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思想体现了老子主张中消极方面的是(   
A.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2.秦朝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建设,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系统,西南开秦蜀栈道、云贵五尺道,向北修直道至九原郡,南开灵渠连通珠江、长江水系。其主要目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    B.促进经济交流    C.加强思想控制    D.增加财政收入
3.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
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A.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B.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C.已形成专制集权国家    D.呈现出向更高社会发展的迹象
4.汉武帝为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在文化上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他通过察举制选拔重用儒生,同时还(   
A.兴办学校,讲授儒学    B.颁布“推恩令”
C.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6.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参知政事    D.枢密副使
7.史料记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史料记载的制度是(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8.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的行省是(   
A.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监察地方
C.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民族国家
D.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
9.北宋元祐年间,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给中央上了一道《祈赐度牒修廨宇状》,要求修缮损毁严重的地方政府办公用房。按照当时制度,苏轼需事先禀报(   
A.转运司    B.节度使    C.枢密院    D.参知政事
10.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B.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    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11.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12.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对此评析正确的是(   
①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②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
③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④丝路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史载,贞观时期,“长安胡化,极盛一时”,洛阳城内“家家学胡乐”,甚至“胡著汉帽,汉著胡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经济繁荣且对外交通发达    B.唐朝推行相对开明的
C.西域各族文化优于唐朝的文化    D.唐朝重文化而轻视经济和军事
14.观察下图,这一南北分裂局面最终结束于(   
A.公元前3世纪末期    B.公元5世纪末期
C.公元6世纪末期    D.公元8世纪中期
15.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一记载反映了(   
A.市民生活的富足    B.小农经济走向解体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16.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部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逐渐得到了开垦。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B.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17.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18.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
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   
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    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
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    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庶族间互不通婚,极其讲究门当户对,“婚姻必由于谱系”的风气一直绵延到唐朝。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根本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该变化(   
A.得益于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    B.标志着门阀制度在中国结束
C.促进了士农工商地位的平等    D.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20.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21.在辽国境内,契丹语和汉语都是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契丹文字除了被用来书写官方文书、碑碣、书状、印信等外,也被用来翻译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这反映出辽国(   
A.注重汲取汉族文化    B.与南宋文化交流频繁
乌兰察布市招生考试信息网C.境内民族融合加强    D.推行文化强国的政策
22.自宋元起,纸大部分用于印刷书籍、佛经、会子(早期的纸币)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很多纸制品,如纸织画、纸衣、纸被纸枕等。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民间信仰发生重大变化    B.印刷技术发展丰富了民众生活
C.科举制录取人数的扩大    D.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的紧密
23.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任用和晋升的权力被世家大族所垄断,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开放性吸引了大批寒士进入国家政权,形成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象。据此可知,隋唐科举制度(   
A.激发了百姓的责任感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简化了官员选拔程序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24.在一夫一妇承担的租额方面,隋朝规定为粟三石。唐初,则变化为“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同时妇女不再作为纳租人口。这一税制变化(   
A.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B.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有利于促进国家人口的增长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7.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