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分析研究
作者:王金权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第09
        在当前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职业心理倦怠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并且呈现出不断升高的态势,对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表现展开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主要表现
        1.焦虑紧张情绪充斥大脑。在当前的教师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焦虑紧张的现象,某心理研究机构2010年对2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43%的教师认为自己过于紧张,有7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期中、期末考试等时间段存在着明显的焦虑不安情绪,这样的情绪充斥着教师的大脑,对于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孤独无助情感逐渐弥漫。当前,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大家在工作日各自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相互之间沟通的机会很少,集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较为匮乏。
        3.消极怠工思想有所抬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快,许多农村中小学都进行了撤并,部分地区学校出现了教师过剩现象,在课务分配、职务分工、工作量分解等方面不科学,造成人为的不公,并且在考核奖惩环节出现暗箱操作,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失衡,教育教学中消极怠工。
        4.愤青发泄行为频频出现。以苏北某县为例,当地著名论坛中有超过一半的注册用户为当地教师,整个论坛都充斥着愤青言论,甚至出现诽谤攻击等不良行为,部分教师将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上,导致出现不理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现象的原因分析
        1.逐层加大的职业压力加剧教师心理负担。在教师中广泛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调皮的学生气死你,学校的校长管死你,教育主管部门压死你。教师在岗位履职过程中承担的压力可见一斑,尤其是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各种管理制度层层拔高,导致部分教师心理负担不断加重。教师阳光工资
        2.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导致教师相对孤立。学校的工作环境与其他单位相比,具有封闭性强的特点,许多教师早晨进入学校,半夜离校回家,与整个社会接触很少,同事之间交流也少,繁重的工作、封闭的环境导致教师难以保持阳光的心态,一旦遇到挫折,则会滋生孤独无助情感。
        3.考核奖惩的不够完善引发教师消极情绪。部分教师出现消极怠工行为,固然有自身原因,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考核奖惩的不公平,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出现了消极怠工。尤其是当前绩效工资普遍实施的情况下,这样的考核奖惩一旦出现偏颇,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4.岗位待遇的不公问题造成教师心理失衡。《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教师的职业岗位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近年来,在种种因素的促动下,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终于得以实施,但是其相关的医疗、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等还是与其他单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工不同酬现象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消极与对抗的情绪。
        三、有效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建议
        1.科学引导教师,正确面对竞争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对教师提出更为严格的岗位履职要求的同时,要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要着力消除教师存在的焦虑紧张情绪。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善于寻教学活动的突破口,积极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营造良好环境,缓解教师不良情绪。在学校这一封闭性较强的环境中,应当着力在教师之间强化沟通交流,倡导相互帮助、团结互助。教师遇到困难或有特殊情况,学校应积极予以协调,对课职务分工调整,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营造爱校如家的氛围,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环境,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情感,从而有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
        3.规范考核奖惩,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在当前,随着绩效工资制度的有效实施,考核奖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关联更大。教师的考核应当保持公平、公正、公开,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接受众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紧密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高职业心理兴奋度。
        4.保障待遇落实,维护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岗位待遇的落实是维护教师稳定的基础性条件与重要保障,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各地区应当将教师岗位待遇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严格
按照相关文件政策规定,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一视同仁,确保教师岗位各项待遇落实到位,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发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应当以积极情感消除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现象,走出职业心理倦怠的沼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