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艳艳
【摘 要】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施校企协同育人为例,分析政府、企业、学校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关联性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6方面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入手,探讨通过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内容、创新协同途径与方式,有效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
【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6页(P49-53,69)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市场营销;校企协同育人
【作 者】李艳艳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0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协同育人的整体合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近五年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始终把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逐步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专业内涵的专业建设特,有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成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本文在分析校企协同育人关联性的基础上,通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力求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与最大化。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要求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校企协同育人能否产生实效,关键取决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协同程度与协同效应。尽管政府、学校、企业各子系统的属性不同,但它们
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政府主要从法律、政策、经费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促进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学校和企业在地方政府主导保障下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技术发展、职业发展相适应[1]。政校企三方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通过政策保障发挥作用
在校企协同育人中,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校企合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内做好统一规划,从资金、政策、法规等方面促进辖区内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协同育人。政府既要成为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也要成为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价者。[2]目前,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急需高职院校培养大量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应当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和调控,出台具有实质性激励作用、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加大监督和考评力度,引导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确保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确保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人才资源和发展动力。
(二)企业通过全程参与发挥作用
在校企协同育人中,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资源、技术、项目、平台等优势,主动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共建专业或联合成立二级学院、职教集团等方式,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所需的资金、设备、技术、项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培养模式改革、编写校本专业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指导与管理学生实习实训、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进行教学过程控制与教学结果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使合作院校成为企业的人才“蓄水池”,使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得符合自身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企业还可通过校企合作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性优惠,在与学校开展的生产性合作中获得经济效益。
(三)学校通过主体功能发挥作用
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学校根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的支持,健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运行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监控考评机制等长效机制。
通过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力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经营等难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优势开展各类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或成人学历教育,为企业降低研发和人才培养成本,从而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合作办学,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实施了“政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战略,积极争取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政校企三方的资源优势和协同创新的整体合力。通过政府成立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联合组建行业、园区工作委员会以及职教集团,合作设立二级学院、技术与社会服务中心以及共建专业3个层级的政校企协同体系,共同推动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形成了一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政策保障、共建共享、互兼互聘、过程共管、结果共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教育教学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近5年来,在合作办学平台和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营销专业与盖洛特(福建)市场调查研究公司、福建金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州分公司、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通
过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有效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
(一)校企协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按照“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高职教育新理念,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专题研讨。首先,实践专家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线索,确定了新手入职—独立工作—业务骨干—营销精英这4个阶段,分析获得15项具有挑战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每个典型任务从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对工作的要求、综合性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其次,在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与实践专家通力合作,经过反复研讨与推演,分析获得完成15项典型工作任务为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再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相关性、非重复性与同级性的原则进行合并和职业行动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将营销相关工作领域分析内容转换为对应的专业课程学习领域,进行课程目标、理念、内容、情境、资源、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为学生创设突显工作过程情境的学习领域。最后,根据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教育的特,理清各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形成由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训项目构建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二)校企协同探索“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市场营销专业始终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逐步形成了“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市场营销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以“协同育人”“工学结合”为原则,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所要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商务认知实训、企业专项任务实训、企业岗位实战3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习期间及毕业后较短时间内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准职业人、从准职业人到合格营销业务员、从合格营销业务员到合格营销管理人员3次角转变,搭建职业生涯成长通道。其中,第一阶段是商务认知实训阶段,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为期2周,主要安排学生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电话沟通方面的实战项目训练,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商务沟通、语言表达等能力,养成吃苦耐劳、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第二阶段是企业专项任务实训阶段,安排在第二至第四学期进行,贯穿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开展营销实战技能竞赛、聘请企业营销骨干进行全程指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或技能竞赛过程中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第三阶段是企业岗位实战阶段,包括企业跟岗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企业跟岗实
训主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为期1学期。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项目、工作环境、工作岗位,企业指派营销骨干进行全方位指导与管理,使学生熟悉业务员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从事营销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职业技能。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为期1学期。学生到自主联系的单位或学院指派的单位作为企业员工进行有薪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3个阶段实训过程均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实训成绩共同评定。实训结束后,对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学生颁发由校企双方共同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3]图2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能力训练及“三段递进”实训示意。福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