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 河北地区专用 试卷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据此可知,柳宗元认为分封制(  )
A.由古人所处客观环境决定    B.与圣人个人意志紧密相关
C.促使国家由松散走向紧密    D.有利于周代政治稳定发展
2.《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汉官旧仪》又云:丞相府司直一人……职无不监。武帝初置,曰司直官。这表明汉武帝设置司直(  )
A.意在帮助丞相处理全国政事    B.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C.完善了中央的行政监察体制    D.是为了扩大中枢的行政权力
3.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秩序的稳定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赋税制度的变革    D.家庭观念的变化
4.宋代以前,台谏官的选任和进退通常由宰相掌管。宋代改由皇帝亲自任命台谏官,仁宗时,宰相李迪擅用亲旧二人为台官。仁宗下诏责之,曰祖宗之法不可坏也,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也。由此可见,宋代台谏制度(  )
A.有效制止以权谋私情形    B.成为打击异己的政治工具
C.监督了朝廷官员及皇帝    D.巩固了皇权防止权移臣下
5.明清小说家的作品往往使人读之为轩然笑为潸然泪,即樵夫牧子,厨妇爨婢,皆感动于不容已。如《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
描写,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表明(  )
A.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等级秩序    B.经济发展使近代平等观念形成
C.封建礼教抑制了文学的发展    D.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6.1864年,总理衙门分发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译著的《万国公法》给清朝官员。李鸿章还解释道,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这反映了当时一些政府官员(  )
A.注重用国际法维护权益    B.主张收回国家的主权
C.萌发了救亡图存的意识    D.改变了中国外交困局
7.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先后公布《农商部奖章规则》及《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等规定,主要是对经营实业成绩显著的个人与团体给予荣誉奖励。这些法令的颁布(  )
A.促进了民族经济初步发展    B.表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C.反映出政府开始干预经济    D.有利于激发民族工商业发展活力
8.20世纪30年代初,针对鄂豫皖根据地极其艰难困苦的财政经济和金融环境,中共中央指示:中央的意见,你们应当创造财政经济委员会,来计划苏维埃一般财政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实行财政经济政策。”“苏维埃政府的财政经济来源完全建立在打豪儿上面的,这是应当转变的。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1948年5月19日中央颁布了
A.废止土地革命政策        B.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倾错误的扩展    D.重视革命根据地建设
9.指出:(当时)《新民主主义论》初稿写到一半时,中国近百年历史前八十年是一个阶段、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才逐渐明确起来,因此重新写起,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了稿。”“后二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看法是指(  )
A.中国掀起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    B.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飞跃
10.下图为1978—2012年中国货物出口和进口总额。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起了决定作用    B.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巨变
C.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    D.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11.罗马先后存在过法律诉讼、程式诉讼和非常审判三种诉讼程序。在法律诉讼时期产生了原告未证明则开释被告的证明责任规则,程式诉讼时期产生了被告在抗辩中变为原告的规则,非常审判后期抽象出为人熟知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反映出罗马法(  )
A.注重程序的特征    B.不够稳定的特征    C.逐步完善的特征    D.影响深远的特征
12.1624年,英国制订法律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
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保护,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这表明当时英国政府(  )
A.保护工商业的合法经营    B.极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借助立法保护发明专利    D.高度重视资本主义经济立法
13.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指出:在各民族历史中,中国的史籍记载是唯一建立在天象观察的基础上的,因此基本上是无可争议的而且中国史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伏尔泰旨在(  )
A.推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B.促进广大民众人文精神的觉醒
C.肯定中国史籍记载的严谨    D.为国内政治斗争提供理论依据
14.1918年8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在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里,所有建筑物……如果其总价值或租赁收入超过地方政权机关规定的限度,就要废除其私有财产权,交
给地方政权机关支配。1921年8 月,颁布《关于修订收归市有的房产名单》,转交给个人或者集体。这一变化说明(  )
A.苏俄公有制度已经确立    B.苏俄强化对经济的管制
C.社会主义基础日趋巩固    D.苏俄实行分权管理经济
15.下表是福利国家瑞典中央政府预算和赤字统计表,这反映出(  )
单位:10亿克朗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75
1980
1981
财政收入
5.83
16.21
44.11
84.60
146.48
163.39
财政支出
6.14
16.86
47.34
91.81
189.39
229.66
赤字
0.31
0.65
3.23
7.21
42.91
66.27
A.高税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B.逐步取消国家福利的必要性
C.福利国家有调整的必要性    D.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非选择题55分16、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9、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中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其中,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
——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材料二 元人“中国观”的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
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民族、政治三个角度理解“中国”一词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的观点。(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的矿业政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爆发于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军在金田起义后,实行了激进的反儒反孔政策,把儒家经典斥为“妖书”“邪说”。凡太平军所到之处,都捣毁孔庙,焚烧经书。太平天国明文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属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洪秀全甚至下令: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1853年冬颁布了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明文规定:凡是天国内的妇女,在礼拜日时,必须与男子一道到礼拜堂内“讲听道理”和“听讲圣书”,并可以与男子同排列在一行。清人马寿龄在记载太平天国的妇女教育状况时说:“听者已倦讲未已,男子命退女子,女子痴憨笑相语”,都乐于参加天国“讲道理”的活动。在科举考试中,当时参加考
试的人,在答卷时仍须作八股文的文体结构。即文中有破题、承题、起讲、领题、起出股、起对股、出题、中中股、中对股、后出股、后对比和结题等八股文的文体结构。在试题的拟定上,太平天国领导人也煞费苦心,例如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八月,湖北省乡试试题中就有“真神独一皇上帝”“皇上帝乃真皇帝”“真命天子福命将”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