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苏北地区经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摘 要] 随着苏北地区被确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区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苏北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首先概括阐述了苏北地区经济的特征,其次分析苏北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培养环节等方面对苏北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苏北地区;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
1引言
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确定苏北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苏北地区的战略地位。2009年由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和长三角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中将苏北纳入长三角经济圈,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苏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会计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体现为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因此,探索适当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苏北各地方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2苏北地区经济特征分析
会计人才培养具有区域性,苏北的经济特征影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众所周知,江苏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苏北是江苏省的经济薄弱地区,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经济总量在全省中处于下游。2009年,占江苏省总面积52%的苏北地区的GDP总量为6 900亿,为江苏全省GDP的贡献率仅为20%。2009年,江苏省人均GDP达43 907元,而同期苏北地区人均GDP约为21 000元,仅相当于全省人均GDP的50%。
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6年,苏南、苏北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2.4 59.7 37.9和17.8 47.8 34.4,苏北第一产业占比高出苏南1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低11.9个百分点。2007年苏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6.2 48.9 34.9,而全省数据为6.7 55.9初级会计师准考证打印时间 37.4,可见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仍较高,二、三产业占比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市公司数量少。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江苏省上市公司总量为131家,苏北地区的上市公司仅有12家。具体分布见表1。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不大,外资企业少。2009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253.2亿美元,同比增长0.8%,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而同期苏北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仅占全省的14%。2007年,苏南外资企业2.09万家,苏北外资企业约1 878家,不及苏南的10%。
但我们也应看到,苏北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苏北经济仍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09年1-9月,苏北五市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3.4%,同比分别比全国、江苏全省和苏南地区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2009年,苏南、苏中、苏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6.7%、17.4%,苏北增速比苏南高出4.9个百分点。总之,苏北地区经济的特征决定着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及具体实施。
3苏北地区会计高等教育现状
最常见的分类是把会计人才分为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两种;依据中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分级,会计人才可概括为4类,分别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取得从业资格但未考取职业资格的会计人员;而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会计人才可以分为4类:总会计师、财务经理、财务主管以及一般会计人员。实际上,无论怎样分类,会计人员都离不开教育机构的培养。
虽然江苏省在占国内是教育强省,但苏北地区的会计教育水平不高。苏北地方院校主要承担着为苏北地区培养会计人才的责任,如何培养服务苏北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苏北有211工程高校1所,会计硕士点1个。由表2知,苏北五市拥有本科院校9所,
拥有专科或高职院校共13所,苏北的高校数量少,层次较低。虽然近九成的本科院校、近七成的专科院校都开设了会计类专业,但是,市平均拥有设置会计类专业的本科院校仅1.6所,市均拥有设置会计类专业的专科院校不到2所。
除了要结合地区经济,笔者认为,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设置培养内容还应结合教育对象的特征,体现因材施教。教育对象的特点直接作用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教育对象呈现以下特点:(1)六成或以上会计专业的生源来自于农村;(2)入学成绩高分少,英语平均成绩较低;(3)学生社交能力存在明显差异;(4)总体说来较其他管理类专业学生更刻苦。应根据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适时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4苏北地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综上所述,苏北地区经济正处在产业发展加速、内生动力增强的关键时期。就全省范围看,苏北经济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很大。苏北高校在确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应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只有建立在该目标基础上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的,同时也只有建立在该目标基础上的会计培养模式才能形成会计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反作用于会计人才的培养的良性循环。
服务苏北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必从零开始,它可建立在苏北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可通过对现有模式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实现培养模式的优化,增强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笔者对优化服务苏北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1) 辅之民生,滋以文化。地域文化构成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图景,地域文化始终以包围个体生活方式时刻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民生构成了苏北地区文化的源头。苏北高校应采取多样的形式,把地区的民生课和文化课开进高校课堂(这当中也包括高校自己的文化精神),让学生亲身感受运河文化、淮扬文化和盐文化等苏北特文化,体会苏北曾有的辉煌和重要的交通战略地位,并将苏北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于教学中,取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2) 定位在基础,着眼于未来。由于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对会计人才的专业要求不高,数量也不大,地方高校定位要适应市场需要,把现阶段的培养目标适当调低。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苏北经济增速较快,它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论是层次上还是数量上都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提升,加之苏北引进高端会计人才暂有困难,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条件欠缺,唯有把重心落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让他们拥有不断前进的专业潜能,具体落实到两点,
即基础知识和兴趣。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3) 设置特行业会计的选修课。增加特行业会计的课程,如:农业类企业会计、房地产行业会计、银行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等。一方面能缓解学生眼高手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学而无用的失落感。由于高校的会计类课程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工业企业业务之上,又以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为基准,而现阶段苏北农业产业的比重大,上市公司数量很少,多数同学最终不能进入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就职,也就是说,多数同学面临的环境暂时不具备应用现有会计课程中所学知识的条件,如部分同学选择报考村官,部分同学毕业去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甚至去创业。增加多行业特的会计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笔者认为,可以把特行业的会计课程独立地设置为选修课,或者搭配组合作为选修课,根据市场的特点灵活调整。它是督促苏北高校关注地区经济发展动态的一个手段。
(4) 提高会计入门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地位。会计入门类课程是指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
、初级财务会计或初级会计学等。每所高校安排的课程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入门类课程。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此类课程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会计学学业成绩以及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入门课程学得好,在后面的专业课中表现得较轻松,对入门课程感兴趣,就建立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基石。笔者建议在配备师资、考核等方面,加强对会计入门类课程的管理,充分重视会计入门类课程的教育,苏北高校有能力做好这一工作。
(5) 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结合以上对培养对象特征的分析,笔者提出,苏北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保持协调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很难适应周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不用说为组织创造价值,这源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要求其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6) 考核方式的转变:注重平时考核。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判定标准的考核方式,教师应把重点转向平时的考核。会计属于应用型专业,在各课程知识的传递中,练习是必不可少
的,笔者认为,平时考核的重要一项内容应当为作业,从作业要求上教育学生诚信、认真,从作业质量上考查学生吸收知识的状况。平时考核的另一项内容是课外阅读,我们苏北的学生不缺刻苦的精神,而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要求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类专业书籍,以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1] 卿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会计之友,2009(16):90-91.
[2] 赵红梅,王军,等. 社会需求导向的会计本科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3):41-42.
[3] 孙铮,王志伟. 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会计研究,2002(6):33-35.
[4] 刘凯旋.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考核模式的选择[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9(5):110-111.
[5] 刘国武,陈少华,等. 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 2005(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