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天一大联顶尖计划2020届高三第三次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有学者说,西周的“德政”思想中国政治思想由神(天道)向人(人事)的一次重大转化,开启了中国古代“由天道以推人事”的思维路径。由此可知,这次“转化”
A.使王权摆脱了神权束缚              B.萌发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强化了王权的世俗地位              D.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实施
25.汉代,无论是土地买卖还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不仅要有证券或契约,还要在契约中标明时间、买卖双方的籍址姓名、价金及证人等内容。这表明,汉代
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限制              B.国家注重商业税征收
    C.市场秩序日益正规合理              D.商品交易得到了规范
26.唐代开元以前,各宰相“午前议政于朝堂(政事堂),午后回本司处理政务”,开元后,“宰臣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这一变化
A.削弱了宰相的政治地位              B.利于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D.破坏了宰相的集体议政
27.明代,泰州学派的王艮提出了“尊身立本”思想,认为身为“天下万物之本”,人人必须知道安身,才能“立天下之本”,才能“立得天下国家的本”。这一思想
A.表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B.旨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D.强化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28.据统计,至1894年,外国在华的工业投资额将近2000万元,而船舶修造和进出口加工两项达15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三。这表明,当时外国对华工业投资
A.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B.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体
    C.旨在服务于进出口贸易              D.减弱了商品倾销的力度
29.图6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图6
A.揭露了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          B.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
    C.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D.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华的野心
30.1940年,党外人士李鼎铭在听了的《新民主主义论》演讲后说:“新民主主义的实行……与中国人民的战时战后的需要相符合。”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论》
    A.表明了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          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要求
    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途          D.构建了未来新中国的建设蓝图
31.1961—1962年,湖北农村掀起了生产队集体和社员私人的大规模“挖边”高潮,即通过挖田地四周边、挖道路边等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据此可知,“挖边”高潮
    A.促进了“”的发展            B.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革新
    C.体现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D.有利于缓解农村粮食困难
32.伯利克里当政后,废除了雅典执政官诸如财产资格限制等一些限制性因素,通过抽签形式将所有官职(十将军除外)向所有公民开放,选民中签即视为当选。这一举措
A.不利于提高国家管理效能            B.增加了雅典公民的数量
    C.导致了雅典官员队伍臃肿            D.为贫民参政提供了机会
3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制定的合众国法律……均为国家最高法律。每一州的法官都受本宪法的约束。”这一规定表明
A.各州的立法权被严重削弱            B.联邦体制得到了完全建立
    C.联邦法官权力高于州法官            D.国家司法标准得到了统一
34.“经启蒙运动熏陶出来的人们的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性的完全觉醒      B.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人类起源
    C.牛顿力学科学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D.启蒙思想宣扬了唯物主义理论
35.图7是1961—1982年苏联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这表明,此时期的苏联
图7
A.经济体制日益失去活力              B.科技发明利用率极端低效
C.经济改革遭到连续受挫              D.国民经济比例已严重失衡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代手工业日益发达,数量多且规模较大,为工匠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手工业内工资争议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商人作坊主常与所雇用的工匠发生工资争议,在当时称为“商匠争端”。康熙九年(1670年),苏州知府为布商与踹匠制订了“照旧例,每匹纹银一分一厘”的工资水准,并要求双方遵守:“店家无容短少,工匠不许多勒。”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政府将踹匠工资的规定刊刻在苏州当地的“皇华亭”上。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元和、长洲与昊等三县联合为纸坊主与纸匠订了工资:“三县会议,各坊工价,总以九九平九五,按日按工给发,钱照时价高下。倘敢再将工价折扣给发,请照示应重律杖八十。”
    ——摘编自王丽《清代民间工商业立法研究》
材料二  18122月,面对诺丁汉郡破坏机器行为的猖獗形势,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破坏机器法》,规定对破坏机器者处以死刑。为防止卢德派制造的暴力袭击事件蔓延,在卢德派活动较为集中的几个郡,政府还在1812年出台了《警戒法》,要求公众协助军队及巡警来维护地方治安。由于民众的反感及抵制,该法令在实施效果方面并不显著。
    ——摘编自刘金源《论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的劳资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解决“商匠争端”的措施和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清代解决“商匠争端”相比,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解决劳资矛盾的不同,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文化运动时)胡适认为,文化作为民族生活的样法,根本上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在“生活本来的路上走”。文化发展既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元之分,也无意欲向前、意欲持中、意欲向后三条路向之别。人类文化发展的路只有一条,不过因“环境有难易,问题有缓急,所以走的路有迟速的不同,到的时候有先后的不同”。现在西方文化已走到前面去了,中
国和其他民族只有急起直追,走西方文化的路。
    ——摘编自李卫平《论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观》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自西周以来,古代中国城市的布局一直都属坊市制度,即市场与居民区分离,各行业人员分别聚居在各个特定区域,商场和民户不得向大街开门,由坊长实行严格管理。宋朝中央政府一改以往历代做法,实行了城市布局的重要变革:改“坊市结合”为“街市结合”,改坊里“封闭式管理”为街巷“开放式管理”。街市结合的新城市体制,给社会公共秩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于是“巡检制”应运而生,专门的“巡捕州邑,捕捉盗贼”的机构——巡检司得以设立。京师地区的巡检负责汴京地区的治安。
  ——摘编自李翔《宋代城市治安管理的创新及对我国当代城市治安管理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改革的主要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罗斯福政府通过倡导一系列国际会议,在联合国家之间努力推进国际合作精神,并逐步就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达成双边乃至多边协议。到194482020国家会议时间安排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前夕,美、苏、英、中四大国以及其他联合国家之间已经就创建战后普遍性国际和平组织的事宜达成多项共识;在美国的积极推动和参与下,联合国家粮食与农业临时理事会、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多个专门负责某一领域国际合作事宜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也相继建立起来。这些都为联合国等战后新型国际组织的建立准备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