崛起廖庠,肇開後世之科。爾時白蠟站未設,往來官商、邑侯過道悉主於其家,揖讓周旋以禮。滔至鄉鄰即私鹽
逢眾,爭端多悉於其門,折服惑孚以信,誠所謂上交不滔,下交不瀆者也。嗣后昆仲五人,而文武游泮者四,世藩公、心藩公、心廉公、心仁公,獨屏藩公,身雖未列黌門,名己著聞於鄉國,此為英公教有義方,永為子孫孙則效也。英公育一義子,更名衍藩公,承後宗支。而英公與侄各居,家業均分,家足萬斤,侄三已一,此見英公不利之風也。邀及諸公,雖處境致順,悉不以勢凌人,恒遇凶年,恤親鄰、憫孤弱、隆親族、憐兄弟,創宇巍鄂,制畝弗數,損資濟貧,斯均實心所樂為焉。自時厥後,生齒漸繁,各立門戶,或二三考、或五六考、甚有兼文武八九考者。
惟樂公理兄後先輝映。越至丙晨科,晨公璜兄竹林同榮歸祀宗墓,聚族人於廖家山始祖妣龐氏與子得簡公共墓前,立碑砌垣。迨至龍侄與東都者次弟幸叨而後,應試者亦寡,恐會以傳之。将後之視今,更穹於今之視昔,豈勿悲乎,此存其所,可知而可為者也。雖然為之亦難矣,前莫為之而我為,幾於僭後莫為之而我為,病於創。而有族人為序言者曰,何傷乎爾值為其所知者耳,於是謹錄所述恭叙前人,輯為家秉,俾後世不忘其所生焉。誠有孝子慈孫,仰為前代時,若有志自强,克振家聲。甚且補张宏業,或建宗祠,或置祭田,而重族譜,不亦助焉,耳敢為序。
帥國和
道光二十九(1849)年
議序
集中著貳拾字以為輩序,蓋以國之本在家,家修有余自朝廷,奠安以下如磐石之,安不可遠而永於長也,人苟光於國家,報效朝廷,將見世德之無穷,澤流於無疆,由國治以文,家齊以孝朝廷著乎,遠孝友遺於後,謹有會乎姬氏天下耳,卜世卅卜年八百之意也,豈富哉言乎。
集中所載廖家山一房,自貴公而下己失所考,其後雖有數人,亦不知是某祖所出,詢於彼、彼不知,縱知不能盡知,故不敢臆断,概未詳錄之,是非不俗錄,無如老成凋謝,并薦本遺忘,不足徵也,何耶願後世子孫,勿謂彼非,一家而視,若秦越則,上不失先人式好之爱,下不罪和輯書人之心,庶本支百世不易。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其此之謂。
論支派,歷無譜徵,各恃薦本、神主墓志、流言為據。自此一经,支派不紊,昭然可考。論前輩生庚葬所,一人豈能盡知,許自知者,各將年、月、日、時,某地、某穴、山向,書某支名下,庶後諸百世而不感。
論集中婆媳姑嫂,不得從書某氏,只書某人之女,女適某家某名,俾后知戚詣之源。宗聖曰:故舊不遺是也。
族内或有未嫁娶而傷者,或有己嫁娶無子而早故者,均未載入,不然則何益矣。子孫日更繁衍後,有志者即將某名某氏,注於某祖名下,庶報本反始不忘其所生焉。
族内無不法之徒,誠足幸也。間或有之,許鳴族眾理剖,勿輕動約甲,設不得已經公,只罪及身,不準累及兄弟叔侄,此則父諸昆弟不怒。族中難免無事,設有遭外所害,族中有能為者,須當出力抵擋,不得利己需索俗之雲,衣破不放領是也。教子弟以孝悌為先,以耕讀為本,務孝弟必得昌旺,務耕讀必獲富貴。戒子弟為嫖賭是忌,游惰是警,好嫖賭必敗身家,好游惰必受饑寒。書曰:天道福善,禍淫断不誣也。
思此集,予雖傳述遺言,焉能勿费苦心,往往於族間會際,訪問傳言不異,特登各房,請神主、親薦本、請載丁名,生、娶、卒、葬一不可遺。或有孤寒,一不可棄,庶會識者鄙,亦會為燦者悲,則天地安,而先灵妥,豈曰小補之雲哉。
集中議序条款為之難,而法前人規模制度為尤難。憶我等由吳省而進川省,落業非一邑,所處非一方,近今遠遷異郡者亦不少,寧住酉、秀、黔、彭者乎。斯時國和字興都者,清夜切思,遥憶先祖之遺風,想象庠伯庠兄之格言,援筆錄書恭叙前人,庶無遺漏敝踪,永為後世不朽耳。
集中注文通公,啟荣公,啟贵公三支各居一郡,字輩未議,各更名諱,故以字序不合,今考其祖来之序:國政與得仲同輩;金柱與俊公同行;維先與屏藩心廉同班;再元與其經登科并列;萬明與國瑞永壽同等。自此一经,三合其一,悉以集中貳拾字為輩序,后世不易不紊,立為規模耳。
帥國和
道光二十九(1849)年
帅氏字派流源
国家朝廷远,永世德泽长;
文明承先祖,孝友遗后彰。
注:此字派是黔江帅氏始祖帅啟荣之后第六世才订立并启用的。即国字派系黔江帅氏第六世。
续谱序
我们的祖先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姓氏文化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传承文明,“盛世续志”乃我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历代先贤昭示后世子孙:“五世不续谱者不孝也”。所以自古明君重修史、宗族重续谱家谱是以姓氏相区别的家族档案,是一姓一家之史,记录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全部历史过程。是“纯正血统的可靠监本”,据历史考证,各朝各代都重视家谱的管理。不同时期续撰的家谱,是研究不同时期的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口学、、遗传学、民族学、经济学的珍贵资料,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家谱它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
更是一个民族,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理族归宗、追念先人、激励后世、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佐证和纽带。因此,继承和弘杨家谱文化,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家族昌盛久安之计。
家谱起源于周朝,战国末年时,存世最早带有家谱性质的《世本》涎生于世。从此之后,家谱之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学风,史称“世谱学”、“家谱学”等。历代中,不仅朝廷组织专人修撰,一些宦官世家也竟相续谱。唐末五代时期,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尤以官续为主转向私续为主,这在我国家谱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宋元以后,国家编正史,州县篡方志,家族续谱牒,再度成为社会风尚,沿袭至今。寻根思源,重视续撰家谱与敬祖睦族,实为炎黄子孙数千年来源远流长的风骓之举,也是人为的本性,对每个民族、每个宗族来说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若我帅氏子孙对其世系源流、家族文化概不请楚,岂不愧对祖宗,可谓不忠不孝不友。
据西周全文《姓氏考略》云:“古者掌乐之官曰师,因以为氏”我帅姓人是师氏祖先的后裔及支系,从西晋师氏改为帅姓后,帅氏宗族逐步发展、壮大。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代500个大姓中帅姓居279位。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有较多分布。明朝中后期,我支系始祖啟荣公、啟贵公、上进公、文通公一行四人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来到重庆市彭水、黔江、酉阳等区县创业。历经四五百年,沧桑巨变,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为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我支系第六世祖帅国和,于道光二十九(1849)年编撰的帅氏家谱,详尽记叙了本支系族人在武陵山区繁衍生息情况。可迄今近一百六十年来不曾续撰,支系繁衍情况不清,迁徒不明,更有不少族人还不知
帅姓氏之根源。众多族人翘首以待,企盼续撰我帅氏家谱。
为知其本源,见其发展,丰富民族文化,激励后裔,合谐家族,祭祖敬宗,族中有志者:我支系第十二世子孙帅世樑、帅世材、帅世模(亲三兄弟),第十三世子孙帅德荣(帅世樑之长子)尊先人(帅世樑之父帅永成)之遗愿,顺族人之意,发起续修家谱活动,得到众多明智族人的支持。嗣后,在精心酝酿、积极倡导、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17日在帅世材家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帅世樑、帅世材、帅世模、帅德荣、帅世学(石会镇武陵居委人)、帅世信(沙坝乡石桥村人)、帅永连(石会镇工农村人)、帅远其、帅远洪(沙坝乡木良村人)、帅荣、帅华(沙坝乡石桥村人)、帅永祥、帅世森(沙坝乡十字村人)、帅永厚(黑溪镇石堡村人)、帅树(彭水小河沟人)、帅永禄(沙坝乡石桥村人)、帅世刚(两河镇分水村人)共17人,经充分讨论后议定,成立了修谱小组和编辑小组,修谱小组由帅世信任组长,帅远其为荣誉组长,帅永安、帅永连、帅永凤、帅永厚、帅世樑、帅世材、帅世模、帅世刚、帅德荣为成员。编辑小组由帅永连任组长、帅德荣任副组长、帅世模三人组成。帅世模负责组织协调,帅德荣负责具体修撰,帅永连负责审核。并确定了各分支(村)联系人,具体开展续谱工作。
本次续修家谱以多人所持国和公所作原谱为基础,反复核对,并四处走访、八方考证。他们爬山越岭、冒暑遇寒、查祖碑墓志、理支系繁衍,相关史料,证历史事实。更误补缺,尽力理清各支系繁衍情况,力争准确完整续录。所历艰辛,不可言喻。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得到众多族人的帮助和支
持,终于促成新著《帅氏家谱》问世。尽心了结族人多年的夙愿。
此次续修时对原谱议序所述:“某祖所出、询于彼、彼不知,纵知不能尽知,故不敢臆断,概未收录之”的做法加以改进。对于上辈去逝太早,下辈年幼无知,无以传述,加之相隔年代太久,现今已无法考证等诸多原因,致使个别人不知其前辈或前数辈先祖者,均收录谱中,不归靠某祖,单列于某支后,望后世下续,不再出现类式情况。
这次续修,将帅国和原撰的二十个字,与帅远樵后续的二十个字,再与本次续修时帅永连所续作的十个字正式溶为一体,后世子孙以谱中五十个字共为辈序字派,不易不紊,立为规模。
为以后续录有规律可循,查阅方便,本次修订以支派组合排列,并加注目录.拟定帅啟荣为A支,帅啟贵为B支,帅文通为C支,帅上进为D支。每支每次录五輩,以此类推,并把上支末冠在本支首,相互衔接.编号页码,以便查阅。
本次续撰,年、月、日、时的书写,除原用朝代年号甲子不变外,一律采用农历记年、记月、记日、记时的方法,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记录。
具体书录方式:前十世,采用树支图表式加逐人记叙的方法.从第十一世开始,运用树支图表式加表格式的方法记录。用表格式记录时,不分帅氏男、女、媳均逐人记录。表中关系栏:男子写夫、媳妇写妻、
女儿写女。家庭住址栏:男子写本住址、媳妇写娘家地址、女儿写婆家地址。备注栏:夫写亡故后墓葬地址、妻写亡故后墓葬地址或改嫁的情况、女儿写女婿姓名。
此次编写的帅氏家谱,是一本涵盖诸多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不可多得的姓氏史,帮肋族人了解和掌握姓氏文化,对研究帅姓的兴衰演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诸多原因,本次的家谱续撰有相当难度,续撰人员对家谱学的知识欠缺,研究不够,资料方面的不齐备定会存在,错误和不当在所难免,恳望族中俊杰批评指证。
黔彭酉贵帅同祖
江西吉安泰和出
远永世德共修谱
吉安堂上序朝穆
帅氏家谱续修组:帥德荣
公元二00四年
重庆黔江帅氏支系总表(一世祖----五世祖)重庆市人才招聘
生明卒清,葬西池乡金竹坪大树盅青龙吐宝穴,向九屈黄河。(出生地:江西省吉安郡泰和邑鹅颈(掌)大丘,小地名转军土地。)居住地:于明末清初迁到四川省重庆郡黔邑西池乡冉家山,并在冉家山修有帅氏祀堂。系黔江帅姓一世祖。庞氏:生明卒清,葬彭邑廖家山。生二子:得仲、得简。啟贵:出生地同啟荣,居、卒、葬于彭邑廖家山,育其子未识所终。周氏:生二子:得明、得绿。(明公乏后)。文通:出生地同啟荣,与啟荣等人同到彭邑高谷,后文通与子国正俱没、葬于此。上进:出生地同啟荣,兄弟四人同至彭邑高谷后,分道直过贵省后事不知。
据载我支系始祖,于明清交替时期(约1633年),从江西省吉安郡泰和邑、鹅颈(掌)大丘、小名转军土地,兄弟四人同至西蜀省、重庆郡合州邑、于槐树下居焉,越明季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