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2021年
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交通土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朱明栓%陈黎媛彳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2.福州市南台实验小学,福建福州350007)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交通土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对专业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质量把控等全方位的能力。通过系统梳理工程教育新要求新方向,以"道路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内容,通过构建统一的道路检测课程新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
关键词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交通土建;道路检测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叫《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文件明确指出:①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②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
等职业学院和150个骨干专业(人③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④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平台;⑤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⑥“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⑦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普通本科开设应用技术类型专业和课程,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
1工程教育新要求、新方向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各职业院校需要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强化实践环节,促进书证融通,组织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增长,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叫基于当前国内进一步开放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认定的政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增加较快,且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最大实际,工程建设行业企业对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1.1智慧土木
随着国内各类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二字逐渐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工程建设在时代大潮流的推动下,“智慧时代”悄然来临。
2018年4月3日冲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近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国家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当时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在过去的202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体量大大超过上述预计。因此,市场急需各层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根据当前最新专业备案结果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171所职业院校获批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在职业院校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专业也在不断开设,随之而来的是行业新的变化和趋势。智慧土木、数字土木将是未来工程行业新业态叫智慧土木的时代终将到来,工程从业人员的能力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相关人才的培养也需适应产业的新形态。
1.2无损检测
自”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存在于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
-
第5期(总第241期)工作研究■
简介》中以来,截至2020年,共有33所职业院校设立相应的专业,其中部分职业院校也将其作为土建工程相关专业的一个方向,在我国1388所高职院校所占比例不足3%0
目前,我国许多工程检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必要的检测技术、设备、专业人员极度缺乏,造成部分企业花巨资引进的先进检测设备不能高效率使用、维护不当,形成资源浪费。据统计,当前全国工程无损检测技术人才的缺口大致在5万人,反映出我国在工程无损检测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窘境。
随着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损检测技术在施工质量、养护维修等阶段的优势明显,因此全国无损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42472家机构,比2013年增加了58.86%;截至2019年底,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9.68万人,接近120万人,较2013年的77.6万人增长50%以上。持续向好的基建市场,对高精尖、高素质无损检验检测人才的需求量大。
2“道路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道路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继续完善的空间,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广大同仁共同研究:
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健康和谐的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教学生态环境,使得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
(2)如何与优秀的本土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具备掌握先进检测技术、一定理论基础、拥有强大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检测技术属于工程应用的重要范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工程检测技术,完善相关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实践技能。
(4)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5G时代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教学改革如何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学生需求为中心,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标。
⑸如何充分将企业的先进技术,结合工程实践项目,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行业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应用无缝对接。
(6)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加之自身的惰性,可能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产生抵触心理,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问题。3“道路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内容3.1课程教学中融入检测新技术
将企业与工程检测新技术融入道路检测课程教学模块,如混凝土厚度及内部缺陷检测、裂缝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分布检测、锚杆长度检测和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检测等。对该部分传统教学内容重新编写,
采用新技术替代传统手段,使学生掌握该部分智能检测技术的使用。
3.2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升双师型队伍技术水平
引企入校,是将企业的资源引入学校,并整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通过开展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结合,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赢”的局面。
学做合一,共建实践基地。学校与省内规模企业等联合建设工程检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期内双方各自投入,建成后双方按项目化形式开展合作与技术服务。联合校企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共同编制交通土建专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不断增加“四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更为扎实,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虚实结合,学做合一,实现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手段现场化。引入真实项目,校内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企业项目,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产学研合作是保持校企紧密联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才能使合作形式得以坚实发展。
3.3构造教学资源应用框架
构造能够满足交通土建专业专业核心课程“道路检测技术”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
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资源建设基本框架分为专业级资源、课程级资源、素材级资源。内容主要由专业教材、实训教学资源、教案(PPT)、题库、微课视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构成。
4课程教学改革预期效益
(1)通过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后,可以优化新增实训项目,提高交通土建专业学生在土木工程检测维护工作中的实操技能,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益,预计新增实验教学项目20余个,年实训学生2000余人。
(下转第112页)
-
■工作研究2021年
型是否满足三大要求,若满足则对结构再进一步优化。第三阶段汇报内容为通过不断优化和设计,得出最合理截面形状及尺寸。这一最合理截面形状及尺寸应使塔机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安全工作,使塔机杆件的材料强度充分发挥的同时,材料用量达到最省,即安全性和经济性都达到最佳。学生在方案比选的过程中掌握优化的方法,同时实现结构创新,最终提高将力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4实物结构模型试验
在第三次阶段性汇报中,项目组得出最合理截面形状及尺寸。学生基于这一仿真分析结果,结合塔机结构的受力情况,制定结构纸质模型的最终优化方案,选定截面形状和初始尺寸后制作构件,再将构件拼装为整体模型,最后在荷载作用下进行结构加载。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前后结构模型的直观变化,进一步验证仿真分析结果,感悟力学三大要求的重要性。
2.5总结汇报
项目完成的最终环节是总结汇报。学生基于力学方案将各阶段汇报的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撰写成文,结合实物结构模型试验结果,在总结汇报中完成项目结题。学生在这一过程通过交流与协作,各自表述想法,提升沟通、互助能力。
3结论
(上接第109页)
(2)通过教学改革,紧密贴近“双高”平台建设,使学校在道路工程检测教学领域的软硬件各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可为省内企业行业相关工程检测提供技能培训和行业技能竞赛服务。
(3)通过教学改革,构建过程中的各个模块,适用于交通土建专业相关的多个课程。可承担混凝土结构相关缺陷检测试验、边坡、基坑的检测试验、锚杆锚索的长度和灌浆质量检测试验、预应力结构综合检
测试验、路基、路面特性检测试验、基桩完整性试验、地基承载力试验。
(4)技术服务,加强产品研究与技术推广,推动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升级。
(5)研究土建工程施工、检测技术在高职类院校中的教学模式和相关课程,承接土建工程施工、检测新课堂,研究土建工程建设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技术成果
基于国家大力推进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这一背景,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申报与力学有关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制定力学方案后,阶段性汇报力学模型仿真分析结果,再将仿真分析结果指导于实物模型的力学试验,最终完成项目结题,实现将课堂所教与所学的力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参考文献
[1]顾国庆,蔡中兵,余斌,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基础力
学课程教学改革Q].高教学刊,2021(9):149-152.
[2]甘盛霖,梅益,鄢天灿,等.平头塔式起重机回转总成有限元
分析及结构优化[J].现代制造工程,2020(3):147-151. [3]张柳春.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门式刚架截面优化研究[D].
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9.
[4]李传华,刘文奇,刘卉,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
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Q],湘南学院学报,2020,41
(2):77-79.
[5]乔朋,李悦,马乾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结构力学课程
教学的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5):74-79.
基金项目:2020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筑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XFEJG20180303)。
作者简介:陈远远(1987—),女,福建漳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向行业输送转化。
参考文献
[1]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
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7):93-97.
[2]张应迁,姜勇,冯源,等.基于冲击回波声频法和迁移学习
的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自动判识技术Q],铁道建筑,2021(1):69-72.
[3]朱合华,李晓军,陈雪琴.基础设施建养一体数字化技术
(1)——理论与方法Q].土木工程学院,2015(4):99-110.
项目基金: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0—2022年度交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JTYB20-400)o
作者简介:朱明栓(1981—),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工程检测教学。
-