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开花结果在福州
作者:方庆云
来源:《慈善》 2010年第3期
    口方庆云
    福州市慈善总会自2006年9月30日成立以来,全体工作人员本着“真诚奉献、敬业高效、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慈善精神,积极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取得较好成绩。到2009年底,福州市认捐慈善款物总额3.42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1.67亿元,各县(市)区1.75亿元,得到救助的众13.7万人(次),慈善事业得到社会普遍赞扬。
    一、以人为本、关爱民生、救危助急、济困扶贫
    在救助的形式上,根据城市、农村的不同情况和困难程度,采取“临时救助、定期救助、长期救助”相结合的做法,科学安排慈善救助。对特殊疾病和灾害性的困难给予临时救助。罗源县有个青年叫朱学流,18岁时在福州念中专,第二年得了股骨头坏死症,退学回家,卧床10年,药费花了十几万元,导致家贫如洗。去年6月经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诊断,要将两边坏死的股骨头尽快换掉,否则将终身瘫痪,由于手术难
度大,费用需要13万元。罗源县慈善总会把朱学流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发动当地捐款7万多元,市慈善总会也积极帮助筹集善款,通过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同时也把这个情况向美国角声基金会电传过去,迅速引起了国外爱心人士的关注,并很快就收到美国角声基金会汇来的5万元善款。当手术款全部筹集好,南京军区福州总院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军民一家亲的精神为朱学流做了第二次手术,取得成功。这是一例典型的由当地政府、慈善机构、国外基金会、军队、爱心众共同成就的救助案例。受助对象手术非常成功和圆满。
    对贫困高中生采取定期救助;对孤儿和孤寡老人采取长期救助。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后,在农村9个县(市)区连续三年开展“331”慈善救助工程活动,到2009年底,全市9个县(市)区农村1200多名孤儿都能够得到慈善长期救助,每人每年1000元,一直救助到16岁;800多名贫困高中生得到定期三年的慈善救助,每人每年1000元,直到高中毕业:600多名孤寡老人也得到慈善长期救助,每人每年1000元,一直到去世。“331”慈善救助项目,三年来累计救助2600多人,累计发放慈善救助款600多万元。此项目是福州市慈善总会的品牌项目,救助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在福州市慈善事业历史上是一次突破。
    在城市重点开展“三项助老服务”活动。一是在鼓楼区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慈善助老服务站”,配备助老服务员(招聘社区下岗工人和待业人员),每天免费上门为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服务,帮助清理家务卫生、洗衣服、买东西、上医院看病取药,这样既为孤老提供了人性化慈善服务,又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
业问题。二是与福兴、吴熙妇科中医院等4个医院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其中吴熙妇科中医院从2008年开始为城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进行医疗救助,每人每年定额享受免费医疗360元。三是为城区孤寡老人提供临终关怀,与三山陵园合作建立“慈善环保义冢——慈善园”,为城区孤寡老人去世后提供免费安葬。
    二、生活上救助,精神上帮助
    “助人要助难,帮人要帮心”,这是慈善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感。我们在开展慈善救助活动的过程中,感到弱势体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悲观、孤僻、抑郁情绪,精神不振等问题。每年发放救助款,通过人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和他们谈心交流。2008年福州市慈善总会举办“迎奥运·心连心”慈善夏令营活动,62名来自福州市9个县(市)区的贫困山区、海岛和乡村的贫困高中生代表参加活动。
    2009年4月慈善总会领导到永泰县,徒步羊肠小道,翻山越岭来到独居深山老林70多岁的畲族孤寡老人兰金玉家中慰问。看到老人住在破旧的泥土房中,楼梯用两块破门板搭在两根圆木上,领导当即表示捐赠一台电视机。春节前给老人买了一台23英寸的液晶电视,由一位副会长带领电工专程送到老人家中,负责把电视安装调试好,让老人在家就能够看到“春节晚会”。三、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慈善
    慈善事业范围广,面大,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四海皆兄弟”。我们本着立足全市、面向全国,坚持做好慈善救助的同时,根据项目需要先后为福建省宁德、南平、莆田、厦门以及外省云南、重庆、四川
、安徽等37个城市开展慈善救助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有关部门在五一广场举办大型“心系灾区、爱在榕城”义演、义卖活动,为灾区人民筹集慈善款物1200多万元。四、慈善机构与企业慈善一体化
    企业为慈善提供善款,慈善机构为企业落实救助项目,两者是一家,慈善机构就是联结捐赠方和受助方的桥梁,是水源(捐赠企业和爱心人士)——水渠(慈善机构)——灌溉(弱势体)的关系。我们与许多捐赠企业和捐赠者采取共同做慈善、加盟慈善的做法,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见。同时对于社会上自发性开展慈善救助活动的爱心人士,也予以配合和支持。五、慈善文化宣传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慈善活动。福州市慈善总会已先后在CCTV、中国日报(英文版)、香港文汇报、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侨报、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市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慈善。
    二是通过网站宣传慈善活动。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时就建立网站,将筹集慈善款、开展慈善活动和救助项目的新闻及时准确地公布于众,让社会监督,有利于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度和透明度。
    三是开展“慈善文化百场电影”宣传活动。与福建省电影制片厂和福州电视台合作,将三年多来的慈善工作编制成15分钟“慈善真情暖人间”专题纪录片,在全市100多个乡村播放,让几万名众通过电影了解到福州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得到众好评。
安徽事业编成绩查询    四是召开“慈善研讨会”。2008年组织全国各地50多名学者、企业家、捐赠者举办首届“慈善研讨会”,从实践上升到理念,这也是慈善事业的一种进步。
    五是撰写“慈善三字经”,用简明扼要、精辟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来宣传慈善。全文134个句子,分为7个部分。包括阐述慈善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参与、捐赠原则和方法;救助项目选择;慈善资金管理;慈善队伍建议等。此举得到社会认可,分别在香港《文汇报》、《人民政协报》等刊物发表,有关省市慈善机构也积极要求订阅,已两次再版。并以“指书”写成6米多的长卷,捐赠给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十五周年的献礼。
    六是开展文艺宣传演出。
    七是举办慈善摄影巡回展览活动。
    八是创办《海西慈善》杂志。做到平面(报纸、书刊)、立体(电视台、网站、广播、电影、艺术宣传队)相结合的慈善文化宣传,开辟慈善宣传阵地,弘扬慈善事业。六、上下联动,左右协作
    慈善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采取“上下联动,左右协作”的做法,形成合力,共同办好慈善事业。根据不同慈善项目的需求,与有关部门合作。分别与市委文明办、社科联、团市委、对台办、福建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日报社等,“同演慈善戏,同唱慈善歌”,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角不同,目标一致,谱写慈善事业的光辉乐章,共同为慈善事业做奉献。
    每年春节期间按照中华慈善总会的部署,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几年来累计发放春节慰问救助款物总价值1117万元,受助低保众2万多人。还有两个医疗救助项目:一是开展“慈善医疗济困行动”。福州市16家基层医院得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医疗设备捐赠,价值近600万元。二是配合中华慈善总会“特罗凯”慈善赠药项目。为帮助广大肺癌晚期患者免费提供慈善医疗救助,福州市慈善总会负责福建省的赠药发放。从2008年10月至今,受助患者累计67名386人次,累计赠药1342盒,药品总价值755.2万元。七、增强慈善知名度、透明度、公信度
    建立健全的各种规章制度,有章可循,严格执行。除制定《章程》外,总会先后制定了《财务制度》、《慈善资金物资的募集办法》、《慈善资金物资的使用办法》、《慈善助老服务站管理办法》、《汶川地震募集赈灾资金物资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管理慈善筹款和慈善项目,严格照章办事。建立每周五办公会议制度,做到每收一笔捐款,都要开捐赠发票、颁发捐赠证书。每一笔慈善项目开支都经过办公会议集体议定,形成纪要,每年进行年终审计,对外公布慈善财务收支情况,逐步完善规范化管理。八、海西慈善大联盟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允许“先行先试”的精神,拟与广东、江西、浙江等省12个海西城市(厦门、泉州、漳州、汕头、潮州、揭阳、赣州、南昌、鹰潭、上绕、温州等)成立“海西慈善大联盟”,开展慈善协作,积极与台湾慈善机构开展合作,共同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今年春节前,台湾慈济基金会“冬令发放”项目,在福州市鼓楼区、晋安区发放冬令物资,
有5400多名低保对象得到救助,物资价值250多万元。今后将继续开展合作,让更多的弱势体得到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