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二中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学科
高二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经千年沧桑,(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翩,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B.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与他的(juàn)介不羁之气多么一致。
C.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tǐng)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D.许多造诣远远不能与他人相(pì)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jǐ)身大师之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儒、道毕竟是对立的。【甲】入世和出世,兼济和独善,人事伦理与自然浪漫,两种对立的观念变幻融合,终于渗透到中国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是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基调。另一方面,【乙】这矛盾的两个方面,又共同将中国文化引向世俗的、生活的、人的、理性的范围内、和超越现实的神灵的、神秘主义的心灵感受分道扬镳
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地贯彻了神人同在的倾向。反应到建筑风格上,中国人的建筑不是孤立的摆脱世间生活的宗教建筑,而是以入世的和世间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为代表。【丙】木质的、平铺式的建筑,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设计,不追求神秘的、高耸入云指向上苍的观念了。
2.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变幻            B.分道扬镳          C.反应          D.而是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的12月的前半个月,杭州日照总时间仅7.9小时,平均日照时间为0.5小时/天,而历史同期平均值为4.5小时/天,少了整整9倍,创2000年来同期平均日照时间的新低。
B.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老旧社区景观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限。
C.进博会的成果说明去年以来中国致力于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的工作为主。
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正面软着陆的国家和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探月团队长期以来的拼搏与创新。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汉代以前,尽管先秦诸子散文中有许多寓言故事,            ,只有《诗经・豳风·鸱鸮》可称得
上是严格意义的寓言诗。两汉乐府有多首寓言诗,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假托动植物之口进行自述,如鼓吹曲辞《雉子班》,相和歌辞《乌生》《豫章行》,都是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类寓言                  ,诗中出现两个角。如宋子侯的《董娇娆》虚拟桃李树和洛阳女子的对话,诉说枝折花落的不平,责备人为的力量使青春早夭。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共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取得全面胜利。请你仿照例句,选择省份,写两句感谢该省份的标语。(6分)
甘:同甘共苦,你们用血肉之躯守护了万家灯火。(“甘”指甘肃)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元代青花瓷,器型大气豪迈,构图丰满秀美、内容繁多有特,彩层次多而不乱,是中华民族陶瓷制品的一个巅峰。但这并不符合当时的环境需求,难道当时的青花瓷有着特殊作用?答案是肯定的,元代烧制的华美青花瓷的主要作用是对“神灵”的祭祀,它可以充当古代盛
大仪式上至关重要的礼器。今天发现的元青花,均为古人举行某种重大仪式时用到的器皿。既然是举行盛大祭祀仪式所用的礼器,元青花自然极致华美,以表对“神灵”的尊重。
元代统治者的人种排斥政策促使了民间祭祀仪式的增多,而华美青花的烧制艺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但流传至今的元代青花瓷毕竟数量稀少,也就成了今天价值不菲的艺术精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上最贵的瓷器,元代青花瓷价值8亿,为什么它这样值钱?》)
材料二:元青花的纹饰较为繁密,最多可达十层,龙纹与历代龙纹有明显区别,元青花的龙纹霸气、张扬,瞪眼张嘴,肌腱发达,龙爪似刀,蔑视一切。元青花常用的纹饰有卷草、蕉叶、回纹、锦地、钱纹、蕃莲、鹿纹等,多用于器物的口沿下、颈部、肩部等。
日照人事考试中心古瓷的器型是随着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但是有些器型经过传承演变具有前朝遗风,例如梅瓶、玉壶春等,其在宋代就已经流行,青铜蒜头壶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蓝,多为卵白,积釉处呈水绿。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点,有些器物表面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
元青花的多数胎骨由高岭土掺瓷石制作而成,这被称作二元配方。此前的繁昌窑和青白瓷的制作中已使用了此配方。由于生产元青花的窑ロ不同,胎骨的特点不ー。使用配方的胎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能够较大程度地控制高温变形,保证大件器物的成型率。
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ロ料,是与古波斯进行贸易时用瓷器、丝绸、茶叶等交换或购买的。
(摘编自《鉴定元青花:八大最主要特征(仅供参考)》)
材料三:元青花从草原走出,与多元文化交融、演变,形成了素雅清丽、明净单纯、简逸自然的青花瓷风格,并一直在我国陶瓷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产量上都是其他瓷器品种无法比拟的。
草原民族对于蓝天白云的热爱,借助权力的推动,逐步改变了汉民族对彩的好恶,甚至使其成为一种深植于汉民族文化中影响后世的审美基因。青花瓷将来自草原的审美风尚融入中华审美体系之中,丰富了中华美学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景德镇所在的赣鄱地域乃至整个江南,与青花瓷彩风格相近的蓝花布是民间最为流行的服饰布料。这是一种十分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其中的文化逻辑是:人们对颜之美有着本能的感悟。蓝、白两是大自然最慷慨的美的馈赠,本应受到喜爱,但由于受到社会审美风尚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失去对彩之美的天然感悟,青花瓷借助草原政权的力量打破社会习俗,恢复了人们对这种颜之美的感悟,让人们重新发现了蓝与白对比之美。
(摘编自《青花瓷彩之美与民族审美的交融》)
7.下列对材料中“元青花”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元代青花瓷被烧制成华美豪迈的器型,所以它在当时主要用来充当盛大仪式上至关重要的礼器。
B.虽然元青花工艺精湛,制作精美,审美独特,但是导致它价值不菲的原因之一是数量稀少,极难成品。
C.元青花器型种类很多,有些器型经过传承演变和前朝保持一致,比如宋代就已经流行的梅瓶、玉壶春等。
D.元青花的审美源自草原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征服和改造,它唤醒了汉族人民心中对蓝与白对比之美的感悟。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青花的龙纹与历代龙纹有明显区别,有瞪眼张嘴、肌腱发达、龙爪似刀、蔑视一切等特点。
B.商贸往来是促使元青花兴盛的原因之一,其体现之一就是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的获取。
C.素雅清丽、明净单纯、简逸自然的元青花,在质量和产量上都优于其他的瓷器品种。
D.蓝花布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布料,这使得此地百姓喜爱彩风格与之相近的青花瓷。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元青花另外两方面的特点。(4分)
(1)用途:                ▲                 
(2)外形:纹饰繁密,器型多样,颜为蓝白两。
(3)文化: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橘子
[日]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息,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抱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 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
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