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苒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170余座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遗址属于北方辽河红山文化          ②该遗址呈现半穴居居住形式
③遗址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④该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上述变法措施(  )
①使井田制开始瓦解                  ②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
③通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④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4.上(指宋神宗)谓辅臣曰:“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宋神宗认为“难制二敌”是由于(  )
A.辽与西夏呈联合之势              B.辽与西夏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C.金与西夏比汉唐强盛              D.辽与西夏兼具民族旧制和汉制
5.有学者出:“军机处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这是军机处所不能取代的。”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军机处只是处理全国军务的中枢机构 B.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C.内阁职能并未完全由军机处所取代  D.军机处与内阁分权制衡
6.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主要为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等编,固属关系制造;即如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之类,亦皆有裨实用”。上述翻译活动旨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实现自强求富  C.促进政治转型  D.变革选官制度
7.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8.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中国迎来新建交高潮
D.中国提出“真实亲诚”理念,深化了与东盟各国关系
9.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后又签署多个补充协议。这说明港澳回归(  )
A.标志着中国领土被外国占领历史的结束
B.推动了港澳地区和祖国内地的共同发展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得到彻底实现
D.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10.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扑克牌“梅花K"中的人物原型就是他(如下图)。关于亚历山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率军入侵波斯帝国
②创建了博物馆——缪斯官
③规划修建亚历山大城并使其成为埃及首都
④极力推广希腊文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这些贩奴船只从非洲满载黑人起航前往美洲,在那里出售奴隶。最后,从美洲运回欧洲的是市场上很抢手的食物和原料。”这些食物和原料主要包括(  )
①茶叶            ②香料            ③烟草            ④蔗糖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近代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下图战争发生后欧洲国家(  )
A.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B.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C.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D.废除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3.日本“东海道新干线”自东京至大阪全长515.4km,目前最高运营时速285km,链接起东京、名古屋、大阪等三个都市圈,沿线形成了“4小时经济圈”,1964年开通至2016年,其总客运量约56亿人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推动城市一体化          B.交通进步改变了城市职能
C.高铁发展便利了人们生活          D.城市化促进了航空业进步
14.1821年,一位希腊人说:“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妙。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  )
A.揭示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B.完整体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性质
C.主要批判拿破仑的侵略行径        D.集中反映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5.下图反映了1974年至1979年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在此期间这些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成立二十国集团,用抱团姿态加以应对
B.减少政府福利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C.改浮动汇率为固定汇率,促进全球贸易
D.适当增强政府干预,以便稳定社会秩序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中晚唐进士及第后,要参加各种宴集活动,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至北宋中期进士卖婚日盛,以致进士“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这反映了(  )
A.八股取士难以选拔人才            B.平民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C.门第观念依然十分流行            D.科举制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深刻
17.15至16世纪,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日益扩大。受利益驱使,日本、欧洲白银大量输入中国。1465年至1644年,世界主要地区输入中国的白银超过14000吨,是中国自产白银的九倍多。这一现象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  )
①加快了白银货币化的步伐            ②推动了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③加大了社会金融运行的风险          ④导致国家对外政策的松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内蒙古招生考试网信息网首页18.位于洛阳龙门石窟中的药方窟,保存了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体现了当时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下列可能对该窟起到借鉴作用的医学著作是(  )
①《本草纲目》    ②《温疫论》      ③《伤寒杂病论》  ④《千金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评价道:“19世纪崇高伟大的文明大厦,也从此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若不认识战争,就无法了解20世纪这短暂历史的本质,因为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印记。要谈这段历史起始之时天下大乱的年代,就得从头说起,从那弥漫世界31年的战乱讲起。”以下说法属于这“31年的战乱”所引起的共同历史影响有(  )
①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及民族意识盛行    ②建立“福利国家”和完善社会保障
③和平主义、集体安全理念得到推广    ④欧洲普遍衰落催生新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88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多元种族会议案》,正式倡导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并以之作为公正与稳定的基础。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和谐与成功的多元化和多元宗教社会之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材料结论的是(  )
A.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C.把阿拉伯文化和欧洲、西亚等地文化相融合
D.各民族间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21.据研究表明,“中国”一词早在西周金文中便出现,源于西周初年周对其本国统治区的称谓。自西周出现以来迄于战国,指京师、国中、王畿、天子直接统治区、诸夏国家、地处中原之国,以区别于四周游牧民族。秦汉统一后“中国”一词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加强,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概念在明代出现,逐渐成为大一统时期全国的统称。以上有关“中国”的评述,合理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