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19日中央颁布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七篇】
导语:初一新生刚刚入学时对历史很感爱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同学对历史渐渐失去了爱好,觉得历史要死记硬背,很难学得好,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就越觉得很多历史知识混淆在一起,常常搞错。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十七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保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带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燃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逼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
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答应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答应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同等条约,不断扩大入侵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六课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保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判: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显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存了生产体会,培养了技术气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增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首创了道路。 
★第七课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进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进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进程:公车上书(掀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脆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进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全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暂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暂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了清朝统治,终止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独裁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示着人们寻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谛,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获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开释被捕学生、免职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谢绝在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