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的主阵地,承载着
2020年
充分发挥了放大集聚柳东新区高校教育资源的主
共谱“产学研创”新篇章。
的基本内涵
实际上是多个单词的缩写,是“产创新”的简称。“产学研创”本质
是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
将产业链、
人才链体系中,通过
逐渐形成“德技兼修、工学
“产学研创”的结
有助于建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院校、行业、企业融合的技
在产业端发有效促进科研与实践需求的有机
理论下的广西柳州模式
理论的内涵及构成
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知
科技成果转让
互相学习和互
包含着两个重首先,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是政合作育人的体现,该系统中的各主互相学习,共谋区域发展大
各主体要素之教育和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
山东考试院查成绩查询
是区域创新
政府扮演公共服务的角,搭建便
前沿视角
于企业、行业和学校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创新提供制度的保证和支持,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参与者。
2.“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的发展机制
区域创新系统承担特定区域的创新发展任务,产业集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020年9月,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成立;2020年11月,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印发的《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2021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了城区发展的核心理念,即政校企合作既是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需要,更是柳东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发展机制包括内在驱动机制和外在促进机制两部分。
(1)内在驱动机制
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的内在驱动机制要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技术转化机制。技术创新激励
机制通过对区域内各单位建立技术创新平台、自主发展知识产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与技术交易等多方面的要素激励,有效推动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形成产学研创的良性大循环。早在2018年,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就印发了《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管委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暂行办法》,对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奖励机制进行了深度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区域内的创新改革。实践证明政府激励最具主动性且效果最佳,它通过政策、资金、补贴、税收等多种手段推进区域内的创新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内各主体之间创新功能的自主发挥。
(2)外在促进机制
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主要是为区域内参与技术创新的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及政府机构彼此之间创新环境的交错和影响搭建快速沟通的桥梁。在全面服务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其外在促进机制主要体现为建立区域的公共管理机制。所谓区域公共管理机制,是基于区域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性而做出的积极响应。创新是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区域内各创新主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区域公共管理从管理上打破各创新主体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彼此间的合作创新。在《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联盟成员单位都应视联盟建设为己任,诚心合作,平等交流,建立一种合作共赢、同频共振的公共管理机制。
二、产教融合发展的瓶颈分析
经过不断努力,诸多产教融合项目通过政校企联盟有条不紊地推进,进一步推动了柳东区域内的产教融合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产业、政府等多要素的集聚融合,但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制约产教融合发展的矛盾和阻力。
(一)人才瓶颈
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第一要素,是实现科技“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循环上升的主要载体。在区域创新产业集聚的背后,需要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鼎力支撑。从近年的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工作来看,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尚比较缺乏。尽管柳东新区拥有中国西南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职业院校密集,拥有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4所,在校师生人数超过10万人,近三年每年培养各行各业毕业生超过3万人,但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经验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更是稀缺。
(二)资金瓶颈
柳东新区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完备,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一汽解放四大整车基地,还有数百家汽车零配件产业生产基地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制造是柳东新区的支柱产业。2022年3月柳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柳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柳州汽车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8%,但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57.2%,汽车产业面临经济下滑与高质量发
展并存的局面。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将会是汽车产业未来的机遇所在,而所有的机遇都指向自主创新。但是,柳东新区的汽车产业链中各企业间的依赖性较突出,很多中小微企业远离技术链,只做产业链低端的初级加工,一味模仿,放弃自主创新,产品附加值不高。事实上,在区域创新发展系统中,产教融合的实行需要大量制度创新和资金投入的扶持。但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更多用于民生和稳定,对产教融合的投入十分有限;且大多数企业对由企业投入资金与院校共建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持谨慎观望态度,这无疑会影响企业对实施产教融合政策的积极性。
(三)资源瓶颈
职业院校云集、工业产业园领先是柳东新区区域发展最独特的优势,也是区域创新建设强有力的支撑。但是,这些职业院校与工业产业园区之间缺
前沿视角
乏必要的联系和常态化的快速连通,实际上只是区域位置上“集中”,尚未能有效发挥“聚合”的效力,难以形成教育科技资源规模化、集聚化优势,从而导致区域内的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科技需求匹配程度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充分利用柳东职业教育园区的地理优势,虽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各领风骚,但各院校之间科研的交流互动较少,造成资源重复建设,研发成果相似度较高,使得职业院校彼此间的协作创新效率偏低,院校、企业数据信息孤岛化严重,内部信息系
统之间缺乏统一的平台对数据进行关联、整合,导致“产学研创”各环节无法协同工作,业务不畅通,难以释放数据的真正价值。
三、高校集聚区创新发展的探索及思考
鉴于区域内各主体间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和不同的工作逻辑,高校集聚区“产学研创”的顶层设计必须要把握好产教融合政策所秉承的创新发展理念,尊重各主体个性化生产工作的运行逻辑,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协商,互相学习,共治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产教融合新格局。
(一)产教融合,共育技能工匠
工匠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锻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推手。所谓工匠,是拥有工艺专长,并对工作专注和坚守、传承和钻研的匠人。面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势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然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产”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带动社会经济提升的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教”是从事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系列活动。产教融合是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融合”在一起,将两种不同的工作形态融合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育人新态势。产教融合的切入点在于精准育人,需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企业实际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育经济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首先,职业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前期的市场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基础理论和现代技术理论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经验的总结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其次,产教融合要注重完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框架,以校企共建“工作室”“孵化器”等校企协同育人团队或机构为教学平台,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育人功能。最后,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无边界“专业+企业+网络”学习平台,以服务师生为核心,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前沿科技知识和动态信息数据,创设绿安全、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科技引领师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人才的价值跃升。
(二)政企对话,共探智能机遇
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畅通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共同探索汽车产业脱胎换骨的智能发展新机遇,是柳州市高校集聚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构建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增进政府和企业相互了解为抓手,采取企业积极参与政府活动、邀请政府参与企业活动的策略,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及政府需求,制订重点工作计划,对接政府资源,统筹协调,为产教融合政策的实施奠定组织保障基础。二是增加配套的扶持政策实施细则,为企业落实产教融合政策提供各项公共服务。如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和培育、指导和监督,给予政府基金奖励或政策抵免,广泛宣传申请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实施细则,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三是政府设立产教融合中小微企业专项奖励基金,
对积极引进区域内毕业生、主动与区域内院校开展科研创新合作的企业,给予明确的红利靶向,促进中小微企业积极加入产学研创的区域创新发展大军。
(三)连线产学,共商资源互享
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来源于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其本质是打破各院校间的教学孤岛,盘活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共享经济。所谓共享经济,是指机构或个人将自己拥有的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有偿让渡他人或其他机构使用,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创造价值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与传统租赁经济不同的是共享经济需要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连接供应者和需求者两端。在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创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即是基于公共服务,对区域内资源进行信息重组,以资源共享打通创新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通道。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区域内资源的融合,对过剩的产能进行专用细分,各院校的低效资源(如实验室、会议室、体育馆、图书馆)、各企业的闲置资源(如被更新迭代的仪器、设备)、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如优秀教师、品牌资产、先进仪器和设备)等海量内部资源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下转第36页)
德育探索
特征及未来展望:以建党话语为中心考察[J].重庆社会科学,2020(12).2020年的公务员考试
绥滨教育网[7]齐卫平.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四个视角[J].理论与改革,2021(11).
[8]唐燕.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
[9]袁源.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2).
山东人事[10]刘望秀,王歆玫.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破壁”青年圈层文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1(9).
[11]高原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2]萧早荣.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生党员“后续
培养”质量的途径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4).
[13]于绍良.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J].政策,2017(11).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研究”(2021DSZ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小艳(1986—),广西桂林人,助理研究员,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
为高校基层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黄小钊(1983—),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基层党建。
(责编秦越霞)
区块链等技术的分析、整理、重组,并进行开放联通,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使区域内资源出现高效、集约、共享的智库网络态势,从而发挥区域内资源互补融通优势,发挥集效应。在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内的资源数据进行数字化建档,形成区域资源数据池;其后按照资源的类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数据归类、整合,如“优质师资供给平台”“学术讲座、学术文献共享平台”“实验室、实验设备、仪器硬件设施共享平台”等,并面向区域内的各主体机构开放数据,弥合各主体的信息鸿沟;最后需要对平台进行动态的维护,供需双方的信息要做到主动、及时、有效,实现供需双方资源的精准匹配。
综上所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来自区域内各主体的自主创新,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人力、财力、资源要素正逐渐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最主要要素。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应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下形成独具特的广西柳州模式,面对人、财、物的发展瓶颈,从培育工匠、政企融资、资源共享三个方面破局,从而到“产学研创”发展的钥匙,推进高校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芳.高校集聚地区发展模式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
国家公务员局查询2008.
[2]陈立鸣,管仕平.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研究:以柳州市柳东新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
[3]耿静红.广西柳州市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路径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
[4]瞿锦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教育基本建设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集聚区产教融合研究——以柳州市高校集聚区为例”(2021ZJY187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岚(1975—),吉林永吉人,本科,讲师、中级经济师,现就职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文化经济、科研管理。
(责编雷靖)
(上接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