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作者:***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06期
        摘要: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它的实践意义是多方面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推动高中课程与高校课程接轨。为构建特课程体系,应该明确特课程建设目标,改革现行高考评价制度,整合并优化现行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
        关键词:普通高中 特课程建设 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个性化发展
        早在2009年,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思路就已经被提出来。该理论的出现,对有效指导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支持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工作需要,规划符合本校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进而更好彰显普通高中的办学特,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将结合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探讨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一、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还要关注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理论,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为有效的指导实践工作。就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活动来说,其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河南省普通高中服务平台登录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身心与情感同步发展,促进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传统课程教学忽视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以及个性化发展。而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能弥补这种不足,坚持发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导向作用,从学生角度来建设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实现人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特课程将学生看作是真实、自然、充满个性的人,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课程、专业和学校,将人的发展摆在教育教学活动的首位。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潜在、多样和不同的。传统教育模式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没有把握学生的个性和特质,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而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顺应了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选择不同课程,发展自身个性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为此,任课老师应该安排个性化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让高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智能。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评价的过程性,以多元化评价为基础,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同学评价结合起来。普通高中特课程从特课程的角度出发,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方案,需要的是过程性评价,改变以前将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
        二、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加强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活动,对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有效指导高中课程教学等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彰显高中学校的办学特,改变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为目标,建立特课程,发展学校办学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有利于完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综合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发展情况。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综合技能进行考评。为实现评价多元化,加强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是必要的,能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片面评价方式。
        (三)有利于高中课程与高校课程接轨
        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完善课程设置,注重与高校课程衔接。同时也能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四)有利于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有利于任课老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具有特的教学方案,能激发教师创新性,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
        三、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建议
        为更好规范和引导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各项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效果提升创造条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明确特课程建设目标
        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首先应该明确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目标,使之更好为学生学习和教学活动服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因此,建设目标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兼顾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需要,有效指导各项活动。
        (二)改革现行高考评价制度
        高考现行评价制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新理念,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就目前来看,评价一所高中的办学质量,关键还是看升学率,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束缚。因此,有必要增加学科知识以外的职业技能、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评价权重,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和高校实际情况的高考评价方式,为特课程建设提供良性土壤。
        (三)整合并优化现行教学课程体系
        优化整合现行教学课程体系,实施具有高中特的必修课程体系。同时,建立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高中学生自主、个性、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例如,芬兰高中开设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应用课程,该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
        探索并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提供保障,主要内容包括课程选择、学习进度安排、个性化发展、未来规划等。并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妥善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疑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探寻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本文就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提出相应对策,可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启示。此外,还要善于总结经验,重视特课程建设的调查活动,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各项活动。从而更好规范和引导高中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石鸥.普通高中特课程开发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5.
        [2]徐士强.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模式初探[ J ].上海教育科研,2013(5):56-59.
        [3]王建.论普通高中特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J ].教育探索,2015(8):33-37.
        [4]王建,吴永军.高中特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 J ].教育科学研究,2014(1):56-60,77.
        [5]刘丽.特化: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