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
安徽事业编成绩查询·159·一、相关概述
事业单位所具有的自身特殊性决定了其资金来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以及行政性收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实现预定的经济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系统性财务核算管理活动。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能够涵盖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依靠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事业单位管理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对于推动自身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编列的基本程序是:事业单位提出建议数,财政部门下达预算的控制数,事业单位结合预算控制数编报正式预算,财政部门对此进行正式批复。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国家对于财政补贴收入以及从财政账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是不进行调整的。收入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要求是事业单位财政补贴收入数依据财政部门所核定的定额以及补助标准来进行编列,事业收入则根据上一年度的完成情况以及本年度的增收因素来进行编列,在这其中从财政专户中进行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过核准之后上缴给财政专户进行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结合上一年度的上缴数、核拨数以及留用数进行编列。支出预算的编写方法以及编写要求是事业支出中的人员支出依据编制人数和相关标准进行计算编列,而公用支出有定额的则定额计算,无定额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编列,经营类支出则根据定额成本、上一年度成本以及相关的增减建议数来进行合理测算编列。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困境第一,管理层预算意识不强,预算编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由各个科室提出,
并由财务部门集中汇总之后得出。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管理者以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参与不积极,协助也较差,这就导致财务部门所编制的财务预算常常跟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不能够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真实收支情况,也会造成后续预算执行出现比较大的困难。不仅如此,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常常只是依据以前年度的财务预算来进行编制,基本上都是延续性地对前一年度的财务预算进行顺延,并适量地加入一些预测性的指标,难以有效结合本单位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财务预算常常会不切实际,也不科学,所进行的预算编制只是为了获得预算结果。第二,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的起始点和基础,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并进行广泛性的系统论证。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的编制时间往往比较短,而且工作量比较大,编制过程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取证,这就会使得财务预算的编制不够全面完整,也会缺少可操作性,比较笼统难以落实。同时,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手段也需要提高,一般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都是将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作为基础,再增加新的考虑因素确定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主观理解以及以往的经验,编制手段的落后会使得实际结果跟预算编制相偏离,在执行过程中反复出现调整以及追加预算的情况,影响到预算的执行效果。第三,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项目支出主要是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为了完成本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一般情况下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更新、修缮、购置等。在编制过程中,项目前期论证不够充分很容易导致项目在编制以及申报过程中出现随意性,难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以及排列顺序的合理性,可能会出现对上报项目进行修改影响到预算编制,或者是单位
在进行下一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时较大程度依靠经验,项目支出过于笼统,项目支出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三、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科学性
的建议措施
首先,科学制定财务预算目标。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指标时,应当充分体现出财务预算自身所具有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同时还应当确保目标的制定既要有可行性又要有先进性。在考虑到事业单位外部发展环境的同时,还要确保预算目标跟事业单位自身的未来发展目标相一致。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应当将完善、科学的预算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并积极依托于相应的配套措施,结合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层次管控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整个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控制。充分挖掘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配置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员工潜力和努力程度。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将预算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在制定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财务指标,也可以作为非财务指标。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积极强化自身财务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事中控制的有效性。事业单位编制财务预算目标主要是为了对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在这其中预算的执行以及管控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同时还应当明确,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管控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体现,即依靠预算指标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日常管控,确保日常管理活动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来实施;另外,还应当结合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进行必要的合理调整。强化财务预算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收支活
动都依照财务预算来实施。再次,依靠绩效评价对事业单位预算进行考评和修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在制定好预算管理目标之后,还应当考虑到管理活动的变动以及事业单位管理需要,切实保障预算管理的适用性以及科学性,依靠合理的预算调整机制实施内部控制。在进行预算调整时需要关注规范性,既不能够随意,也不能够僵化。在进行预算调整时可以依靠内部调整以及目标调整。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积极强化自身财务预算管理能力,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增收节支。将事业单位现有的资源条件跟事业单位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在预案算管理体系中应当对各类进行重新分类整理,并及时向管理者传递必要的决策信息以便提高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在财务预算的考评体系建设上,传统的评价分析体系相对较为简单,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方法以及指标上都难以准确反映出事业单位员工的努力程度,很容易导致人员积极性受到伤害,进而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基于此,应当尽量避免原先的过于狭隘的评价分析体系,推动评价的长期性,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考评体系,逐步提升财务预算监督管理能力。对于内部调整可以关注内部资源的整合,这并不影响事业单位的自身管理目标。对于目标调整应当实施严格控制,除了突发性的事件之外应当尽量避免目标调整。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应当将完善、科学的预算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并积极依托于相应的配套措施,结合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层次管控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整个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控制。应当明确的是,伴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作者单位为
招远市财政局)参考文献[1]  聂丽洁,王俊梅.关于绩效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预算方法体系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2).[2]  茆英娥.地方政府一般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9(05).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李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