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教师阳光工资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曾是人民的骄傲,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育教学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基础教育的实际,结合本人近二十年教育教学实践,初步探求农村初级中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农村初级中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源不理想,农民家庭子女、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比较多,单亲家庭学生比例较高,学生家庭教育环境不如意,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既有非常优秀的教师,也有表现一般的教师;教学一线力量比较薄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很艰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考评学校时重视升学率指标,学校的升学压力很大;中层管理干部成长较慢,急需提高;学校长期投入不足,办学硬件条件相对于城镇学校陈旧落后;教育经费匮乏,教师待遇偏低;学校发展缺少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镇学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加大,存在着优质生源流失的潜在危机;当地人口向城区移动,造成生源减少。
二、造成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教育不令人乐观,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用的是新教材,教的是旧教法,仍然满堂灌,以知识传授为主,把教师作为中心。师资不足且水平低,政府投入少、教学设备差、教学手段落后、读书无用论泛滥和家庭教育缺失等反映了当今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具体表现在:
1、教学手段的落后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有许多农村学校甚至连一台微机也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难于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影响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学校管理仍然是依靠“本本”管理,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学校理化实验室设备简陋、实验用品不齐全,缺乏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动手实验研究少;农村初级中学缺少多媒体教室,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2、师资水平起点不高,学科师资短缺
农村中小学在师资方面存在两方面主要矛盾。其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方面表现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急需培训提高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教师在职学习、培训的困难性;其二,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由代课转为正式教师占比例较重、整体师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不进来或拒绝到农村工作。这两方面矛盾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3、教师自学自研手段落后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但是农村初级中学科研意识薄弱:一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制约,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有的教学书刊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二是,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
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三是,缺少学科带头人,对科研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的反复。总之,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4、过低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早就提出了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近几年由于城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资金主要倾向了城区。现在是该到了给农村学校增加资金投入的时候了。农村学校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弱势体。别的不多说,就说三件事:一是硬件环境,许多学校教学楼、宿舍长期失修,已成危房,而我们的教师、学生却被迫与它们相依为命,难道非要有一天出了人命案,我们的有关部门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家庭都盖上了几层的小楼房,干净整洁环境舒适,许多学生都说在家里时心情非常愉悦,可一走进破烂不堪的教室,住进黑暗潮湿的冬冷夏热的寝室时,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他们心生一种莫名的失落与烦燥!真是家长烦心,学生恶心,老师伤心!二是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谁都知道广大农村教师收入偏低,仅靠些许工资收入如何能购得起天价的商品房?身处山村水乡总得给人家一片安身之所吧。三是绩效工资分配问题。
教师的本来像公务员一样的“阳光工资”怎么就成了“绩效工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待遇不得低于公务员待遇,但谁都明白,这天法律条文早已经成了空谈。另外,班主任确实辛苦,且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班主任的津贴应该调整了。更令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要让教师从绩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了落实这项津贴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要发展,教育是重点;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教师。可如果单纯从环境和物质利益角度来权衡、农村教师真“苦”啊!苦在哪些地方呢?一是环境差,吃、住条件差。农村许多学校天晴一身灰,落雨一身泥!苦不堪言。二是待遇差,农村教师除了唯一的工资外,几无课时津贴,节假日慰问等收入。在如今高消费的社会里,仅凭一点还要扣去不少的工资,真是捉襟见肘,囊中羞涩!许多农村教师都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不高!待遇进一步低的是农村许多男教师。一方面他们大都出生在农村,当初十年寒窗,已几乎耗尽了家里的一切积蓄,现在由于待遇低却无法回报辛苦一辈子的双亲,心中的苦闷更与何人说!另一方面由于收入低,许多农村男教师成家时想一个有素质、家境好、或有工作的女性,真是难于上青天!他们只好没有收入来源的农村女性成家,由于负担重,这样又走进了家庭的贫困!农村教师待遇进一步低的又表现在农村教师队伍中那些兼职成员,如校委会成员和班主任,农村学校不象城区学校有一定的津补贴和电话费。有许多学校只是象征性的补一点。可为了工作,联系家长仅电话费每
月都约需50元,有时甚至班主任津贴还抵不上电话费!农村学校的校委会成员,班主任一方面要担任繁重的教学,一方面又负责管理学校,班级的重任,一方面又要迎接来自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检查,较低的待遇与他们的付出极不相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愿社会各阶都能力所能及地关注农村教师的心声和成长!
5、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农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原动力是希望子女升学后跳出“农门”,但大中专毕业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很多农村大中专生就业困难,使得一些家长对子女升学前景失望。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子女升学不抱希望,受个别没文化而富起来的暴发户的影响,便产生让子女失学上社会打工致富的念头。这些消极的社会舆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学生从学校流失。
三、改进农村教育教学现状的措施
1、整合资源,提高效益。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分散的现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重新对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综合考虑学校地理位置,交通
条件,发展前景,教学质量,影响力,采取扩、并、迁、建的方法,置换资产,合理规划,大刀阔斧,一步到位,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并根据生源情况,在区域范围内统一调剂、分配教师。
2、做好控流保学工作,减少农村学生生源流失。民办学校是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但要严格办学审批手续,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严格招生,真正实行属地管理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杜绝学生学期间转学,避免由于无序流动造成生源流失;提高对农村贫困生的补助金额,扩大补助范围;在升学上给农村学校一定的优惠政策。
3、加大投入,优化条件。政府和教育部门在资金投向上偏向农村学校,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创造或改善学校食堂、宿舍条件,完善配套设施设备,优化环境,并做好校车接送、安全保障、卫生保障工作;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力度,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技术配备,完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的配置,提供优质先进教育资源。对具备条件的开展实施校校通网络和远程教育,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开阔教师和学生视野,放眼世界,与现代化教育教学接轨。
4、强健队伍,提升素质。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教师的现状,分层次、分批次开展一系
列新观念、新课程、新方法的定向培训;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他们深造学习,对取得高层次学历的教师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鼓励提倡城区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优化教师队伍。
5、支农支教,协调发展。建立优质学校支教制度,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地区学校间的“手拉手”活动,逐步实现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师交流的定期化和制度化,拟培养的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挂职锻炼的经历,并与奖惩、职称晋升、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农村学校也要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城区学校定期培训。通过绩效工资向基层学校倾斜、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实行特殊岗位津贴。在农村中小学建设教师周转房,切实改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条件,使城乡师资配置趋于均衡。
6、调整教师结构,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学校因为特殊的地域性,从而制约了学校教师结构。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体现在:①流动性大,不稳定,如初中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只好从完小和村小抽调老师,许多村小只好请代课教师。②教师年龄与学生心理需求不相适应。有人这样说,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教高中。此话不虚!笔者所了解到的许多村小都是如此,大都是一些50多
岁的教师担任几岁孩童的教学,年龄与性格的代沟普遍存在,这不符合教育与孩子的内在需求与发展。③单一性。在许多农村学校教师出现流动性大的特点时,而在有些农村学校却出现了上十年甚至几十年过余的单一稳定性,即某一位教师长期执教一村小,从教书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他退休那一天止。或有些初中、完小有近十年未调进、未调出一位教师,学校几近到了“全封闭”,“孤陋寡闻”的地步了。没有新思想的交流、没有新理念的碰撞,让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④教师结构不合理还体现在文化课教师多,五类活动课教师少专业英语教师更少。文化课教师多又体现在相同专业的老师多,因此而改行的老师多。许多农村学校鲜有音、体、美教师。说严重一点,农村孩子想要得到这些专业性的培养以提高素质,那么许多学校的音、体、美课几乎形同虚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面努力,乃至长期的努力,笔者有一个小小的、不成熟的建议:基于农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周而复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未老先衰趋势,国家不如适当缩短农村教师退休年龄,也顺应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规律,让那些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早日充实到农村教学阵营!当然这或许又与编制发生矛盾,增加了财政负担!
7、教师外派学习取经,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我县实行教师外派轮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充电手段,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老师们真正体验到知识的折旧率太高,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必须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同时通过外出学习,让“脑荒”得到有效开发,给里面注入了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新的理念。
8、教学质量的监控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在应试教育中,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一次次考试,表面上考学生,实际上是考老师,学科成绩几乎成了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目前学校应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着力于完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引导教师着眼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质量管理上,特别注重课堂监控,期中考试、期终考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考试结果中,更注重是否提高。把所有年级、班级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制成曲线图予以跟踪,升降趋势一目了然。每个学期组织多种座谈会,有教师的,有学生的,确保在评估方面的全面与公正。
总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施方法如何,主要看我们在各方面如何协调,把工作做得更好,前面的困难确实很多,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会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不断跟进与完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让向科学要质量不再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